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冬,吴晗劝胡适留在北大,但胡适没有听从,毅然登机南行。胡适多次说:”吴晗可惜,走错了路。”吴晗却颇不以为然,反过来认为这位前辈老师*****了。文革中,被当权者残酷批斗,吴晗从精神到肉体惨遭摧残,1966年夏,吴晗已被关了起来,但是批判并未停止,而且愈演愈烈。
有一次吴晗被铜丝勒得脖子直流血。在批判“三家村”的日子里,吴晗的家人常常被“深夜里猛烈砸门声惊醒”,小儿子吴彰回忆说:“(我)老是吓得缩在妈妈怀里。他们翻过围墙,破门而入。整个院子贴满了‘绞死’、‘砸烂’的大标语。”不久,吴晗进了劳改队,“他的身上总是旧创未平,新伤又起”,1968年4月,“妈妈也被送入劳改队”,后双腿瘫痪。
1969年3月19日,11岁的吴彰跟着15岁的姐姐吴小彦去太平间看已于前一天去世的妈妈,“妈妈双眼半睁,面颊上还有几滴泪珠”。1969年10月11日,吴晗被残酷迫害,不得已在狱中自杀,死前头发被拔光,其骨灰至今下落不明,他的妻子袁震也于1969年3月18日被迫害致死;养女吴小彦于1976年9月23日在狱中自杀身亡。一个家就这样家破人亡了。
一个人,如果无知无识,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就会迎来灭顶之灾.愚蠢,终究会让你付出沉重的代价.可是为什么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呢?原因很多,这里主要来说一说那些让人变得愚蠢的知识.
在我们的周围,其实有很多让我们变得愚蠢的知识,比如在公交车上播放反腐广告,想一想,这是在给谁看呢?腐败分子会坐公交车么?领导事务不公开,我们也没有能力反腐啊,这些只是让我们变得愚蠢而已。中国人跑到美国打出汉语横幅,是在给美国人看吗?是在作秀演戏给我们看的.即使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也有许多这样让人变愚蠢的知识,现在列举两个:
第一个: 铁棒磨针。
话说李白进山,看到一个老太太在磨铁棒。李白问:“你在干嘛?”老太太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事实上,怎么可能呢?就从利用率上看,铁杵磨成针,是不是浪费了铁杵?在古代,凡属于金属类的东西都不便宜,如果典故属实,那位磨铁杵的阿婆,算得上有钱又有闲的人了。这人真是有钱没处花,竟然这样费精力费蛮力的用来磨! 另外,铁杵到底是什么东西?
铁杵,舂米或捣衣的铁棒。这么一根大铁棒,就算卖废铁,也能换钱买回一大包针吧?还不如直接拿小铁钉来磨。另外,即使磨成了,也不知道针眼怎么打。如果现在穿越到当时的情境下,谁会选择用铁杵磨针?如果自己都不干,为什么要来蛊惑后来者?既然当时已经有针的概念出现,相信不会有人用铁杵磨针的。有人考察出这个故事是后来杜撰的,我想如果是李白看到这样的故事也无法理解吧。
很多的人认为,这个故事本来是为了表达意思,真假倒是其次。其实这个故事从论点到论据,都不值得推荐。就说论点,这个故事妄图教育孩子,持之以恒是可以成功的,岂不知李白的成功根本不是持之以恒,而是天纵英才,持之以恒的是贾岛,写诗都快写魔障了,一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但诗歌远远没有李白成天吃喝玩乐写的好;没有1%的灵感,99%的汗水只能是一桶汗水。愚蠢到这种程度,简直让祖宗蒙羞,让子孙脸红。这个故事,居然还当作一个民族的励志典范。其实这个故事应该这样改编:
李白小时候不爱学习,一天他看到一位老奶奶在河边准备把一根铁杵磨成绣花针。李白大笑:“这得磨到什么时候呀?”老奶奶说:“一天不行,我就磨两天,两天不行就磨三天,只要坚持,总会成功的”。李白听了很惭愧,从此开始认真学习。因为他深刻地认识到:“不学习,将来就会像那个老奶奶一样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