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刚出生两个月,我就赶着去幼儿园报名。门口保安说,晚了!
NO.
300
一
2017年初春,蛰伏了一个冬天的我,推着刚满两个月的二宝迫不及待地出来喘口气,让即将发霉的身体接触一下带着雾霾的 “新鲜空气”。
“哟,你家这小孩长得可真……是个男孩吧?”
似乎生老大用光了基因里的好运气,二宝这个小妹妹长得有点儿难以言说,常常让夸她的人“无从下嘴”。相熟的妈妈们逗了一会儿,忽然问我:“你家这个二宝,去幼儿园报过名了没有?”
“什么?”我有点儿反应不过来:“才两个月的小孩子,报什么名啊?”
其他人一听,纷纷笑话我:“你也太不了解形势了,咱们这个居民区都是奔着学区房的名字来买的,幼儿园总共就两个,你算算吧,不过等你算过来,黄花菜都凉了。”
虽然觉得这样有点滑稽,但我第二天还是顶着大风,把二宝包裹得严严实实,径直向附近的幼儿园杀了过去。走到幼儿园大门外正是课间,小朋友们在玩耍,院里活动的空间不算大,有个小滑梯,孩子们规规矩矩地排着队玩。
我对门口的保安说:“我要给孩子报名。”保安看了一眼小车中合眼熟睡的二宝,漫不经心地拿出一个本子,指着空白处让我填。
“你家孩子是哪一年入园?”
“我们家二宝2016年底出生,报2019年的可以吗?”
保安嗤笑一声:“还2019年的,2019年的都报了1000多名了,你写上了也没用!”
我环顾这个小小的幼儿园,问:“一级最多能容纳多少人?”
保安说:“最多能接收100名吧?”
我妥协地说:“那我报2020年的吧?”
保安说:“2020年入园的也报了至少有三四百名了。”
虽然入园前途甚是渺茫,我还是工工整整地写下来宝的具体信息。临走时,保安好心地提醒我:“你有没有认识的人?有人找人,没有送钱,为了孩子,早做打算吧!”
我们小区打的旗号是“与世界接轨,与名校为邻,打造省城最好学区”。有了“学区房”这块金字招牌,虽然位置偏僻,临近村庄,但是房价还是一路飞升,看房买房者络绎不绝。居民以三十岁左右为主,大家的想法和我的差不多: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我和老公都是寒门学子,2006年毕业、结婚、生子。有情饮水饱,祼婚也没觉得委屈,单位10平方的宿舍,住得也很开心。楼下就是菜市场,周末下午,买五块钱的肉,剁成馅,做成一小锅韭菜肉饺子,带着氤氲的热气。盛满三盘,桌子中间摆上凉菜,就着啤酒,打开电脑,看着《康熙来了》,初婚无房的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这种日子还是被房子打破了。
二
我们的第一套房子是2007年夏天买的,两室一厅,面积不大,只有92平。虽是二手房,但也精心布置。房子本身四十几万,加上装修约五十万。对两个来自农村,毕业不久,工资不高,初为父母的人,无异是一笔天文数字。
那是我和老公在省城的第八个年头,买下房子也算是在省城站稳了脚跟,实现了毕业时的心愿:“在这个不大的城市,两个平平凡凡的人相依为命。”所以,最初打算要在这里住一辈子的。
住久了我们发现小区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六岁以上的孩子特别少,居民也多数是老人。后来才知道,原来这里不是学区,即使有年轻人买,也大都是作为过渡,等到孩子上学的年龄就搬走了。
老公有点儿后悔:“买的时候就看上这里离单位近,万一有事儿,十分钟就回来了。知道不是学区,就是没想到,家长们这么重视学区。”
我让他看看好的地方。小区虽然不是学区房,但是有一个偌大的广场,和葱郁的树林,何况孩子的教育还是看父母,我和他双双985毕业的研究生,还怕带不好一个孩子?
因为年轻人少,所以小区里的孩子不算多,儿子的幼儿园生活过得轻松愉快。一个班里2个老师,10个男孩,16个女孩。孩子们放学后,会一起在大广场上玩耍。
剧照 | 《起跑线》
那时候,班里的女生看动画片《巴拉巴拉小魔仙》,就让儿子当“游乐王子”,尤其是两个很漂亮可爱的女孩儿——宝儿和梓萱都喜欢和他玩,只让他当王子,别人谁都不行。
但是,到了上小学的前一年,宝儿和梓萱都搬走了,她们的父母都买好了学区房,班里的小朋友也越走越多。这时候,儿子再到广场上去,东看看、西瞅瞅,也找不到几个同龄的孩子,形只影单,没有趣味。那些“小魔仙”走了,他再也不是“游乐王子”了。
几年前我用来安慰老公的话,连自己都不再相信:“当时买房子,特别看好这个大广场。如今看来,没有同龄人在一起玩,广场再大也没用。”
虽然我们安慰自己,等他上了小学,总会有自己新的朋友。但其实心里有一点儿动摇,在小区里没有玩伴,始终是遗憾。
三
在这点儿动摇下,我去了一次小区对口的学校。
片区属于省城的城郊,上小学要穿过两个繁忙的路口,有些行人和三轮车并不太遵守交通规则,学校的生源也比较复杂。
这所小学对口的初中是十一中,就在小区对面左拐的第一个胡同里。遇到放学的初中生,他们总骑着自行车飞驰而过,也不礼让行人。附近有座高架桥,每当月上柳梢头,就有一些初中的男孩、女孩在高架桥底下人约黄昏后。
那天晚上回来,我再听着憨厚可爱的儿子,用稚嫩的声音读“昔孟母,择邻处”,有了点儿不一样的感觉。
真正让我动了换房子的念头是去美发店理发。
剧照 | 《起跑线》
老板娘的儿子就在十一中。六年前去做头发,她总喜欢眉飞色舞地给我聊她儿子,说到兴头上还会拿照片给我看。相册里的男孩很清秀,眉眼间有些儿像她。
但是,近一两年来,每次说起来她都愁眉不展。有一次我提起了学区,她语重心长地说:“学区房这种事儿,有条件要买,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买。”
十一中学风特别差,老师在上面讲课,同学们在下面打扑克,新来的老师们都不敢管。最近她儿子成绩下滑得厉害,她还不能说,一说儿子就抱怨:“我小时候那些朋友都去了好的学校,妈妈,你为什么不把我送到一个好点儿的学校?”
我看她很忧虑,安慰她也安慰我自己:“什么样的学校都有好学生,还是看孩子自己,咱管好自己的孩子就行了!”
她很无奈:“话是这么说,但是他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这个年龄的小伙子,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他们心思不放学习上,那可不就琢磨着打架、斗殴、玩游戏、谈恋爱?我还怕他交坏朋友,人扶不走,鬼搀飞奔,天天悬着心过日子。”
一个月后,我再去给头发做护理,老板娘不在,后来听说她儿子和别人打架,住院了。
此后,我就开始在网上看一些学区的消息,并盘算着“择校”、“换学区房”哪个更合适。但看着学区房高昂的价格,也没有下定决心,毕竟折腾房子这种事儿不太适合我们这种穷人。
四
这时候,朋友老杨要去城东看一个新学区,邀请我们同去。他自己做点小生意,看中了一个140多平的,一平8000多。老杨爽快地签了合同,交了订金。他媳妇对小区周围的环境不太满意,老杨说:“不就是解决孩子上学的问题吗,哪能处处满意?”
学校并不是市中心的那种老牌名校,而是新建的,挂了名校的牌子。老杨想过买市中心的学区,但那里很旧的楼房都飙升到2万多一平,他的生意也是小本经营,所以市中心的学区就算了。
我和老公也看上小区的学校,离家近,可以步行上学,刮风下雨也不用受罪,但是小区离我们的工作单位太远了。
一个月后,老杨突然给我们打电话,说小区有几套房子要降价处理,只有几套,原价八千,现价六千五,只限几天,手快有,有慢无。
那是2013年的9月24日,我们再一次来到这个号称“省城最好学区”的小区,老杨热情地陪同。有个高层,只剩下几个大户型,都是140平以上,只有1、8、29和32楼可选。
我们也想买,但面临很多问题,签了合同后,要一周交首付,手里没有足够的钱,首套房的话交30%,按二套房的话要交60%。
老杨很无奈:“你们俩就是读书读傻了。原来那套房子卖掉,房子过户给买主,既能按首套付首付,也有钱了。”
但是,交首付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一周,老杨又打电话找了建委的人,建委给我们介绍了人通融。
那人给我们保证了两条,合同上签的10月8号交首付,但实际可以延长3个周,房子是2014年底交房,孩子2014年9月就入学,保证当年交房,当年上学。
当时老杨建议我们买29楼,光线好。我选了因为“七上八下”而剩下的8楼,那人还笑我:“是不是怕电梯停电,下不来楼。”我告诉他:“已经是社会底层了,八下就八下吧,再下能下到哪里去?”
带着点儿隐隐的不安,我们两个一咬牙交了3万押金,签了买房合同,另外给了老杨和那人3000块钱打点,为了能延迟交首付。
五
回来之后,虽然有点舍不得,但还是迅速找中介把房子挂了出去。正常情况,我们那个房子能卖80万,但因为着急,77万就卖了出去。然后,在原来的小区暂时租了一个小房子。
剧照 | 《起跑线》
交房的时候,看着亲手布置的一切,有点儿心酸。儿子更是念旧,经常走着走着,就走到原来的家门口。
10月8号,合同上签订交首付的日子,中间人突然打电话来,说小区的房价十一期间上涨,我们买的房子由6500涨到7200,所以延迟交首付不行了,必须当天交,否则3万定金要不回来,房子重新卖。
当时我们已经卖了房子,但买主也是贷款,他的贷款还未下来,我们也没有足够的钱。老公问他有没有什么办法,他说先给他5000块钱让他再次打点。老公转了5000块钱给中间人,但是心里感觉有点儿上当。
那天我下班回来,看他一个人坐在阳台的地板砖上,特别消沉。听了前因后果,我也安慰他:“给了就给了。”但是,我们都感觉中间人的不善,一周之内,什么事情还没办成,先扔了8000块钱出去。
像我们预料的一样,拿了5000块钱的中间人并没有消停几天,5天后他又打电话过来,心急火燎地说,领导找他了,让我们马上交首付,他先替我们垫了1万,让我们迅速把这1万块钱还给他。对他的电话,我作了录音。我告诉他,一万块钱,他垫没垫,我需要去他们公司,找他们领导亲自核实。
原来,中间人在公司并无实权,就是一个骗吃骗喝的小混混,胆子也不太大,经常到处借钱,又拆了东墙补西墙的那种。
中间人的面具被揭穿了,但是我们的首付是白纸黑字。幸好有个大学同学帮上了忙,公司允许可延迟到10月底。
10月28号,终于在月底到来之前,把房子过户给买主,我们两个也松了一口气。当天下午路过菜市场,我买了一斤肉,剁成馅,包了一锅韭菜肉的饺子。我给老公打开一瓶啤酒,调侃:“饺子就酒,越吃越有!”
儿子说:“妈妈,你好长时间都没这么高兴了。”是啊,自从买房以来,脑里子总像有根弦绷着,开了无房证明,交了首付,就算尘埃落定了。
但是,老公的饺子还没吃,接到一个电话,他得知,并不是房子过户就可以开无房证明,必须要等买主的房产证下来以后。
房产证下来至少10个工作日,而我们交首付的最后期限就剩下3天了。如果没有无房证明,首付我们要交60%,3天借也借不到这么多钱,饺子白做了。我们只能又求大学同学,两天加急办了房产证。
一波三折,终于赶在了10月31号,最后期限那一天,交上了首付,儿子终于有书可读了。
六
2014年6月,因为新房年底才交房,我们就在新小区租了房子,坐等儿子入学。原本老公上班,骑自行车不到10分钟,而现在开车也要一个小时,我坐公交要将近两个小时。
等到8月份,学校登记一年级学生信息,突然告诉我们这些人不能登记,因为按正常手续,入住才能上学。
开发商当时信誓旦旦保证“当年交房,当年上学”,一年之内到处求人,遇见了骗子,搬了三次家,掏空了所有家底,就是为了孩子上学,怎么会这样呢?
我们好像在追一个美丽的肥皂泡,肥皂泡马上到手时,却碎了。
小区2014年入住了很多住户,基本都是奔着孩子上学来的,楼下全是和我们一样的情况。家里的男人们先振作起来,成立了维权群,说要去售楼处找说法。但大家都为房子折腾得太累了,不想自己去维权只想等现成的结果。反正只要别人家的孩子能上,自己的就能上。
晚上,群主发飙了:“自己家孩子上学的事,都不积极。稀稀拉拉的,就来了几个人。一点儿气势都没有,还不够开发商笑话的。照这样下去,孩子上学的事儿,门儿也没有。大家来这里买房都不容易,真有钱的也不会选这样的地方,真这么整下去,没有人给咱说理。明天再去售楼处,群里一家出一个人,不见不散。”
周日,维权的队伍迅速壮大了,我们在售楼处打出了“我要上学”的条幅。期间,一名妈妈和保安冲突起来,她声泪俱下地控诉为了买这个房子,为了孩子上学,让老少三代跟着受穷受苦,开发商却只把这些当儿戏。
我们这边哭闹着,那边看房的人还是络绎不绝,他们驻足观望,但大部分还是义无反顾签了合约,毕竟一直上涨的房价更有说服力。
除了在售楼处维权,我们也去过教育局门口拉过条幅。等到开学的前三天,我们接到通知:可以去学校报到。2014年9月1日,儿子成了一名小学生,只不过班里的人数一直不受控制地增长,从原定的一个班级45人,涨到50人,55人,60人,每学期都有插班生涌入。
楼下邻居的孩子分到一年级四班,这些班主任大部分是新聘任的,挂名校的牌子,只有个别管理人员是名校派来的。四班的班主任一年内换了三个,班风很差。那个妈妈时常给我抱怨,说折腾了这么久,还比不上以前的学校,到了三年级,班里混乱的情况仍没有改变,她终于下了决心:搬回以前的小区。
她家女孩经常上来玩,搬走那天我去送她。那个妈妈笑着说:“为了孩子,这几年折腾来折腾去,真没问问孩子想要什么?”
七
2016年小区大量业主入住,学校严重饱和。家长们的情绪更激烈,维权示威的规模也更大。最后,开发商的权宜之计,是把盖好的会所搭上简陋的木板,给一年级新生作了临时学校。
但是这个小区的房价还在上涨,房子还在兴建,看房的人还在增多,学校却仍然只有一个,幼儿园也只两个。
二胎时代来临后,小区盛传一个消息:家里有两个孩子的,学校只能接收一个孩子入学,这个消息引起了二胎父母新一轮的焦虑。而且随着我们这些二胎家庭的增多,入学竞争也提前变成了入园竞争。
去年九月份入园的孩子,前年冬天就排队报名了。数九寒冬,大家排队从早晨到晚上,从深夜到黎明。
剧照 | 《起跑线》
但不幸的是,即便排了一个晚上,也有些孩子没拿到入园名额。一个妈妈在群里说,初步打算,把孩子送回农村老家,让爷爷奶奶接送。
不仅仅是我,老杨媳妇也生了二胎。在通宵排队的人群中,他家老二要上幼儿园了,虽然抱怨一个班里只有2个老师,学生有50多个,但还是没有选择地站在通宵排队的长龙中。
凌晨三点,她发了个朋友圈:家长们站得整齐地站在刺骨的寒冷中,他们排着队,神情严肃,好像拿着孩子命运的号码牌。
作者 陶一,大学教师
编辑 | 马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