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数学到底强不强? | 数知道
-
中国人的数学到底强不强? | 数知道
- 作者 知识分子 3天前 1
- 繁體中文
今年的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毫无悬念,中国队又拿到第一了。
中国人的数学到底有多厉害?在国外问答平台 Quora 中,输入 “Chinese Math” 关键词,“Why are Chinese people so good at math?” “What makes Chinese math lessons so good?” 等提问跃入眼帘,无不散发出对中国人数学酸酸的羡慕嫉妒恨。
一边是来自大洋彼岸的赞美,可另一边,是否还有人记得今年2月份进行的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RMM)中国团队的全军覆没的消息掀起的质疑浪潮?
那么,中国人的数学到底强不强?现实生活中国的数学运用,中国人的数学表现又几何?
本期镝数联合腾讯教育,与您一起探索中国人的数学水平。
要说如何比较一个国家的数学水平,可能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的赛场最有发言权。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历史上,获得金牌数量过百的国家只有中美两国,而中国队共夺得157枚金牌,比美国队整整多出27枚。
点击图片,可查看本数据
中国代表队自1985年首次参加国际奥数比赛,4年后团体排名便从开始的32名跃居第一。自此,除1996年排名第六和未参加的1998年外,中国团体排名一直未出过前三。
2006年,中国参赛队的成绩更是爆炸,以214分的团体分数夺冠,领先亚军整整40分!要知道,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试题总分设定为42分。这意味着,除了拿满分的柳智宇,即使当场中国队有一人交白卷,依然能够轻松夺冠!
如此强势的成绩与常年霸榜金牌榜榜首,让人觉得中国人的数学能力产生飘飘然的也是正常的事情。
然而,国际奥数如同体育奥运会,有着强烈的竞争性,其参赛选手也是历经层层残酷遴选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高水准人才。考虑到国内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状,我们或许不能只看国际奥数比赛成绩,来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的数学素养。
这里我们以数学教材为参考,衡量中国数学教育水平到底如何。有研究指出,在综合分析了中美日韩澳等10个国家的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难度、内容深度和习题难度之后,得出排名第一的是盛产数学家的法国,而中国只能屈居第五。
(注:澳大利亚和德国各有2本教材被纳入研究,所以10个国家,研究者分析的一共是12本教材)
在初中阶段,就课后习题难(bian)易(tai)程度而言,俄罗斯初中数学教材的习题难度最难,而中国排到第三。
有人可能认为选用教材来衡量数学教育水平并不合理,课本是死的,考察主体应该是学生才对。
确实有更好的衡量指标——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简称PISA),该项目是一项由经济合作组织(OECD)统筹的各国15岁中学生能力调查。PISA 测试每三年一次,代表中国内地参加测试的上海在2009年和2012年在数学上平均得分以压倒性优势获得第一,远超第二名新加坡38分和40分。
2015年,代表中国内地参加测试不再仅是上海一地,而是由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组队参加,这一年,中国队跌到了第六。这四个省市拥有着国内一级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资源,如果在全国进行测试的话,四地的优势不言自明,因此,全国中小学生真正的数学能力也需要再拉一拉水平线。
客观的来讲,至少在义务教育阶段后期,中国数学教育没有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时,那样傲视其他国家的资本。
“应认识到中国在数学发展上的真实水平,抛弃数学水平领先的错误认识,产生高度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政协委员张先勇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做题为《加快培养数学顶尖人才 夯实基础理论研究基础》时说到。
对于每一个学生和家长来说,数学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从未消失过。2015年的PISA 调查了参与评估学生的常规课内学习时间和校外学习时间。
结果显示,在校外学习时间,中国学生在数学上花费时间最多,平均每周6.6小时。往后依次是语文(5.5)、外语(5.2)、其他学科(5.2)和科学(4.4)。把校内学习时间和校外学习时间相加,中国学生数学学习投入总时间远超国际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