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CK10252017-12-29 08:08:51

全世界都在失业,凭什么国人到中年就给自己加这么多戏?

文/遇言姐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遇言不止(ID:Yuyantalks),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 

中兴通信工程师坠楼事件发生一周了,遇言姐本来不太想评论这个事件。

然而,近日来不断看到各种文章刷屏。一边诉苦中年危机,一边感慨朴树大哭,

连带90后也被贴上了各种“秃顶”、“出家”、“佛系”的标签消费,我觉得这实在是有些矫情了。

 

中年人的日子难过不是现代社会的特产。早在30年代,张爱玲就说了:

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

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你的人,却没有你可以依靠的人。

该过坎过坎,该认怂认怂,此路走完另寻它径大家伙儿世世代代都是这样过来的。

偶尔抒情一下就算了,老跟着流量文给自己加那么多伤春悲秋的戏就没必要了。

 

坐标深圳,北航的本、南开的硕、头部企业、儿女双全,房价红利、行业红利也都吃到了,

如果抛去坠楼悲剧,欧先生怎么看都是一个体面的中产男士,这就已经碾压大部分人了。

遇言姐不清楚事件发生的具体过程,但从曝光的信息来看,如果他是因被裁退想不通而选择轻生,

的确有一点匪夷所思。

 

▲中兴通信工程师坠楼前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同样引发过热议的是,今年10月,一位30来岁被华为劝退的员工也曾在网上发文抱怨:

两个孩子,太太不工作,两套房贷要付,去小公司低就月薪2万不够还房贷。

中年失业固然不妙,但也不至于像流量文中煽动的那么愁云惨淡,走投无路。

你辛苦,你劳累,你兢兢业业,可大量低收入群体同样不比你轻松。

如果曾经年薪百万的中产再喊难以度日,那被折叠到第三空间的老刀们彻底不要活了。

遇言姐昨天打车,随口问了下出租车师傅的收入,他说是晚7到早7,开12个小时的夜班,

除掉油钱、份子钱、一个月能剩5,6千。如果这位师傅得知有人拒了2万块的工作,

有人拿了70万(网友估算)的补偿后仍然毅然赴死,一定理解不了。

 

 

连日来,中产家庭的中年之痛这个热点被媒体一刷再刷。

人到中年没机遇,一把年纪不上不下,还要适应比你年轻的上级。

白头发越来越多了,以前还让老婆给拔,现在都懒得关注了。

人到中年所有的福利期已经结束,剩下的只有没完没了的责任。

这些说的都对,但问题是人一辈子本就是如此手脚并用,一山一山的挨过啊。

《三体》中,智子对人类说过一句话: “生存本来就需要争取,什么时候成了理所当然?”

 谁说人到中年就能放松安逸了?就能不动如山了?就能抱着保温杯指点后生了?

 

 没有只升不降的行业

速生速朽的时代,没有什么风口可以持续太久换轨道将成为常态。

除非你生在王室,不然总要经历大潮的波动。就说近十来年吧,诺基亚、北电、雅虎、黑莓,

这些活在食物链顶端的大公司如今尸首无存,遇言姐自己也算是亲历了几波热潮,几波消散。

先说说互联网。

90年代末正是互联网科技的第一个高峰,公司只要在名字上添加个前缀“e”就能带动股票价格疯涨。

那时候在加拿大,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读到大三就被上门企业一抢而光,真真矜贵无比。

1999年,温哥华的西蒙菲莎大学紧急扩建计算机系,招生名额涨了三倍。

 

▲温哥华的西蒙菲莎大学,建校于1965年,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

已经连续几年被评为加拿大综合大学前三名,并有5次被评为加拿大最佳综合大学。

2000年3月,以技术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攀升到最高点。仅仅3个月后,泡沫便开始全速消退。

一间接一间的网络公司烧光风投资金后被清盘,昔日尊贵时髦的.com后缀被讥讽为.compost(垃圾积肥)。

之后的两年间,IT界抹去了5万亿美元的市值。可怜刚盖好的西蒙菲莎大学新教室,入读率不到一半。

10年后互联网再次掀起风暴,不知当年的从业者还能剩下几成?

不过据说当年上班一周就遭遇公司破产,愤而去泡珍珠奶茶的同学生意很是不错,如今开到第四家店了。

 

 

再来说说石油。

2007年,石油飙到了150美元一桶。加拿大西部的油砂产业疯了一样的上项目。

各行业人员都往石油公司冲,学八个月电脑制图即可上岗。

如果能做点有限元更不得了,猎头的电话能把你家房顶掀了。当时的项目经费优厚到什么地步呢?

只有一个要求:快。只要能按时出图,加班时间随便你填,若能提前完成,每提早一周奖励两千加币。

同胞聚会时,声音最响的是石油大学的校友们,清华的码农们幽怨的窃窃私语。

 

那是石油业的最顶峰,也是最后的辉煌。

当年7月,石油骤然走低,60美元,40美元,一路跌破成本价,真正贱若泥土,所有项目无限期中止。

当年大手笔招人的企业,后来大手笔裁人。熙熙攘攘2000人的公司只保留20人的办事处。

石油业是个狭窄的行业,一辈子只懂勘探钻井,想转行都没人要。

十年之后,石油仍然没有起色。业内人士怎么办?转行呗,做地产经济的,开旅游公司的,

实在不成就做代购,也是条生路,不然怎么样呢?你去跟时代讨说法?

还有遇言姐熟悉的媒体行业。

90年代在报社、电视台工作是个何等优越的事儿。用高晓松的话说,当年的红二代都甘在央视扛摄像机。

20年后,北大中文系毕业想去自媒体“大象公会”,黄章晋老师那里当个写手都要被千挑万选。

先是杂志,再是晚报,一批批的纸媒倒下,曾经的小资圣书《外滩画报》连刊号都没有保留。

前两天遇言姐问了问报社的朋友,没有一家刊物达到年初制定的广告任务,工资只发70%,还是靠借贷。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不要以为自己把一行做精做尖就能成功,当一个行业的人力供给大于人力需求的时候,是没有解决方案的。

说实话,中兴也不算亏待员工了,2017年通信行业利润稀薄,股价下跌,打折回购也是正常。

只是对于个人,大船将沉,你一个小兵还不赶快跳海逃生,难道要抱着船舷共存亡吗?

40几岁的人只要自己不胡作,总归有套房子打底,今时今日谁也不至于倒闭街头,

只要放下身段,降低预期,别任性,别死磕,工作还是能找到,北京摊煎饼的大妈还月入上万呢。

实在不行,卖掉一套房子还另一套的贷款,资产本来就是危急时刻用来解难的。

控制欲望,别给自己贴阶级标签

分清what you need 和what  you want,这句话遇言姐告诉过许多年轻女生。

上升期的社会,物欲急剧膨胀,20年前真维斯、班尼路还是时髦的标志,20年后LV已经被嫌弃为大妈包。

 

营销号一波一波的推送告诉你,你“配得上”更好的物质。喝什么酒,背什么包,穿什么衣,去哪里度假,

去哪里夏令营,怎么挑选精妙如玄学的口红色号,仿佛只有跟上大潮,才不负“时代女性”这个标签,

这个巨大的玛蒂尔德陷阱,拖垮了不少脆弱的中产家庭。

 

描写次贷危机的电影《Margin Call》里,凯文·斯派西说:为什么赚这么多钱还不够?

因为我真的很缺钱啊。要交几个房子的房产税,老婆要购物,孩子要上私立学校。

▲《Margin Call》里的凯文·斯派西虽然是个中产阶级,但仍需要努力赚钱,

因为中产阶级面对的房产税及家庭生活开销也不少。

今年二月,一个女生在网上发文称自己老公被工作7年的创业公司驱逐出门,后被网友爆料,

其丈夫曾拿到过200万的分红,而这笔钱又是被怎么花掉的呢?买奔驰,在私立医院生产,

花10万办婚礼,去毛里求斯度蜜月,婚纱还是“王薇薇”。

不得不说,小两口后来的窘境跟盲目乐观,过度消费有很大关系。

 

 

过去几十年的经验让大家默认“未来会更好”,

然而看一下连续几年下降的GDP便知我们已经离天花板不远。

03年日进斗金的外贸经理,07年月入过万的石油应届生,

那些依仗平台优势春风得意的朋友们10年后再也没能恢复到当年的风光。

 

未来不一定会更好,因此人在年轻时就要开始学习管理好自己的财产,

量入为出,留有余地,避免过度消费。

不是说一定要参加出国夏令营,去马尔代夫度假,带娃环球旅行,身穿明星同款,

集齐口红色号,才算“合乎身份”的人生。

 

有朋友问我,在高福利的加拿大,中年失业会不会好过一些。并没有啊。

大多数情况,资方和劳方的关系一定是不对等的。

虽然国外的应聘简历上不要求填写年龄、贴上照片,以避免歧视,

实际上HR一样会从工作经历上推测受聘者的年纪。

“Younger and Cheaper ”从来是大家心照不宣的雇人标准。

 

更令人心寒的是裁员现场,往往是在下班时间被忽然通知走人,电脑即刻被锁,

保安在一旁监督,限时15分钟收拾包裹离开,来不及拾掇的细软由HR寄到府上,

从此大家再无瓜葛。更有甚者,早晨上班时将玻璃大门紧锁,告之懵懂的各位原地解散,

完全像防贼一样对待大伙儿。

 

比起加拿大的企业裁员,中兴已经算很厚道了。事前跟员工商量,还能补发7个月的工资。

加拿大许多企业发遣散费也就是一年工龄对应一周薪水。遇言姐以前服务的公司号称全国最佳雇主,

裁员时给3个月的工资,已经算格外厚待。此外,加拿大政府按照之前所交税款,

会给待业者发放最多10个月,每月最高2000加币的津贴。

如果说加拿大人跟中国人比有什么优点的话,我觉得是节俭吧,以及坦荡定位自己。

时尚号推崇不已的加拿大鹅,在本地很少看见人穿。奔驰、宝马这些豪车也不是上班族的目标消费。

有一次遇言姐买了双150加币的原价玖熙,还被同事小姑娘教育“浪费钱”。

老百姓省着过,政府也省着过,钱花在刀刃上,再恶劣的情况,医疗和教育都还是被保障的,

这也就解除了大家很大一块压力。

此外,在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从第一次大萧条开始,裁员大潮一次次滚土重来,

一百年来大家也习惯了。有工开就开,没工开拉倒,横竖饿不死。

但在中国,社会转型是近年的事,

在大多人眼中“失业”等于宣告了职业生涯的终结,是奇耻大辱,人生重创。

 

最后,身处第三次工业革命,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别太相信公司的企业文化,鸡汤鸡血,

随时准备好跳槽,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家公司能给你丰厚的薪水,稳定的上升通道,让你无惊无险干到退休的。

 

欧先生的太太在文中说:“当时我家老公完全没有预见到这个局面、一时无法接受要被公司辞退的决定。 ”

看到这里我也是一声叹息。要知道在这个速生速朽的年代,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都要时刻做好失业、

转轨、重启的准备。这不是幻灭,而会是未来的常态。

这个坎儿与你努不努力没有关系,与职场规划没有关系。与人生前半场没有关系,而是时局至此,势不可逆。

 

说到底,我们大部分人都应该早明白的是:我们只是一个随波逐流的普通人,而已。

来源公号:遇言·不止:(ID:Yuyantalks)

作者简介:遇言不止,专业主义精英的聚集地,号称“中国最美女性视频”、

“视频界的LV”,拥有无数女性的热爱和男性的好奇。

 

七彩奶油2017-12-30 08:41:39
人生艰难
YMCK10252017-12-30 10:33:47
上文中提到的加拿大西部油砂产业的 状况,就是你那咯哒的事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