YMCK10252017-07-29 15:26:57

 

 

 

 

俗文化和当今国学

原创2016-08-29 猫爸 梁惠王的云梦之泽

  

看到今天大家都在转载一篇《读经少年圣贤梦碎:反体制教育的残酷试验》,于是也想写几句。

 

大学毕业二十周年聚会,有同学说:“猫爸,你看过《盗墓笔记》没有,太好看了,以你对考古的了解,应该写这样的小说,分分钟发财。”我苦笑:“我不是学考古的,对考古不大了解啊。”他说:“啊——但你肯定对考古比一般人了解。我也有些这方面的构思,要不我们合作吧,写一本这样的书,稿费比你一辈子薪水还多几十倍,几辈子不用愁了,三妻四妾都养得起了。”

 

我属于没节操的人,很容易受诱惑。倒不是说想养三妻四妾,而是毕竟人不会跟钱有仇嘛,是吧。至少有钱的话,可以多给父母孝敬一点,让他们更爱我嘛,是吧;在老婆面前显摆一下,让她不敢轻视我,是吧;等女儿长大后,发现老爸多少还有点本事,供得起她想买啥包就买啥包,从而喜欢我,是吧。总之,有钱就是好来就是好。

 

说起《盗墓笔记》,我几年前就在北师大南门对面的五元书店买过第一本,想看看为什么这么受欢迎,但翻了几页,大概是看见“这里有没有战国帛书的拓本”这句,就放下了。这写的什么啊?完全他妈的文盲读物嘛。“帛书”是写在缣帛上的文字,又不是碑刻,怎么会有拓本?于是在一次收旧报纸的人上门时,我果断把它扫地出门。

 

但这回被同学一蛊惑,我又蠢蠢欲动。作为一个没节操的家伙,我重新借来了一本,开始看下去,这回更惨,看到第一页,我就傻眼了,“血尸”,血尸是什么玩意?这既不神话也不传奇,纯粹是天桥耍把式的天朝土农民瞎喷啊,我这受过学术训练的大脑真的无法接受。可是,我想挣钱呀。于是找来一条毛巾,咬在嘴里,以一种准备承受任何酷刑的架势,继续翻下去。这期间不停抽搐,但还好,都熬下来了。最后,我来到了海底盗墓那章。几个盗墓贼潜水下去,顺利进入墓室,但墓室里面竟然不是被海水泡着,而是像陆地上的墓穴里一样,可以来回行走,还有空气,对,还有空气,可以尽情呼吸。这简直是脑残到了一个新境界,丧尽天良,毫无天理啊!我惨叫一声,吐出嘴里的毛巾,将书扔进了垃圾桶(我忘了这本是借来的)。我再次被这本垃圾打败了。

 

肯定有人会说我嫉妒,中国人嘛,这样理解,正常。其实我只是觉得,写依托文化的小说,就算想像,也多少得有点谱。如果你一空依傍,写个鬼怪故事,我是能接受的。但因为你名字叫《盗墓笔记》,你多少应该依托些考古知识来发展故事,不能完全扯些没影的,可是我从中没找到一行考古知识,没有找到一行啊同志。都是些怪力乱神。

 

我们单位有一个研究生也推荐我看这本书,我说试过了,太文盲,我看不下去。她惊异地说,怎么会,想象力很好啊。我叫她举例,她说比如女娲和伏羲都是人首蛇身,为什么呢?因为这种与别的物种合体,寄生的方式可以帮助人类延长寿命。我说这又为什么呢?她说因为蛇、蜒蚰这类的生物寿命很长啊。我差点喷饭,蛇暂不说,蚰蜒昆虫而已,能活多长?你不能因为它们是长条形的,就认为寿命一定长啊。这是巫术……看她说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我感到很悲伤:只能恨自己趣味太高,丧失了很多娱乐项目。猫猫,老爸对不起你,品味太高,写不了发财的东西。买包的事,老爸爱莫能助了。

 

对不起扯远了。其实我写此文不是来黑那本小说的,它受众广,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黑也没用。我主要由此想起了当今各种国学贩子。从这本书的畅销,突然想明白了很多事:收一帮孩子背《弟子规》,一群脑满肠胃的中年人穿着民国服装祭拜孔子,机场书店电视机里永不疲倦的国学贩子,南怀瑾,于丹……纷至沓来,原来如此,作为一个正宗研究古文字、训诂的学者,我明白了自己为何一向如此讨厌国学。

 

因为这些人根本不是研究国学的,他们鼓吹的不是正经的审美文化,而是弟子规、扶乩、风水、看相、心灵鸡汤、格言、小脚,乃至血尸、黑驴蹄子、大粽子……,这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其实都是一种东西,最下三滥的俗文化。

 

古代寺庙里经常会有高僧讲经,但其实也不会讲正儿八经的佛经,那么深奥,谁爱听?

他们讲的是通俗变文,因果报应,称之为“俗讲”,于是中国的寺庙成了专门收钱的地方

原来任何东西来到中国,都会被庸俗化,因为群众的眼睛绝不是雪亮的,而是庸俗的。

 

 

 

读经少年圣贤梦碎:反体制教育的残酷试验

编辑:许胜  | 来源:新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