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CK10252018-04-04 21:37:03

布尔费墨

 

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吴国有位大臣向吴王建议:

吴国在长江下游,楚国在长江上游,楚国商品到吴国,顺江而下,便宜且迅速,吴国商品到楚国,

逆流而上,耗时且费钱,这对吴国和百姓们不利,不如在江中置以木桩和礁石,加大楚国商品的运输成本。

吴王略加思索后对这位大臣说:你当我是傻逼吗?

 

 

这段话不是《左传》里的,而是我的朋友黄花非鱼老师为了解释贸易战的愚蠢而杜撰的

可惜呢,贸易战这样愚蠢的事情,仍然能够在世界上大行其道。

这么简单的道理,能懂的人仍然不多。

 

 

 

为什么人们需要贸易?

 

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个小城镇。小城镇中间流过一条小河,居民沿河而居。河东岸离海较近,居民世代以捕鱼为生。河西岸是大片的麦田,居民世代以务农为主。西岸居民用自己的麦子,向东岸的居民交换鱼。这样大家的餐桌上既有了面包,也有了炖鱼。

 

Question:为什么河东岸的居民不种地,河西岸的居民不捕鱼呢?

 

Answer

 

首先,这是因为自然资源的不同带来的分工。河东岸到大海之间是一片沙滩。沙滩上种粮食很难。即使勉强去种,也需要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大量资本的支持。这就造成了河东岸的居民即使去从事农业,他们的成本也比西岸高出很多,造成他们的农产品价格无法与西岸竞争。西岸的情况也类似。他们确实也可以造鱼塘,养淡水鱼。但是大海里就有丰富的鱼类,捕捞成本低。用紧张的农地去养鱼,成本太高,在价格上竞争不过东岸的渔民。

 

第二,由于西岸的居民世代务农,东岸的居民世代捕鱼,他们逐渐累积了关于务农和捕鱼的知识、技巧,并且将这些知识技巧以口传心授的方式教给自己的子孙后代,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举个例子:中国古代有很多农业谚语、歌谣,二十四节气等等,就是为了简单地记忆农业所需的技巧,按照自然气候的规律种植作物,获得丰收。而这些知识、技巧,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需要长时间的记忆和练习,才能完全掌握。一个人一旦完全掌握一门技术,而又需要从事另外一个行业,放弃已有的技能,就意味着他需要放弃学习新技术这一阶段的收入。学习知识是有很高的成本的。所以,行业知识的积累,是分工必然产生的理由之一

 

第三,一个社会总是会形成有利于互相帮助,降低风险,减少成本的社会制度。举个例子:海上经常会有风浪。出海打鱼是有风险的。如果一条渔船沉了,渔夫葬身海底,会给渔民的家庭造成巨大的打击。那么渔民之间就会形成一个互相保险的制度。平时大家交些费用,一旦谁家的男人在海上出事了,就可以领到一笔抚恤金,使得失去丈夫的妻子可以安心把孩子拉扯大。这些社会制度使得渔民总是能降低他们的生产风险和成本,使得他们在捕鱼的行业保持竞争力。

 

谈到这里,顺便说一句。市场经济表面上是冷酷的利益计算,但实质上充满温情。表面上流淌着温情的人情社会,私下里却是冰冷的算计。所以脑子清楚,内心正直的人会热爱市场经济。而排斥、贬低市场经济,说市场交易没有人情味的人,不是智商较低的愚人,就是爱撒谎的伪君子。

 

本章节要点:

 

之所以会产生贸易,首先是因为自然资源的不同带来的分工。

行业知识的积累,也是分工必然产生的理由之一。

一些社会制度使得从事某个行业的人总是能降低他们的生产风险和成本。

市场经济表面上是冷酷的利益计算,但实质上充满温情。

 

关税是怎么来的?

 

在上面的模型中,只有居民、商人,而没有强盗。那我们引入强盗,来看看会有什么变化。

 

小城镇两岸的居民本来过着安宁平淡的生活。后来,在镇上河西岸和河东岸分别有一伙不务正业的年轻人,干起了打家劫舍,向商人收保护费,拦路抢劫的勾当。他们经常冲进居民的家,把值钱的东西抢走,还向城镇里的商铺和路过城镇主要出入口的人收取保护费过路费

 

这三种盈利模式,在今天通常被称为个人所得税、企业税,和关税

 

为什么要收关税?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简单方便,收税的效率高。征税也是有成本的,而且成本还不低。就拿打家劫舍,也就是个人所得税来说吧。当然现在纸币的年代就太方便了,想收税,不用动粗,直接印钞票就可以了。在还没有发明印钞票收税的金属货币的年代,你要手持武器冲进别人家,或者别人的商铺,才能拿点东西走。这通常会遇到居民和商人的强烈反抗,有时还导致战斗减员,有些不划算。

 

于是劫匪就开始打路过此地的商人的主意。商人出门在外,最怕的是碰上劫匪。如果万一碰上,只好交点过路费,消财免灾。当然了,商人还可以雇些个提供保护服务的镖局,来保卫货物的安全。但这样的话,经商的成本就上去了,很多商人本小利薄,雇不起镖局。所以长此以往,车匪路霸的盈利模式就固定下来,并被称为关税

 

人的行为的性质,只取决于人的行为本身,不因人的身份而改变。劫匪收过路费是拦路抢劫,海关收关税照样是拦路抢劫。人的行为的性质也不因行为者声称的目的而改变。为了供官员享乐而收关税是拦路抢劫,为了贫困山区失学儿童上学而收关税照样是拦路抢劫。谁来做这件事,或者这件事有什么美好的愿望,不能改变行为本身的性质,只能揭露出行为背后的谎言和虚伪。

 

本章节要点:

 

打家劫舍,向商人收保护费,拦路抢劫这三种盈利模式,在今天通常被称为个人所得税、企业税,和关税。

为什么要收关税?根本原因就是简单方便,收税的效率高。

商人碰上劫匪,只好消财免灾。车匪路霸的盈利模式固定下来,并被称为海关关税

 

关税会对经济造成什么影响?

 

我们知道,河西岸的居民世世代代向河东岸的居民销售粮食。如果河东岸的匪帮向河西岸的部分居民(粮商)收取关税,那么就会造成粮食的价格上涨。这种价格上涨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因为这不是因为真实的商品缺乏,而是因为税收造成的。

 

我们知道河东岸本来不生产粮食,他们的粮食都来自河西岸。如果关税高到一定的程度,造成进口自河西岸的粮食的价格上涨到一定的程度,那么河东岸的沙滩生产的高价粮食,也就可以和河西岸的麦田生产的粮食进行竞争。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来回顾一下以前的内容。如果没有这个关税,那么河东岸的沙滩生产粮食的成本非常高,需要用到高级的农业技术,和大量的投资。这些投资在没有关税保护河东岸的粮食生产行业的情况下,是不划算的,因为你的农业生产成本太高,竞争不过河西岸嘛!但是呢,关税的保护,却使得本来不合算的投资变得合算了。

 

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河东岸的商人投资在沙滩上生产粮食,本身是没错的。因为商人就是要追求利润。有利可图的事情,当然要去做。但是这种有利可图,不是这个行业的本身的竞争能力带来的,而是关税保护以后才得到的。

 

那么关税是不是保护了河东岸的农业呢?是的。以前不保护的时候,河东岸就不存在农业,因为根本没办法和河西岸的高效率的农业竞争。那么我们来看一个重要的问题:关税保护是不是增加了效率?答案很明显,不是。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效率。

 

我们知道,河东岸有两种人:一种人是粮食的消费者,另一种人是粮食的生产者。有了关税,粮食的生产者就得到了本不应得的利润。但是河东岸更多的人,是普通居民,他们是粮食的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本来这些居民可以消费便宜的河西岸粮食,但是现在因为关税,他们消费的粮食变贵了。关税的直接后果,就是伤害了消费者。

 

所以关税保护民族产业的同时,实际上打击了民族消费者。对于消费者来说,同样的东西当然是越便宜越好了,你为什么要让我多花钱去买同样的东西呢?

 

有人要问了:为什么打击了这么多人的一个政策,会在国家层面上获得支持?这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情。实际上国家政策,往往为了一小部分人的利益,去打击大部分人,因为这些大部分人不会发出声音。举例说,如果韩国政府决定进口外国的便宜牛肉,那么韩国养牛的人就要上街造反了。但是呢,韩国消费者却不会因为一斤肉便宜了几块钱上街去拥护政府。

 

在一个社会里,谁的声音大,嗓门高,占据了媒体,谁就能左右国家政策。例如,一小撮韩国养牛的人,能够要求国家提高牛肉进口关税,去打击大部分韩国牛肉消费者。中国也是一样,为了一小撮的民族工业,打击了大部分的消费者。所以我们这些被关税伤害的消费者,也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本章节要点:

 

不是因为真实的商品缺乏,而是因为税收造成价格上涨,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

关税并不能增加被保护的行业本身的效率。

关税保护民族产业的同时,实际上打击了民族消费者

国家政策,往往为了一小部分人的利益,去打击不会发出声音的大部分人。

 

为什么说贸易保护特别损害底层民众的利益?

 

人民是愚蠢、短视和健忘的。他们总是无法分清哪些事情能够将他们送进人间地狱。那些敌视资本主义,打压市场经济,反对自由贸易,禁止合约自由的政策,因为能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临时的特权阶层,从而不断地被统治者变着花样地挂在鱼钩上,成为诱骗底层民众上当的鱼饵。

 

对自由贸易的限制,确实保护了某些工人、工会和政客等特权阶层,却损害了所有人,特别是底层民众的利益。这是再明显不过的事情。因为很明显:如果本国制造的产品比进口货质优价廉,谁还会去买进口货呢?就是因为进口货价廉物美,本国产品质次价高,那么进口货才能占据市场。那么如果禁止本国人去买进口货,或者给进口行为增加配额、关税等贸易壁垒,就是逼着本国人去买更差更贵的国产货了。

 

那么为什么说贸易保护特别损害底层民众的利益?因为越是富裕的阶层,他们的消费结构中,食品和住房的比例就越小,就有越多的可买可不买的东西,例如一顿阳光下午茶,一个奢侈品包包,一次出国旅行,等等。用经济学的话讲,他们的消费具有一定的弹性。也就是说,他们可以通过调节自己的支出,来应对某些价格上涨,而生活水平不会发生本质的变化。例如,高档酒店的下午茶涨价15%,那么富裕阶层可能并不会在意,如果在意也只是少去几次而已。他们仍然可以去超市购买英国的茶叶和比利时的巧克力,在家享用同样水准,却更加便宜的下午茶。

 

但是底层民众就未必如此。越是贫穷的阶层,他们的消费结构中,食品和住房的比例就越大。试想如果最便宜的食品仍然涨价15%,那么一个星期中有一天,他们可能就要饿肚子了。这就是我为什么说,贸易保护特别会损害那些贫穷的人。但是奇怪的是,越是这些贫穷的美国白人蓝领,他们就越是拥护川普的反自由贸易政策。因为他们并不明白贸易保护的坏处,而只是看到了可能给他们带来的工作机会。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会因为贸易保护而重新得到工作。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的利益被损害了。

 

川普本人是一个成功的商人,还写过一本讲商业交易的书。他不可能不明白,贸易是双赢的。他反对自由贸易,并非出于经济目的,而完全是为了获取底层民众的选票。在这里又不得不吐槽一下这个民主制度了。表面上,民主制度好像让人民当家作主。实际上,一方面广大人民完全没有当家作主的能力:什么对你好,什么对你坏,你根本搞不懂。另一方面,权欲熏心的政客,会利用各种看似充满吸引力的东西做诱饵,让人民把权力交给他,但是他的政策恰好是以牺牲人民的利益作为代价的。

 

本章节要点:

 

人民是愚蠢、短视和健忘的。他们总是无法分清哪些事情能够将他们送进人间地狱。

川普反对自由贸易,并非出于经济目的,而是为了获取底层民众的选票

一些美国白人蓝领可能会因为贸易保护而重新得到工作,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的利益被损害了。

 

为什么贸易战是愚蠢的?

 

在谈论国际贸易时,必须清楚一点:根本没有所谓国际贸易。所有的贸易,都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贸易。国家只是个人与个人之间贸易的阻碍。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真刀真枪的战争,花的是百姓的血汗钱,炸的是百姓的房屋,送的是百姓家儿子的命。贸易战也是如此。贸易战损失的是普通人。

 

所谓贸易战,就是两个或多个国家,竞相用关税或其他贸易壁垒,阻碍自己的人民获得更加物美价廉的商品。一个国家发起贸易战是错误的。另一个国家应对贸易战,同样是错误的。因为不管打着什么名义,拦路抢劫总是错误的。关税或其他贸易壁垒,只能损害人。甲损害乙是错误的,但是因为甲损害了乙,所以丙去损害丁,同样是错误的。

 

国家之间的贸易战的本质,是把本国的商人和居民,都看成是国家的财产,而不是一个一个独立而自由的人。

 

在贸易问题上,我们一直都要求实行零关税,没有贸易配额和其他任何附加条件的,全面的,无条件的,单边的自由贸易

 

 

但愿这篇文章能够引起你的思考,和社会思潮的改变。谢谢你替我传播正确的思想。我们在一起拯救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