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知可感的多层空间
文/玉茗
中医讲的经络及穴位是人人都可以感知的,挤压一下合谷穴,就可以知道那种酸胀的感觉与别处不同。
针灸几千年来的治病效果也证实了经络及穴位的存在,可是它们都是解剖学中找不到的。
也就是说,经络及穴位不存在于我们这个肉眼可见的空间。
事实上,它们存在于一个深一层的空间,一个更微观的空间里。
中医与西医的根本不同就是,中医治病大都从微观空间着手,而西医多从表面空间着手。
中医用药,大部份也都涉及到微观空间的理,是从微观上调整身体,所以祛病包彻底。
有的孩子夜惊,白天睡,晚上哭叫,阴阳颠倒。有一个简单的治疗方子——用水煮金子。
可是按物理理论,金是不溶于水的,如果拿到实验室化验,水中是找不到金分子的。
为什么煮过金子的水具有不同的特性了呢?
物质的存在不只是在我们这个可见的空间,金子、水及万事万物都在许多层空间同时存在,
不同空间的存在息息相通。
金子与水在这个表面的空间是不相溶的,可是在深一层的空间却是互相渗入了,
上面这个例子是这边不相溶而那边相溶的两种物质,相反的,也有这边相溶而那边不相溶的物质。
有一种霍乱是半湿半干型的,一个有效的方子是把井水打上来,将一半水烧开,与剩下的一半合起来,
这样的水就是半湿半干的水,可以治半湿半干型的霍乱。
(事实上,这种方法做出的半阴半阳的水,可以治很多半阴半阳型的病。)
这说明这样混合的水与把全部一起加热到平均温度的水是完全不一样的物质。
生水与熟水是不同的物质,在这边可见的空间它们溶合在一起,在深一层的空间却是有间隔的,不能溶合。
也就是说这样混合的水是两种物质的“色拉”。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比如烧汤中途,加一些水進去,就再也烧不出原汁原味的汤了,结果就是僵化的“色拉”汤了。
用西方物理学的观点看,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按科学理论,水加热后也就是分子运动的快一点,等水冷下来后,水份子就“静”下来了,两种水只要温度相同,运动就相同,就是一样的东西了。这种在单一空间认识问题的方式,就象盯着人的影子去认识人一样,难见真机。
物质在许多空间同时同地存在,我们的身体也同时同地在许多空间存在,身体在不同层次的空间中的感受是互相贯通的。中医里冷、凉、寒的概念就是不同空间的状态的描述,冷与热的概念与近代物理学的温度概念相差很远。
中医里病分冷热,药也分凉与热。中医中的这个凉药就不是我们这个表面空间的概念。冰是冷的,碰到皮肤上就能感到,但凉药如珍珠,并不冷,不是冰那种冷,而是在深一层空间的“冷”,中医用凉来描述。有时病人内热外冷,服药就得凉药热服,如果病人内冷外热,药就得热药冷服,相应的还有热药热服、凉药冷服,也就是同时针对不同空间层次的状态行药。
大学时代,我一直主修物理,大四时开始读中医书,才知道中医中药是对物质对空间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是真正的物理。
——摘自9为你而来的网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