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医界巨星颜福庆
1882年7月28日,颜福庆出生于一个牧师家庭。6岁那年父亲感染伤寒去世,7岁过继给伯父颜永京。
父亲的死给他幼小的心灵造成极大创伤。所以自小他便立志成为一名医师。
1906年,他考入耶鲁大学医学院,1909年毕业时,他成为优秀博士毕业生,是第一位获耶鲁医学博士的亚洲人。
1910年2月,长沙雅礼医院的胡美博士,在码头迎来了归国的颜福庆,胡美受雅礼协会指派来中国传播西医,他在1905年创办雅礼医院,苦苦支撑了5年,医院仅他一人。当不到30岁的颜福庆精神抖擞地出现在他面前时,对他无疑是一针兴奋剂。
颜福庆耶鲁毕业证书
彼时,西方医学已相当进步,中国的孱弱令颜福庆十分忧虑。正是在这种情形下颜福庆决心办校。可要建立医科大学谈何容易?颜福庆没想到一次意外的应诊,为自己办校的理想奠定基础。当时湖南都督谭延闿身患大叶性肺炎,突发高烧,老中医疗之无术,这便请颜福庆上门。颜福庆测了体温,开了西药给都督。第二天,烧就退了。自此,信守中医传统的谭延闿开始尊重西医,为颜福庆办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914年,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成立,32岁的颜福庆成为校长。颜福庆按现代医学教育体制,制定了七年学制,教学语言、临床实习、病理报告等都采用英文。
在颜福庆的带领下,雅礼医学校公开宣讲了第一堂人体解剖课,吸引力整座长沙城的人民围观。
解剖前,老师带领全体同学,面对遗体深深的鞠了一躬。
为了将西医大众化、中国化,雅礼医学院成立当年,颜福庆与卫生防疫学家伍连德共同筹建了中华医学会,将西医学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了中国人自己手里。到今天,中华医学会仍然是中国国家级的医学团体。
在颜福庆和胡美的耕耘下,从湘雅医学院走出了一大批名医。从1914年起招收13名预科学生,到1920年预科学生已有160名。
1921年6月,首批10名医学生毕业。1921年1月,美国教育考察团来华考察,确认湘雅医学专门学校与创办于1906年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均为全国最好的现代医学院,从此有“北有协和,南有湘雅”之美誉。
在那10个毕业生中,有中国消化病学的奠基人张孝骞,热带病学家应元岳,儿科病学的高镜朗,还有与诺贝尔奖擦身而过的,沙眼病研究专家汤飞凡。
在17年的办学过程中,颜福庆痛心地发现,中国农村卫生习惯极差,百姓对医疗看病的意识太过薄弱,中国劳苦大众所处卫生环境极为堪忧。所以1927年,国联卫生组织,找到他筹建国联卫生部时,颜福庆欣然接受了这次任命。很快,他便设计出卫生系统行政构架。在这个构架当中,农村的卫生覆盖,是颜福庆设计的重中之重。他要让那些穷苦人民人人看得起病,不再因为没钱而遭受病痛的折磨。
但他没想到,卫生部成立时,他却因触怒官场遭到排斥。“与卫生官员接触,令我顿生厌恶,他们竟然以损失公共利益为代价,来公报私仇…”
此后,颜福庆就职协和,可他一心想创办自己的医学院。一个集医学院、医院和研究院,为一体的研究中心。1927年10月,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正式开学,颜福庆被任命为首任院长。尽管他享有中国大学校长中最高薪酬,是协和聘请的首位华人校长和正教授,但他毅然辞去协和医学院副院长职务,南下上海履新,朝自己的理想迈进。
1929年,颜福庆重访美国,看到美国的医事中心后感慨万千:“中国距离美国的最低医学标准,都还有很大的距离。再这样拖延下去,中国的现代西学将永远落后西方。”
回国后,他四处游说实权人物,募集资金筹建医事中心。1931年2月28日,国民政府三位部长孔祥熙、孙科、刘瑞恒共同在上海银行公会召集募款餐会,连杜月笙在内等30多位名流尽皆到场,颜福庆从在坐富豪手中,筹得了100万银元。在奔波近10年后,两鬓斑白的他,终于建起了梦寐以求的医事中心。
叶家花园
从左到右依次:孔祥熙、宋蔼玲、宋美龄、颜福庆
上海医学院
1926年,北伐战火蔓延,加上长沙强烈的反外来人口情绪,颜福庆不得不逃离这个他服务了十七年的土地。
这一年,颜福庆四十五岁。
一年后,颜福庆受邀组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在上海设立医学院。
他租下红十字会总医院作为教学医院,让学生在提高医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帮老百姓看病,还为医院制定了“病人至上”的院训。
为了对付致命的痨病,颜福庆在圣约翰的富二代校友叶子衡也被劝说,捐出了自己的花园当做结核病医院。
就这样,颜福庆每天坐在电车的末尾、拿着算盘、穿着单衣,手上一个包一个账本,四处游说政界、金融界、卫生界的当权人,只为筹集资金,建立和美国同等水平的医事中心。
除了筹建医学院,这位仁医还想做更大的事,他要完善中国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在中国建立公共卫生防疫系统。
他亲自设计、讲授医学院公共卫生课,安排本科学生去公共卫生实习。
在中山医院,病房分为特等、二等和普通,颜福庆,是想用富人的钱来为穷人看病。
1928年,颜福庆在吴淞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卫生试验区,医学生下乡为当地居民开展环境卫生宣传,疫病预防和妇女保健,为中小新生进行体格检查,建造新式厕所。
在颜福庆看来,合理预防比治病更重要,可以避免很多疾病的发生。
学医是为了救人,无奈一己之力过于微薄,颜福庆潜心创办医学院和附属医院,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1931年3月的一个晚上,颜福庆应邀在上海沪江大学演讲,题目是《现代医学教育的趋势》,他说:“学医的目的,有许多人以为能多赚钱,我想跑错路了。因为做一个真实的医生,是赚不动许多钱的,除非用不正当的方法…若然有人拿服务人类、为公众利益为目的去学医,这才是最好的。这才是人类的服务者。”而这,是贯穿了颜福庆一生的主张。
颜福庆的终极理想,是为中国打造公共卫生防疫系统,为更多的人谋福,预防疾病。所以在医学院初创之时,他便亲自开授公共卫生学,以让中国防疫体系逐渐壮大。那时候的中国积贫积弱,接种一次人痘的费用是两车小麦,而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衣食尚不周全,更何卫生之有?颜福庆将目光投向广大的乡村,让自己的学生下乡免费宣传医学知识,为那些孩子体检,建造卫生公厕。
对于那些私开诊所的医生,他向来是瞧不上的,他说:“我们需要的是为人民服务,是愿意去农村为人治病的医生。
所以,解放后,当卫生政策向农村倾斜时,颜福庆感到说不出的欢喜。这时的他已逾70岁高龄,仍旧继续自己的教学工作。
“看到医学教育有远大的前途,我觉得深受鼓舞,我不退休了!”让医学为社会服务,为人民造福,是他为中国医学设立的基本目标。
为此,他不懈奋斗50余载。我觉得深受鼓舞,我不退休了!”让医学为社会服务,为人民造福,让医学为社会服务,为人民造福,
是他为中国医学设立的基本目标。为此,他不懈奋斗50余载。
1949年,上海医学院被接管,颜福庆把董事会的全部财产移交给了政府。不仅没有退休,还支持新上任领导的工作。然而,他还是没能躲过那场灾难。
在浩劫来临后,他却被扣上“卖国贼”“洋武训”的帽子,在耗尽半生心血、由他一手创建的校园里,84岁高龄的老人被拉去游斗,时不时受到唾沫侮辱和拳脚相加,甚至有人将墨汁从他头上浇下。每天,批斗结束他都带着一身的唾沫和墨汁回家,用热水把身体擦干净,回到家中,儿孙们想找些话安慰他,他却摆摆手“不必把这些事放在心上”
最叫人愤慨的是在辞职会上,居然有人大声质问他为什么不自杀,他心平气和地反问对方:“我问心无愧,为什么自杀?”
无论时代的恶风如何吹拂,他都保持做人的尊严和善良,从未以求自保说任何违心的话。
1968年后,颜福庆身体每况愈下,一天肺气肿复发,家人用藤椅将其抬到中山医院急诊室。
然而令人无比寒心的是,医生看到他,立即向工宣队请示,最后只开了药打发他离开。
家属要求给呼吸困难的老人吸点氧,遭到了院方的冰冷拒绝。
这时颜福庆叹了口气,对儿孙说:“我们回家吧…”话音未落,紧闭的双眼流下眼泪。
不久,他被迫离开自己的住所,住进与上海医学院一墙之隔的小楼。
1970年11月29日上午,隔壁“上医”的围墙突然坍塌,孩子们都跑去看热闹时,坐在家中的颜福庆也倒了下去。家里人问他说:“不舒服吗?”
老人摇了摇头。“要不要去医院?”
还是摇头。谁能想到,这个一生为中国医疗事业奔走的老人,在这个问题面前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再问,老人没有了反应,一代医界巨星,就此陨落…他捐赠遗体的想法没能实现,却实现了自己一生的训诫:“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而隔壁医院坍塌的墙壁,仿佛一个时代的隐喻…
转自《感受不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