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CK10252017-12-03 12:40:20

爱的另一而偏偏就是伤害

 

航亿苇的博客

 

两个人分手了,最易反目成仇。只要一个人说另一个人的一句坏话,另一个人就必须还回去十句。分手后,有很多气话,也会编排对方许多不是。有些事,有些话,两个人好的时候,怎么说都可以。但要是分手时之说,那就代表侮辱与伤害。你在几个朋友面前说我脾气坏,好吃懒做。那我就要到你所有的亲人、同学、同事面前说你小气、阴险、说话不算数,说你总是骗人、不讲信用,对人总是要耍小聪明,搞阴谋诡计。现在还有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可以将你的丑陋与不堪向全世界公布。

恨起来是必须倍增的。如果你敢打我一个耳光,我杀死你的心都有。

恨似乎就必须是爱的延续,也是一种必须的仪式。两个只有相互恨起来,那才可能从此山水不相逢,不问旧人长与短。有的人的恨,仅仅就一阵子,可有的人恨起来,却是打算纠缠别人一辈子的架势。有的人每想起TA来,心中就是又划了一刀。有的人恨过了,却又能念叨对方的好,心也就平静下来。有的人恨起来,那是越恨心越痛,越痛心越恨。

爱与恨都是没有什么道理好讲的。爱与恨也不仅仅停留在两性的感情上。

还有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之间、朋友之间、同学之间、同事之间、乡邻乡亲之间、种族之间、国家与民族之间的种种情愫,都有可能在爱恨交织之间产生一些不可预知或不可理喻的状况。一般来说,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无私的,但在不少子女的感受来看,那种无私里面却有许多自私。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一旦由爱转变为恨,那就常有违反天道人伦事发生。爱之切,恨之深。朋友之情比之兄弟之情来说,也常让一个人的情绪反更激烈些。兄弟是血缘,朋友只是奔着知己去的。有时候,有人对朋友的期望过高,有天发现朋友根本不把自己当回事,或者被朋友坑了一把,那就分外难受。

对于国家与民族情感比较特殊。不少人在国内时,对国家并无太多的感觉。他们当初人生的最大愿望就是出国。等到了国外,有的甚至已经在身份变成外国人了,他们这时候反而非常爱国起来。那种情绪很争。香港过去成了英国的殖民地,到了19701980年代,他们就变得非常爱国了。《我的中国心》《万里长城永不倒》《大号是中华》等爱国歌曲,在1980年代风行一时,也感动了广大内地人。但1997年香港回归以来,爱国的感情明显变淡了,甚至还出现所谓“港独”的声音。

在一个国家内部,总有所谓爱国与叛国两种相互对立的两种力量,叛国也可称作卖国,对国家已经毫无感情可言,国家完蛋了,那就完蛋了吧。有人虽然不直接叛国,也根本没有能力卖国,但那种人是乐意见到国家分崩离析与一片混乱的。有人由于恨政府、恨统治阶级,连同国家也恨了起来。一个国家灭亡,他们是会敲锣打鼓拍巴掌的。但爱国又最具假象。有人将爱国挂在嘴上,并不当真很爱国,而是将爱国主义化作自己谋私利的工具。

 

他们为了打击不同理念的人,或者为了借某些事件升官发财,就将狂热的亢奋的爱国情绪给表达出来。他们因为所谓的爱国,会对另一些人特别地恨。当时的情绪也许是真诚的,但他们隐藏的,或者在潜意识里的初衷,却不单纯。并且,他们的所谓爱国行动,也只是扰乱与搔扰,纯属没事找事,所以并非什么真爱国。

 

这种人在国家遭遇危难时,或者拥有一定权力时,最容易变成真正的卖国者与祸国者。当年,参与西安事变的张学良多个亲信,在抗日战争中就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大汉奸。

爱与恨是一种情绪。而情绪是可以多变的,是人生中最不靠谱东西。

但是,人是属于情感动物,不能没有情绪。一个没有情绪的人,也会变成感情冷漠,没有情义的人。爱是奉献,恨是自私。从一般意义上,爱是健康的情绪,恨是负面的没有价值的情绪。如果一个人的一生能够多一点爱少一点恨,那么,他的一生可以阳光灿烂许多。事实上,人间很多悲剧,就是恨造成的。当然,爱不能变成溺爱,尤其是父母对儿女,男人对女人或女人对男人。儿女被溺爱,往往不成才。夫妻间一方对一方过度溺爱,有可能造成家庭失衡,让另一方骄宠过度,真以为自己是什么臭屁的公主/王子、女王/皇帝。

亲情之间的爱与社会学上的爱是不太一样的。亲情之爱可以迷糊一些,社会之爱则要理性一些。社会之爱最好的形式是将普通的情感将以升华,变成博爱。博爱需要一定精神境界才能拥有,那是人类情感最为崇高的一种表达方式。博爱所形成的精神超越,是一般人很难理解的。

但是,一个人学会了博爱,拥有了博爱,那他获得的人格魅力,就非同一般了。更在于他们人生价值的实现,得以接近神圣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