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CK10252017-11-04 12:27:42

沈嘉柯:“番茄炒蛋广告价值观太恶心?真实的人生不是这样的

 

 

沈嘉柯 / 公众号文章


【今天朋友圈被一个视频刷屏:初到美国的留学生不会做西红柿炒鸡蛋。为招待朋友,发微信向母亲求助。大洋彼岸,为了及时教会儿子,母亲父亲大半夜爬起来为他录教学视频……直到被问起,男孩才想起家里是凌晨。】

“番茄炒蛋”完全不是一个好广告,居然想打煽情牌,偏偏我们活在嬉笑怒骂的网络时代,啥样子的煽情没见过?

泰国的那些神转折优秀广告,多少次震撼了我们。

看到一条又一条的吐槽,我都挺赞同的。那孩子笨蛋不会上网查吗?凌晨四点还让不让爹妈睡觉了?还有没有一点爱惜亲人的心?

这样的妈宝男,简直太糟心了。时代不同了,这广告的价值观太恶心,构思太蠢。国外中餐馆那么多,有必要自己下厨?

好在,这个世界上。真实永远最为抵达本质。是的,我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其实我两三年前,写过一篇《坐飞机不再担心掉下去》——

我是个业余会研究他人轶闻的人。我常常觉得,在那些不为人留意的缝隙里,会漏出幽深的光。就像盲人对夜的感受,分外不同。

因为北京奥运会的仪式上,那首《你和我》的曲子,知道了陈其钢这个名字。是杰出的音乐家,也是出身于音乐世家。

对这位音乐家的了解,仅止于此。

后来,意外和了解音乐的小店老板聊天,他提到,这人的孩子去世了。一个搞创作的人,失去了心爱的孩子……我顿时想起了金庸和他的小说了。

金庸在《倚天屠龙记》的后记里说:

“这部书情感的重点不在男女之间的爱情,而是男子与男子间的情义,武当七侠兄弟般的感情,张三丰对张翠山、谢逊对张无忌父子般的挚爱。然而,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也太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等到金庸明白的时候,是他的儿子自杀以后。幸好金庸不止一个儿子,还有一个喜好美食的儿子,以慰寄托。

查传侠,金庸长子,年仅19岁的他自杀身亡

从事创作的人,格外敏感。常人痛苦,创作之人也痛苦,并且还要放大很多倍。这痛苦,像衣衫单薄的人,在街头遇到寒雨。雨水很冷,当头流下,全身湿透。

金庸选择了佛学化解伤痛。

有时候,我听着手机里保存的陈其钢的钢琴曲,不知不觉到他的微博逛一下,看看这个音乐家在做什么,生活如何继续。

这其实是一种偷窥,是作家对其它领域创作者的一种偷窥。原本全无关联。

我想看看,创作者历尽最接近自己的生死之时,如何承受。

他的微博一共不到百条。

微博的时间轴,是倒叙的。

他谈到电影《归来》的配乐,这配乐得奖了,里面有他意外逝去的孩子雨黎的工作贡献。

他谈到自己有自闭倾向,一个人待着特别享受,不过还是希望有人支持自闭症儿童的公益活动。

他谈到悲伤,也谈到儿子爱吃甜食。

他还谈到,虽然儿子去了天上,还是给他继续过生日。

他甚至与太太入住儿子儿子最后下榻的酒店,在儿子遇难的高速路边寻找痕迹,在草丛中发现儿子破碎的眼镜。这个父亲像个推理侦探一样,企图找出为什么出车祸的原因。

他谈到自己做手术,儿子的陪同。

至亲突然失去,意味着无从准备和告别。就像未完成小说的作者,没派上用场的仪式。

何以解忧?这是一种悬念。

这也是我保持了偷窥的心理动机。

他继续生活着,绵绵不绝地思念着

直到有一天,我在一个咖啡馆无聊地等朋友,抽起书架上的一本杂志,里面有一篇陈其钢的专访。

真是太巧了。无巧不成书,总是有道理的。

我把杂志上的访谈全文读完了,心中冰凉。万物沸腾,尔后止息的那种感觉。

最后,我把这个音乐家说的一段话拍照,留在我的手机里。

他说——

“没有什么想不明白的了,因为雨黎,我反而超脱了。从小受教育,工作努力,建立家庭,生儿育女,然后孩子先你而去,家里也没有老人了,这时候感觉突然完成了人生使命。如果今天就离开这个世界,也不会像以前那么执着,那么多牵挂,坐飞机时也不会再担心掉下去了。”

我的偷窥,结束了。

 

我讲这个故事,就是想说,也许你觉得招商银行推番茄炒蛋的广告很恶心,认为父母也应该有自己的人生,也应该享有深夜不被打扰的尊重。这都非常政治正确,但是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

真实的人生,既不是广告中那样,也不是我们逆反心态所认定的那样。

你在凌晨四点喊醒爹妈,正常的爹妈也会生气,但多半会生着气,帮你解决难题。那生气,就丢一边了。

广告里出国才八天的留学生,第一时间想起的,只会是自己的父母。他做中餐给同学们朋友们吃,就是在试图建立自己的人际圈,尝试着独立。逻辑上并没有错。

父母养育孩子,需要三四年才断奶,长到两三岁才站立行走,教养一个人长大,需要连绵不断的传授和启示。耐心的本质,也是爱。

生物学上,地球上的动物,都倾向于上一代照顾下一代。心理学上,子女作为唯一的基因传递,其重要性刻在我们最原始的本能里。

那一点执着,一点牵挂,最为刻骨铭心。这不是什么中国特色,这是真正的普世原则。别说半夜录一段视频教做番茄炒蛋,子女本就是父母生命中最重要的责任和爱。父母乃至愿意牺牲生命,留下子女。

我研究过一阵子心理学,父母子女的纠结牵绊,看过的国外案例,数不胜数,绝不会比中国少。那些心理学里的概念,基本上都是外国人亲身体会,发明出来,风靡社会。以孩子为重要的家庭中心,是吻合社会发展需求的。

英国心理学家莫里斯甚至认为,人类的孩子需要父母陪伴教育23年,才能成人。

今天的我们,特别像民国时候的氛围。要么全盘西化,歌颂两代人独立平等,要么保守老顽固,讲究孝道。

然而真实的社会,既没有全盘西化,也没有一味保守。父母放松一点,子女独立一点,这是文明进步。

但人生的意义,本来就包含了家庭温情。不然西式社会不会在电影里永远强调家人的重要性。那些拯救世界的英雄,首先是为了家人,才去冒死冒险。

之所以惹起反感,是因为我们被中国式亲情捆绑太久,相当痛苦。但是,被捆绑并不是单方面的。

很多人其实享受着传统亲情的好处,又恨不得爹妈变成隐形人。

不然那些为孩子买房付首付的爹妈,干嘛不自己去花天酒地坐邮轮环游世界,你自己去挣钱买房好了。但我们绝大多数人,又要平等自由先进文明,又要爹妈闭嘴,别管自己什么时候结婚,别管自己带什么男朋友回家。

就像某些女权主义者一样很荒诞,又要老公听话像条狗,舍得买买买,又讨厌妈宝男。

番茄炒蛋的广告很煽情,但中国式亲情谈不上错。错的是那些贪心的人,拒绝承担责任的人。

不要占着中国式亲情的便宜,又嫌弃中国式温情。逃离人世间,做个彻底的逃跑者,是勇士。承担人间的责任,努力工作、建立家庭、养大子女,也是勇士。

人之所以是人,只有独立负责的人,才配谈拒绝依赖。但在此之前,每个个体的情况都不一样,有人成长慢,有人独立早,不应该抱着嘲讽去贬低。

——“爱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能力。让我们学会依偎而不是依赖。”

 

-END-

 

 

作者 :沈嘉柯 著名作家,作品畅销百万册,影响力作家文学贡献奖,已出版50多本小说、文集。

微信公众号 :沈嘉柯|ishenjiake 欢迎转发朋友圈,欢迎关注我

沈嘉柯:“番茄炒蛋广告价值观太恶心?真实的人生不是这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