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CK10252019-09-27 12:52:11

《杀人回忆》:一桩大案的记忆涟漪

时隔33年,“华城连环杀人案”迎来了可能的结局,经过一轮DNA比对,警方锁定了当年的凶手。案件告破,但“杀人回忆”那种失败和憋闷,已经刻入人们的心灵。

经过33年的追踪和最新一轮DNA比对,2019年918日,韩国警方宣布“华城连环杀人案”找到嫌疑人。有生之年,没料想这只靴子能落地。
被称为韩国三大悬案之一的“华城连环杀人案”起始于1986年,犯罪嫌疑人在6年间连续杀害9名女性,受害者年纪最大的为71岁,最小的仅有14岁。女高中生、农村奶奶、新婚主妇……凶手在夜间出没,无差别地攻击着当地女性,将她们残忍勒杀,手脚绑成X型,抛尸在京畿道华城市的田野中。
连环杀人案的发生,在朝鲜半岛南端投下了一枚炸弹,一时间“华城怪谈”等谣言四起,韩国社会人心动荡不安。
第一起案件发生后的33年间,韩国警方设立了6个调查组和1个特别调查组,出动205万人次警力,搜查嫌疑对象2.1万人,却始终没能揪出凶手。命运不可捉摸,人们将希望寄托给神灵,甚至,当地村民在案发现场竖起人偶,乞求恶灵退散。警方也按神婆指示更改了警局大门的方向,但都没能阻止杀戮继续发生。
直到1991年,凶手犯下最后一起案件,随后人间蒸发。像是没落地的靴子,没人知道他何时会再度出现。
“华城连环杀人案”曾给一代韩国国民留下撕裂血腥的伤口。如今,案件已被侦破,但残酷的案件和疑问给韩国社会留下的恐惧与无力,一直在韩国的文艺作品与现实生活中发酵。
被奉为后现代主义杰作的韩国电影《杀人回忆》就取材于这起案件,片中两位警察为案件波折奔走,几近崩溃,却终无所获。

 

影片结尾处,宋康昊饰演的警察再次回到案发稻田,周围依旧是生机盎然的土地,当年藏尸的水沟已变得空荡荡。阳光和煦,空气平静,17年前从这里开始的苦苦追寻,是他梦境中的一场闹剧。
这时,突然出现的小女孩将平和幻象击碎,当听到嫌犯只是一个长相普通的人,不久前还曾回来查看现场,宋康昊对着镜头露出了复杂绝望的神情。
导演奉俊昊为电影设置的结局,也是“华城连环杀人案”的现实写照。警察们在近乎疯狂的探案过程中,不断接近真相又错过真相,不断与嫌犯纠葛,漫长的煎熬和无力溢出屏幕。

“华城连环杀人案”催生的《杀人回忆》,几近寓言式的表达取得巨大成功,韩剧《隧道》、《岬童夷》同样改编自这起案件。大热韩剧《信号》中警方也因此案对“公诉时效”提出质疑,就连主打温情牌的《请回答1988》也曾出现该案嫌疑犯的照片。
影视作品不断唤起人们对于华城事件的记忆,而在现实世界里,这起案件更是细密地影响着一代人。韩国女孩小满不止一次听奶奶讲起那段往事,她们已在中国定居多年,此前生活在首尔的奶奶,却对那座小城的稻田心有余悸。
一切正如《杀人回忆》所表述的主题:重要的不是案件,而是对于那段历史无法磨灭的回忆。
上世纪八十年代,韩国正处于军政府统治时期,整个社会都在承受着民主运动的阵痛。游行的示威者,不时出现的防空警报,学校里的救护演习构成了人们生活的底色。
在韩国人苏星的记忆里,民主运动开展火热时,他还是个高中生。一次骑车经过十字路口,看到因暴乱死亡的同胞躺在街边的小推车上,血顺着车轮流了一地,他不知能做什么,只好扭过头去,哭着继续向前走。
社会混乱不堪,无数人的命运因此改写。为了暂时逃离现实,苏星爱上了棒球,没日没夜地看比赛、打比赛麻痹自己。那时韩国大力发展体育文化、性爱视频等娱乐产业,借以收容人们无处发泄的情感。人们被迫沉浸在娱乐环境中,无力感贯穿着国民。
混乱无序的社会背景被奉俊昊搬进影片,成为了警察们无法抵达真相的帮凶。嫌疑人的脚印被拖拉机碾过,电台将警方电话当作恶作剧,重要物证因技术原因无法鉴定,就连抓捕罪犯的关键时刻,警方都在忙着镇压人民的示威游行,无法到场支援。
社会体系从上至下的混乱,导致破案过程充斥着黑色幽默。在这场猫鼠游戏中,角色逐渐倒转,警方最终被逼致疯癫,凶手却还逍遥法外。

 

当悲剧情绪附着在个体身上,片中角色和苏星经历了同样的信念崩塌。
目睹无助的生命在雨夜离去,满怀抱负的年轻警察不再相信证据,在隧道口冲嫌犯疯狂开枪。习惯暴力对待嫌疑人的警察,也因暴力镇压失去了一条腿。而自认有着“巫师眼睛”的老警察,经历了身边人的死亡与溃败,最终也放弃追逐,转头做起了生意。
脱胎于真实事件的《杀人》,是整个韩国社会的一个切口,准确命中了韩国人的心灵连环杀人案与民主运动的阵痛中,无法掌控的个体命运,挫败感渗透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不仅如此,《杀人回忆》更揭示了在极端压抑的社会环境中,重要的不是凶手,而是人人都有成为凶手的可能。
烤肉店的智障少年,性怪癖的工厂工人,拥有细腻双手的退伍军人,生活在时代阴影下,每个看似特殊的群体,都背负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命运,也都可能成为潜在的凶手。
整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对军政独裁历史的反思、个体人生际遇的变化,通通被奉俊昊收入镜头。在他看来,80年代社会的无能与疯狂,才是“华城连环杀人案”最痛苦的回忆,也是人们对这起案件不能忘怀的原因。
一群永远无法找到罪犯的警察,生活岌岌可危的民众,匍匐在四周的真凶,没人能在混乱的时代中找到出口。文艺作品替代了凶手,一次又一次地回到现场,完成了国民记忆的塑造,并不断在这个痛苦核心外,振荡出涟漪。
直到33年后的今天,现代科学终究带来了一个答案。今年7月15日,韩国国立科学搜查院对现有物证重新进行DNA鉴定,最终确定其中三起案件凶手为在押犯人李春才。据韩媒报道,现年56岁的李春才因在1994年奸杀妻妹,已被判无期徒刑。目前正在釜山监狱内服刑。
除了告慰死者,真相早已被时间卸下了力量。根据韩国前《刑事诉讼法》规定,所有案件均已超过15年的公诉时效。凶手很难再因连环杀人案受到惩罚,而曾因此案被指控的3名嫌疑人,却先后因不明原因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近年来,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的不仅有“华城连环杀人案”。2008年,韩国头号变态杀人狂柳永哲的故事被搬上了荧幕。
2003年9月,柳永哲被全州监狱释放,目睹高档住宅区的生活后,他将自己的不幸归结为贫穷。偏激的仇富心理,使他在出狱后的第13天,闯进江南区的一栋住宅,用钝器将一名大学教授及其夫人活活打死。
杀人的快感产生了持久的刺激,加上被按摩女妻子抛弃的伤痛,一年时间内柳永哲杀害了二十多名无辜民众,造成韩国社会一阵恐慌。
电影《追击者》完整还原了柳永哲的疯狂,更描绘出韩国底层民众的悲哀。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成了韩国新时代要面临的新问题。
影片同时唤醒了人们过往的记忆,在华城杀人案发生近二十年后,在看似井然有序的社会中,命如草芥的应召女郎、行动不力的警方、扭曲的变态杀人狂依旧存在。
就在电影上映同年,韩国发生了另一起连环绑架命案。家住京畿道安山市的姜浩淳在冲动杀人后,一发不可收拾,于两年间先后杀害了8名女性。这起案件随后也被改编成电影《失踪》上映。
反复发生的连环杀人事件,不断被激起的恐惧与愤怒,在韩国社会中接连上演。韩国根据这些真实事件改编文艺作品,一次次回溯这些疼痛,将人们带到现场,去感受体会,在现实的答案之外,寻找着答案。
或许这一切本就没有答案,无力与躁动中,记住就是意义本身。
- END -
作者 | 马延君

编辑 | 雷磊

 

 

《杀人回忆》真凶确认

YMCK10252019-09-27 12:53:39
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