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CK10252017-08-03 19:11:07

 

 

 

 

生活粗粝猥琐,回忆嫩绿修长

2016-11-17 娜塔莎 梁惠王的云梦之泽

 (说明:这是著名才女娜塔莎的读后感,她很多文章都好,三观很正,有兴趣可直接关注她的公微:Natasha-natasha)

 

这几天在看梁惠王的《户口本》,一边看一边回想自己小时候的样子,非常的亲切。我自认为看小说还是比较挑剔的,我不能忍受字里行间的虚假、矫情、冷漠和自以为是的抖机灵,不能忍受贫乏的语言,不能忍受看似精致实则鄙俗的格调……但梁惠王从来没有这些毛病,他的小说好真诚!

 

在具体介绍之前,我先笼统地讲一下我对小说的一个基本认识。可能现在毕竟有些阅历了,对各种各样的故事不再感兴趣了。一个人经过哪些事情,遇见谁,然后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各式各样跌宕起伏的命运,大悲大喜,哭哭笑笑,小则改变自己的人生,大则改变族群的命运……我对这些好像真的已经无所谓了。

 

就我自己而言,回看过去的三十年,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我一路稀里糊涂地就到了现在,生活像一本流水账,每一页都是与前一页相似的内容。所以我在想,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可能没有故事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吧?如果我们回望过去的时候看不到故事,那我们能看到什么呢?我们能看到细节。

 

我觉得生活的真相或者说回忆的真相不是故事,而是细节,并且是无法统括到一个主题上的细节——那些细节是没有目的的,不是为了偶然或者必然地达成了什么结果,它本身就是目的,就是结果。如此丰富而毫无意义,因为没有意义而动人心魄。所以我觉得好的小说不一定要讲完一个故事,但一定要把生活那种真实的旁人无可替代的质地表达出来,在那样的质地之中,有我们生活的温度,那个是最真实的,那个才是真正能打动人的。

 

《户口本》就是这样一部真诚的小说。王国维说,词有隔与不隔,小说也是一样的,这书里有太多的细节一笔到位,直接唤起当年不知扔到那个角落里去的感受。比如他写一位身材健硕的女老师出场:第一次上课,她刚到门口,教室就黑了一片,再走几步,才恢复光明,好像日蚀。写排队买肉一买完立即被后面的人挤出去:好像阉割工匠从牛阴囊里挤出一颗睾丸。写广播里不断重复地播着“猪呀羊呀赶到哪里去,送给那亲人呀八路军”:音符间洋溢着浓郁的屠宰场气味。写吃一个有辣味的珍贵的零食是舌头上放烟花。说村子里的男女关系,是乡下的天空,无时无刻不弥漫着胡乱交配的气息。这样的语言一笔到位,真酷得要死!看小说好比武侠小说中高手过招,一招出手,打到就是打到,没打到再怎么咋咋呼呼也没用。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没有这样的语言功夫还是别写小说了。

 

当然仅仅语言好是不够的,语言只是工具,关键还要看用这样的语言描述些什么。好比一件衣服,不是面料好就一定好的,还有看款式和做工。那么在《户口本》里作者描述了什么呢?我觉得可以概括为粗粝的生活。他用精致的一笔到位的语言,反过来描述一种粗粝的不知所云的生活。这一种反差真是太有意思了。我们来看几个片段:

 

二姆娘(二伯母)当时坐在婆婆的尸体旁,按照乡下的礼节演奏般干嚎:“我的可怜的婆子哎,你一生一世都在吃苦哦,没吃没喝哦哦哦~~~”又戛然而止,语调正常,给其他亲戚分派任务,“小林啊,你去洪都机械厂跑一趟罗,买几对粗点的红蜡烛来,跟大牙叔同去;你,小秀,去邻舍屋里借几对桌椅板凳来罗……”随即又突然转入干嚎,“我的可怜的婆子哎,你一生一世都在吃苦哦,没吃没喝哦哦哦~~~”仿佛一台收音机,正在调试波段。

 

对亲人的死亡我们常常是无感的,这非常混蛋,但非常真实。我有一个姑父病了十来年,我姑妈伺候病人累死累活的,每次一吵架,我姑妈就拍着桌子破口大骂,“你不死掉害人啊!”后来我姑父终于死了,我姑妈也这样嗷嗷地干嚎,张罗丧礼威风八面,远比伺候病人更有活力。这一种感情毫无细腻伤感可言,对死亡没有敬意,没有温情,但生活不就是这样的吗?人不就是这样的吗?在我们乡下,粗粝的生活容不下精致的情感,家族里的长辈死去的时候,我们聚在一起喝酒聊天嗑瓜子,男人们通宵斗地主。不必对生命唱赞美诗,也无需对死亡表达什么敬意,一来一去都卑微无奈,都莫名其妙。

 

乡下有一个工厂,工厂里边圈起一部分吃商品粮的工人,虽然近在咫尺,身份却如同天上地下。“我心中油然升起一股敬仰,感觉那破旧黯淡的围墙,已经将高尚和卑贱的乡下隔开,变成一个世外桃源。墙外是充斥着巫术、愚昧和不确定的乡村;墙内则代表高科技,现代文明,吃喝拉撒都有人负责,一切都充满确定。

 

这感觉太熟悉了,我小时候有一段时间的理想是当国营水泥厂的女工,那一座水泥厂是我梦幻中的城堡,能有幸成为里面的女工仿佛是灰姑娘变身成公主,从此以后在固定的时间上班、在固定的时间下班,生活和整个国家融为一体,坚不可摧。也是一堵墙,灰色粗糙的水泥墙,上面拉着一些狼藉的铁丝网。“世外桃源”的说法太棒了!我们小时候,桃源不是开满桃花的地方,而是那一片被圈起来外人不得入内的机器轰鸣的厂房!

 

荒诞无处不在,但人在其中一点也不觉得荒诞。比如说“我在本地电视新闻上看到了对街的篾匠,他剃着光头,和其他七八个人站成一排,画外音告诉我们,原来他是一个‘粪霸’,霸占了半个城区的粪便,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终于捉拿归案。这真是难以想象,原来家对面那个胖胖的憨厚的篾匠,竟是这样的人。

 

看到这一段我笑了半天,粪霸是什么神奇的物种啊?但我想起我小时候有一个特别蛮横的孩子,我妈妈再三告诫我,不要去惹他,他要是惹你你躲得远一点,他家里很厉害,整个镇子的粪便都归他爸爸管……我依稀记得那好像也是一种国营机构,专门回收粪便的。在这种可笑的错愕之中,有我们魔幻而真实的生活史。

 

这样的片段遍地都是,夫妻吵架寻死觅活,祖孙之间蹭口饭还要看脸色,女人们揪着头发互相诅咒,女孩子被人强奸喝农药,男人被刀劈了头,生活得乱七八糟,不知所云。能把这些如实而生动地记录下来已然是一本好的小说了,但《户口本》不止于此,我觉得它是很美的小说,当我看过、笑过,觉得生活真是“戳大你娘的别”之外,还有一些非常精致的美的感受,就像我以前在画册上见到那些不知什么年代的陶土罐子,那么粗糙的表面,一笔一笔地描画出生动的花纹,我看到那些花纹总觉得非常的感动。

 

我们不得不领受的生活就是那一个粗糙的陶土罐子,不管你如何地努力或者抗拒,你总归不能抛弃那样的质地。但生活不止于此,“我也曾一个人在寒冬的下午,在这条道上踽踽独行,路边的树叶全被冰封,我摘下一片,剥离出一块完整的冰片,晶莹透亮,还带着叶子的脉纹,我用生满冻疮的手举着,对着天空,一时简直要自怜,感叹人生的艰苦。”多美!

 

我见过很多小说,迫切地要写出生活的丑陋,人心的腌臜,甚至刻意地去写丑陋和腌臜。似乎美是廉价的,丑陋才能显出他的深刻与敏锐。我看不起这一类标榜丑陋的小说,好的小说不掩盖粗糙的真相,但是也绝不会哭喊,来看呀,我是多么黑暗多么丑陋啊!如果要用最简单的线索表达我对《户口本》的读后感,那么我觉得是“精致——粗粝——精致”。第一个精致是语言,字字句句绝不马虎,没有花拳绣腿,一笔到位。而粗粝是他描绘的生活的真相,贫穷、愚昧、艰苦,生活得莫名其妙不知所云。最后又回到精致,是读完之后的感受,当我们回望过去的时候,对那些辛辛苦苦而又活得乱七八糟的生命有多少感慨与同情,对我们生而为人有多少无可奈何的悲悯。就像文中所写:

 

她们已经变得臃肿不堪,但记忆还是那么嫩绿修长。

 

菜农1232017-08-04 20:10:46
这篇写得真好
YMCK10252017-08-04 21:52:4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