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CK10252017-12-20 21:33:01

 

江湖之外,又见江湖,

我是江湖客。

高情商的人,

既能认清自己,也能善待别人。

既有方法套路,又有真诚善良。

既有高超的智慧,还有一念慈悲。

《情商》第六辑

----以下为音频文字版节选----

 

1 / 世界上最自私的话莫过于“我就是为你好”

 

 

江湖客:我就问了,我们佛教徒,包括出家的禅师和在家的居士,都是修出世间法的,咱们还要提高情商之类的吗?如果要是弄这些的话,咱们是不是要搞世间法呢?

 

青山:我觉得不是,因为用世间的话来说是“情商”,但是我们在解读情商的过程当中发现——你要了解自己的情绪,有把控力;你要了解别人的感受,有一种驾驭的能力。那么这个跟慈悲的差别在哪里?

 

云水:我觉得是这样子,作为一个修行者,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讲。一个方面,如果说我们没有人情世故,不跟任何人接触,固步自封地在一个山洞里,然后自己就这样生活一辈子的话,好坏那都是自己的事儿,根本影响不到别人;只要跟别人接触,从出家人的角度讲,你出来要度化众生,要跟众生界交流;作为一个在家人来讲,你一边学佛,你还要有家庭的责任,对家人要有沟通,在沟通的过程当中,情商是非常非常不能缺少的。

 

江湖客:我记得有一位大师这样说过,你要像古代一样,米拉日巴尊者,好像隐居山林的一个隐士——

 

青山:虚云老和尚。

 

江湖客:虚云老和尚其实还不能全算。

 

青山:早年。

 

江湖客:你真正要是就在山洞里闭关,你就青灯古佛的过一辈子,你不需要与时俱进,你就修身养性,提高你自己的修为就行。但是大乘佛教徒,你要弘法利生,或者是作为在家的居士,你要在社会生存,你避免不了出来待人接物。

 

菠萝:我还想到一点,其实我们自己想要有修行,也必须要去认识到自己的情绪,认识到自己的烦恼,能去调整它,制服它,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一点是如果想要去利益众生,或者说我们想要开发自己的菩提心或者说大悲心,他就需要去了解别人,了解别人的痛苦,了解别人的情绪,这种时候你的慈悲心才能够开发出来。所以说没有情商的话,我们自己的修行恐怕也是不够的。

 

青山:对,如果我们可以对号入座一下。你作为一个佛教徒,我们讲究说,要修行、要断烦恼、要完善自己,那么你有多少时候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可能我们觉得,我已经不再贪财了,我已经不再贪图容貌了。但是当你的家人不想随顺你去吃素,不想随顺你去学佛的时候,你又开始愤怒。这种愤怒也是情绪,这种愤怒也是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