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10日】
一、国乱知忠臣
唐朝中叶,出现了一次很大的祸乱,就是安史之乱。那时因为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国政荒废,结果安禄山开始作乱。数月之内,失去了半壁江山。所有科举出身,念圣贤书的人,到哪里去了?统统都举白旗投降。当时有两位忠臣,一个叫张巡,一个叫许远,他们死守淮阳城,奋力抵抗,安禄山的军队,一直打不进来。这才让唐朝的军队,得以喘息,重新调整,重新备战。假如没有张巡、许远,唐朝可能就失败了。
后来,安禄山把张巡、许远抓起来,对他们严刑拷打,叫他们投降,他们至死不肯。还当着安禄山的面,骂他是叛臣。安禄山十分生气,下令把他们的牙齿,都拔掉。他们依旧正气凛然,含血唾骂安禄山。
张巡和许远,那种大义凛然的气概,能够屹立如山。
二、冒雪还书
明朝有个大学问家叫宋濂。他小时候很穷,没有钱买书,就到一个大户人家去借书。大户人家的态度,有点傲慢,借给他一本很厚的书,跟他说:“借你十天,到了期限,要立即给我还回来。”
结果十天以后,下了一场很大的雪,主人觉得他一定不会来还书。但是,时间一到,宋濂冒着大风雪,把这本书送了回来。大户主人,看了也很感动,就对宋濂说:“往后我们家的书,你都可以借给你!”
做人,以建立了信用,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师生恩谊
明朝有个忠臣叫左忠毅。有一年,左忠毅公担任了主考官,来自各地的读书人,正要准备参加进士考试。
左忠毅公,时时都想着要为国家选拔人才,举贤荐能。他在考试前夕,还穿着平民的衣服,到离京城附近比较大的一些寺院里去,微服选贤。
他为什么不到酒楼去找?有钱住酒楼的人,是否是贤才?很难说!因为好逸就恶劳。以前的读书人,都很刻苦,学问才有所成就。所以,左忠毅公,就到寺庙里去巡视,他走到了一个书生旁边,这位书生写完文章太累,就睡着了。左公看完他写的文章,深深感受到这位读书人,对于国家十分忠诚,对于人民有一种使命感。左公看完他的文章,很欢喜,随手就把自己的大衣,披在这广年轻人的身上,这个年轻人就是史可法。
后来正式考试,在阅卷的过程中,左公一看到这篇文章,立即就想到是谁写的。因为文章是从一个人的内心流露出来的,可以从文章中感受到他的气节和志向。所以就把他面署第一,后来史可法考上了状元。
考上状元以后,上榜的学子,都要去拜主考官为师,所以那天,史可法就去拜访老师和师母。一进门,老师左公就对他的夫人说:“往后继承我的志业,不是我的儿子,而是这位学生。”
读书人,不担心自己没有子嗣;担心的是唯恐不能把圣人的道德学问,承传下去。自己没有子嗣,只是影响一家;道德学问没有人承传,将影响后代的子孙。他们的心中,时时想着要为国家举才荐贤。
左公看到史可法心生欢喜,因为他帮助国家选了一位非常好的栋梁之材。后来,左公与史可法同朝为官,一起效忠朝廷。
明朝末年,宦官当政,左公被乱臣陷害,关到监狱。史可法非常紧张,害怕老师在监狱里受到残害,想尽办法要去探望老师。他的老师确实备受酷刑,用烧烫的铁片,捂在眼睛上,膝盖以下,也被切掉了。史可法心急如焚,就去求狱中的士卒。这些士卒,也被他对老师的一份孝心,所感动,就建议他伪装成乞丐的模样,混进监狱里去。
史可法走进监狱,缓缓的朝老师的方向走过去。当他看到老师的身体状况,不禁失声痛哭,扑在老师的面前。左公虽然眼睛张不开,但耳朵还可以听得到。当他听到史可法的声音,非常警觉,用他的双手把眼睛撑开,目光炯炯,看着史可法。他说:“你是什么身分?你是国家的栋梁,你怎么可以让自己身陷危险的境地?与其这些乱臣贼子把你害死,不如我现在就活活把你打死。”说完之后,左公就捡起身旁的石头,往史可法的方向,投扔过去。史可法看到老师如此震怒,就立即离开。
左公为何如此生气?唯恐学生的安危、国家的前途受到影响,纵使他身陷这样大的痛苦之中,念念也没有为自己,还是为国家,为自己的学生。
后来,左公去世了,史可法担任国家的要职,带兵在外。他带兵在外的时候,都没有到床上睡过觉,让士兵分成三队,轮流跟他背靠背休息,守夜。他的士兵,看了以后,也很感动,就说:“大人,这样下去,会损害你的身体。”史可法对士兵说:“假如我去睡觉,敌人来犯,让国家受到损害,那我就对不起国家,更对不起我的老师。”老师教诲要念念为国家,史可法确实不敢忘怀。所以,回馈师长最重要的是要“依教奉行”!
后来,史可法每次回到他的故乡,第一个不是回家。到哪里去?先到老师的家里!虽然老师不在了,他的师母还在,还有老师的后代子孙,他都竭尽全力,奉养照顾。确实做到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四、曾参教妻
春秋时代,曾参的妻子,有一天出门买菜,他的孩子吵着要去。他妻子太对小孩说:“不要吵,你不要跟我去,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儿子就不吵了,也不去了。
他的妻子从市场上回来,看到曾参正在磨刀。他妻子很紧张,就跑过来说:“我跟孩子开玩笑的,哄哄他,你还当真?”曾参对妻子说:“假如你骗孩子一次,可能你这一辈子所说的话,他都不会相信,所以还是得按照你的承诺,去做事。”
为人父母,“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人往往在很高兴的时候,都会随口承诺,这很不恰当。很多大人在打牌的时候,孩子要什么,大人都同意,以后孩子知道,大人打牌的时候,最能要到东西。这些都要注意,不然孩子学到的不是老实,而是察言观色。有没有发觉现代的孩子眼色特别厉害?这不好!如果不老实的话,将来孩子的人生,会产生很多的问题。
五、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东汉光武帝时代,有个大臣叫宋弘。他非常有德行,在国家做司空,是个很大的官职。当时,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丈夫去世了,她独自在家寡居。湖阳公主跟光武帝在谈话中,透露出有意要嫁给宋弘,因为她觉得宋弘非常有德行。一般皇亲国戚,下嫁给下属官员,这个官员马上就变成皇亲国戚,而且又是皇上的姐夫,那是很荣耀的。
光武帝就跟宋弘探听口气,看他愿不愿意把原配放下,娶他姐姐。一般人都是希望能够攀到这门亲事,宋弘则不然。他听了以后,就对光武帝说:“贫贱之交不可忘 , 糟糠之妻不下堂。”糟糠之妻就是形容原配,陪伴我们胼手胝足,一起创造家庭的妻子,岂能抛弃!
宋弘说话很有善巧,他先对皇上说“贫贱之交不可忘”,皇帝听到此话,就会提起道义之心;接下去再说“糟糠之妻不下堂”。如此,皇帝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也就不强人所难。
宋弘虽然只是拒绝了这件婚事,但他影响的范围却非常大。因为他是朝廷的达官,假如他娶了皇帝的姐姐,将会造成朝廷不好的风气。而他如此有道义,也端正了朝廷重视情义的风气。相信当时所有的官员一定不敢把原配休了。假如休了,一定会受到所有舆论的斥责。确实,读书人所做的每件事,都要为国家社会负责,不只是为当时的国家社会,还要为以后的国家社会起好的作用。这些风范都是无量功德,假如没有宋弘演出这样的好戏,我们就没有学习效法的机会。
六、张劭等待范式
在汉朝时候,有个读书人叫张劭。他在太学里,认识了另外一个朋友叫范式,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后来离开太学,他们就相约两年以后的某一天见面。结果两年以后那一天,张劭就跟他母亲说,我们两年前约好了,他今天一定会来。因为两家相隔几百里,所以他母亲不相信。不过张劭很有信心,他说范式是个重承诺的人,一定会到。果然,那一天范式真的来了。
后来张劭病危,就跟他的妻子说,要告知范式,说他一定会全心全力照顾他的家人。张劭去世以后,正要安葬,因为范式还没到,所以如何安葬,好像都不能做主。后来范式赶到了,棺木才顺利葬下去。以后,范式对于张劭妻儿的照顾和安排,都非常之好。
(均据《渊鉴类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