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CK10252019-12-13 20:14:53

苏小和

 

在学科的意义上,我们的分类式的专业水准都偏低,距离人类平均值还有一点距离。

哲学没入门。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死亡问题,你连死亡都没有沉思过,你有什么资格说自己是哲学家呢?

伦理学没入门。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被上帝“灌输”,你听见过上帝的话语吗,你认为上帝的话语临到你,就是对你的观念的灌输吗?如果你没有,你就是在用你后天由人所传承的伦理学观念思考问题,你没有把握一个超越了人性的伦理学观念秩序,如此有什么资格说自己理解伦理学呢?

科学到今天为止还属于山寨状态。科学是人承认自己无法完全理解上帝,转而退回到自己的理性世界之后所展开的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你承认自己无法完全理解上帝吗,你愿意退回到理性范围之内吗,如果你不愿意,或者根本就理解不了这样的问题意识,你有什么资格说自己懂科学呢?

艺术属于瞎搞。艺术是情绪的,印象的,追问的,但真正的艺术,方法论也是科学的。你能理解西方古典音乐规整的结构,系统的和声,起承转合的叙事方式吗?如果你不懂,毫无疑问你已经把艺术理解为神经错乱综合症了。

政治学还没有开始。政治学的前提是对人性绝对幽暗性的认知,然而没有上帝信仰,人永远认知人性的幽暗。在这个意义上,你敢说你懂政治学吗?

历史学搞了几千年,连分析工具都没有找到。是的,历史学必须具有科学的征象,在有限理性的范围内工作,否则历史学就是假冒的先知,僭妄的预言。

经济学还处于工具理性的拿来主义状态。每个中国的经济学家都应该思考,同样都是人,为什么作为科学思想的经济学没有首先出现在中国,而是出现在英国。这是经济学界的李约瑟之问,回避这个问题,你永远进不了经济学之门。

所以,相比之下,在我大中国,可能只有文学稍微接近了文学的本质,因为无论这里的文学家们怎么自以为是,总归要把人的要素卷入到文学之中,否则文学无法开始。在这个意义上,人们或许能理解,为什么中国的文学在国际上有一定地位。

 


?

但是,文学是一个害死人的东西,它让人们的思维能力停留在情绪和印象上面,无法形成深刻的细分能力。多少读书人都被这种文学趣味所耽误。

所以在这里要提醒自己,除非你以文学写作为职业,那么你就不应该过多的阅读文学作品,至少在某一个专业的知识结构还没有建立起来之前,你对文学的偏好,你的那些文艺青年式的做派,会让你一事无成,不仅思想肤浅,不仅会导致你自杀,还会导致你自我认知高度自负。

念高中的时候,我的文学梦想爆棚,偷了父亲2毛钱,去买了一本文学杂志,然后一夜看到天亮,以至于早上不起床。父亲火冒三丈,给我一个耳光,斥责我不务正业,不学点真本事,搞这些不能吃不能喝的破玩意儿。

许多年以后,父亲的耳光依然响亮。一开始我对父亲是鄙视的,觉得他不够文学,不够艺术,不够人文,凡事以实用主义为原则。是的,父亲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他拿着他的建筑设计图纸,指着一连串的符号对我说,你看我的工作,可以变成房子让人居住,可以让很多人养家糊口。

后来随着生活的展开,我慢慢理解了父亲的愤怒,他是对的,文学让人情绪化,还让人幻想自己拥有创造世界的能力,这种狂躁的人生幻觉,不见得比耕种几亩薄田来得有意义。

我的意思是说,如果你是一名长者,你应该学学鲁迅,学着他对晚辈说,“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

但每个中国人都曾经是文学青年,所以,必须再次强调,如果你真要搞文学,以文学为职业,我建议你审视你的基础条件,是不是符合以下这个模型:

——拥有足够的综合常识,尤其是已经理解什么是人,什么是人性;

——拥有足够的财富,可以让你在整个人生的过程中不至于为生计发愁;

——你的家人无条件支持你的文学事业。

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拥有,缺一个都不行。

聪明的你,看懂我的意思了吗,其实我在这里想说,诺大的国家,其实是被文学趣味所耽误,每个人都曾经有过文学梦想,这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情,是一种媚俗性质的灾难。什么时候我们的年轻人在他们做梦的时候,梦见的是一名好厨师,或者梦见自己是一个演讲家,一个翻译家,一名工程师,大抵就已经逃离文学的灾难了。

?


?

在先验观念秩序的意义上,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才能摆脱这种普遍性的文学趣味,其实是一个非常艰深的思想史命题。在认识论的命题上,我们可能一直陷入在一种“终极目的不具有惟一性,当下选择不具有多样性”的双重困境里。

如何理解我的上述观点,请看哥林多前书十二章的文字:

4、恩典(礼物)的种类很多,但圣灵是同样的圣灵。

5、服侍的形式很多,但主是同一的主。

6、工作的方式很多,但同一个圣灵在所有人中做他们所有的工作。

7、对于每个人而言,圣灵的表现形式,就是赋予每个人一般意义上的作为常识的善。

8、对于某个人而言,是通过圣灵给予一种智慧的信息。对于另外的某个人而言,则是靠着同一的圣灵的意思,给予他一种知识的信息。

9、对于有的人而言,是靠着同一的圣灵给予他信心。对于另一个人而言,则是靠着这一位圣灵,给予他医治的恩典。

10、对于有的人而言,圣灵所给予的是异象的力量。对于另一个人而言,则是给予他先知说预言的能力。对于有的人而言,给予的是在众多的灵之间发现差别,而对于另一个人而言,则是给予他说不同语言的能力,给予他一种语言的翻译能力和解释能力。

11、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同一种工作,都是同一个圣灵。圣灵把这一切的一切给予每个人,这正是圣灵所认可的。(以上中文翻译是我的阅读笔记,仅供参考)

在我的理解方式之下,我把保罗的这一段书信解释为一种关于惟一圣灵与多样性恩典的综合判断。置换成认识论的语境,则是一段关于“认识对象的惟一性和认识方式的多样性”的复杂关系描述。

保罗的这一段书信给出了三个范式:

第一是惟一性范式(a)。一个人的生命和知识,必须具有惟一终极目的的动力与对象,这就是惟一的圣灵,表现在每个人的心灵层面,就是被惟一的圣灵所普及的“每个人在一般意义上的作为常识的善(common good)。”

第二是多样性范式(b)。一个人在惟一终极目的对象的稳定条件下,构成过程意义上的多样性,保罗在这里列举了一系列多样性的表现形式:

——服侍的形式

——工作的形式

——智慧的形式

——知识的形式

——信心的形式

——医治的形式

——异象的形式

——预言的形式

——区分的形式

——解释的形式

第三是一种综合的判断(c)。以超验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的生命之中,圣灵把这一切的一切赋予给每个人,也就是说,把“惟一性的目的和多样性的选择”作为一个综合判断,给予我们每个人。

这是一个关于一个人的生命过程如何展开的秩序呈现,是一个缜密的三一模型:

a+b+c=1

聪明的你,是否具有惟一性的观念秩序,是否在惟一性的观念秩序之下拥有容纳多样性的选择性格局?在如此丰富的多样性之中,你目前的工作属于哪一种?你有没有为了捍卫自己的惟一性而否定多样性,有没有为了捍卫自己的多样性而否定惟一性?有没有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有没有随波逐流,缺乏对自己的特殊恩典的认知?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你会缺乏对你的特殊恩典的认知,以至于把你的生活理解为一次盛大的抄袭与模仿。

我想说的是,作为一名中国人,为什么我从一开始就理所当然变成了一个文学青年?这个问题我想过吗。如果没有想过,我建议你和我一样,读一读保罗的书信。

YMCK10252019-12-13 20:41:01
生生不息
七彩奶油2019-12-14 08:33:04
哈佛的学生是在学意志的同时学一点专业知识,国内的大学生是在学习中消磨了意志——这是根本的不同
七彩奶油2019-12-14 08:56:46
我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类的思考问题!会思考,才能说生死
七彩奶油2019-12-14 09:01:25
:)如果黑白照片拍得好,有一种震撼的效果。因为强烈的对比和毫不含糊的勾画都直达心灵
YMCK10252019-12-14 11:20:24
正常是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