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CK10252020-02-04 17:25:40

《沙家浜》和胡传魁:儿子眼中的胡司令

 

--作者:余光、天晟、一水

 

104.jpg

胡肇汉

 

上个世纪70年代,当电影《沙家浜》优先在沙家浜放映时。一些社员情不自禁地指着电影中的胡传魁,异口同声地说:他不就是在解放初被政府镇压的杀人魔王胡肇汉吗?

 

靠兵变成了胡司令

 

现实中的胡肇汉与戏里的形象截然不同,戏里的胡司令大腹便便、性格粗野、态度蛮横,但生活中的胡肇汉则是长得精瘦、目如鹰隼、眼含杀机,甚至给人阴险毒辣的印象。

 

胡肇汉生于湖南岳阳,早年在地方保安团当兵。他从20岁就混迹于国民党警界,曾任江苏省第一区水上警察队中队长、青浦县水巡队长等职。实际上都是在上海任职。

 

淞沪会战后,国民党军队轰然溃败,大片江南国土沦入日寇手中。胡肇汉在上海待不下去了,流落苏州地区。后来他到国民党程万军部何锡光支队当了副官,受命到吴县阳澄湖中心区太平桥北收聚溃兵游勇,扯起民众自卫队的旗号。之后。他还率众摧毁吴县黄棣镇日伪警察所。夺获全部枪支。接着攻下苏州城外北桥伪军据点,从此在阳澄湖立足。

 

在京剧《沙家浜》里有一段阿庆嫂智救胡传魁的唱段,与胡肇汉的发迹过程大致相似。唱词里提及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便是草头王,在那个乱纷纷的年代里,胡肇汉也在不断壮大队伍,当时一块大洋就能买支枪,胡肇汉也不缺钱。

 

胡肇汉投靠国民党程万军后。在六支队任副官,并随六支队挺进苏州阳澄湖地区。半路上他纠集旧部,突然站出来高呼支队参谋长是汉奸,要抗日的跟我来。当即将支队参谋长陈维芝(也有称呼为陈味之)打死,并威胁谁要反抗就和其一样下场。很多旧部立即站立队伍两侧,拉开枪栓,气势汹汹。部队不明底细,一时间都听从了胡肇汉的命令。

 

队伍开到苏州阳澄湖胖的相城后,胡肇汉在镇上最大一家饭店请客,将镇上有头脸的老板请来。据说胡肇汉派人站岗把门。然后发话,说他到这里是为抗日而来,自此就不走了,希望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帮他一把,反正不能做汉奸。当时很多人为了早日赶走日寇,纷纷认捐。就这样。胡肇汉在阳澄湖畔不断扩充实力建立根据地,成为远近闻名的胡司令

 

直到新四军的到来,以及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武装的崛起。胡司令占湖为王的日子才到了头。

 

19397月的一天。江抗副总指挥叶飞亲赴昊县太平桥,向胡肇汉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胡肇汉虽有不服,但也不敢抗拒。当即,胡肇汉部队被收编为江抗四路独立第一大队一支队,仍由他任司令。江抗挥师西移,胡肇汉部也一起行动。但到无锡鸿山时。胡肇汉再也不想走了,他推脱身体不好,就请病假。带了几个亲信,回到阳澄湖地区。

 

19406月开始,胡肇汉打出国民党忠义救国军的番号,公开倒向国民党顽固派,还暗中与日伪相勾结,成了阳澄湖一带妇孺皆知的杀人魔王。据统计,胡肇汉抓捕的地下工作者、江抗战士亲属及其无辜群众近200人,并都对他们施以枪杀、刀砍、挖心、火烧、活埋、种荷花(将人身上绑缚石头沉入湖中)等酷刑。

 

抗日战争胜利后,胡肇汉一度出任国民党太昆边区清剿指挥所主任,后长期担任昊县阳澄湖区区长。1949年春,解放军百万雄师饮马长江,感觉大势已去的胡肇汉悄然从阳澄湖登舟潜逃,从此一度销声匿迹。

 

没带妻儿一起去台湾

 

2010年春节前的一个午后。苏州一老旧小区住宅楼上的小画室里,胡中元正握笔作画。胡中元生于1940年,18岁时师从苏州工笔画画家张辛稼,擅画花鸟,入选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为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他就是曾拥有国民党少将军衔的胡肇汉的长子。

 

在样板戏《沙家浜》中有这样的唱词,常熟城里办嫁妆去常熟城里有名的美人。说的就是胡传魁娶亲的事情。现实中的胡肇汉,娶的老婆真的是周翻译官的妹妹,常熟城里有名的美人吗?

 

我母亲叫王佐君,人很漂亮,又有学历,因此上门提亲的不断。胡中元说,当时外公很有钱,在苏州和太平都有生意和房子,母亲是独生女儿,还上过初中。直到嫁给父亲后,母亲还在说,那么多人来提亲。都没有出嫁,偏偏嫁给了他。

 

根据胡肇汉被捕后供认,上海解放后,他不得不逃往广州,后又转至香港。因人生地不熟,他并未与匪特机关联络上。到了19503月,他再转至舟山,这才找到了国民党江苏省主席丁治磐,被委任为江苏省第二行政公署反共自卫救国军第二纵队副指挥官兼行政委员。起先,他企图带着一帮匪徒从宁波沿海登陆,但因解放军戒备森严,未能得逞,只得仍从香港入境。他准备先到上海。再潜回阳澄湖收集旧部,哪知到了上海,就钻进了公安人员布下的口袋。

 

胡中元至今还记得父亲被捕前最后一次见到父亲的场景。那是1950年的春夏交接的时节,父亲从台湾回来,不知道是怎么与母亲联系上的,母亲就让我在几点几分到楼下的十字路口去接父亲。当时是晚上,我有一年多没见父亲了,看到他后,我很高兴,喊了一声爸爸。他穿着长衫,戴着礼帽,和我一前一后保持着一段距离往家里走。到了家,我开门进去后,他才跟着进来。至于父亲到底是怎么被抓住的,虽然我们也都在上海,但我也只是听说的。

 

不过对于父亲在1946年前后的一系列遭遇。当时9岁的胡中元还是有些印象的。只是懵懂的他没想通,父亲为什么要离开他们全家,去他不知道的那个地方--台湾。

 

当时父亲是想带着我们全家一起走的,但是母亲没有同意,因为母亲一直跟着父亲的部队跑,都跑怕了。母亲说,抗战还没胜利时,有一次夜里急行军。她坐在藤椅上被士兵抬着赶路,都能听到山顶上日本兵的说话声。她心里害怕极了。所以当时她也不晓得以后会是个什么样子,就说你一个人走好了,我带着孩子们住在上海。在这样的情况下,父亲就走了。

 

带着任务潜回大陆

 

胡肇汉去台湾接受训练后,带着任务返回大陆。但他还没有到上海,江苏公安就已经得到了情报。胡中元说:听母亲说,当时父亲都安排好一切了,谁负责什么都定好了,他本可以不用再回来的,但这一回来就栽了。

 

笔者辗转在吴江市找到了当年赴上海抓捕胡肇汉的谢德文老人,抓捕胡肇汉时,谢德文为苏州专区公安局侦查科情报股股长。

 

当时苏州公安局赴上海抓捕的一共是5个人,谢德文记得一共去了3趟,才在一幢老旧居民楼的阁楼上抓到胡肇汉。上海公安局也派了人配合抓捕工作,来到这幢居民楼后,上海公安人员敲门说要查户口,当时是夜里12点半多,睡在阁楼上的胡肇汉已经闻风起来了,上海公安局7个人带着枪进去抓的人。当时看胡肇汉个子不高,甚至可以说有点矮。已经是5月份了,他还戴着个帽子,让人感觉很奇怪,一查才知道,帽子里有委任状。于是,他很快就承认了身份。

 

谢德文回忆说:抓捕胡肇汉是比较平静的,连个打斗和争执都没有,抓回来也没怎么特别重视,连个立功受奖都没有,只是当地报纸上写了个报道而已。直到审判时很多人对胡肇汉进行血泪控诉。大家才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大土匪。

 

19501130日,在苏州金门外华东革大礼堂内,召开了对胡肇汉及其同伙的公审大会。随后,法院当场宣判:判决胡肇汉、王群两匪首死刑,立即执行。据说胡肇汉当时瘫软在地,后来是被公安人员拽拖上车、押赴刑场的。

 

但胡中元对于父亲最后的印象是:干净、精神、平静和米色长衫。对父亲被捕后两次全家团聚的场景。如今他仍然历历在目。

 

胡肇汉被捕后,被关到当时的苏州司法机关,地点就在现在苏州的桃花坞大街东头一带。当时是1950年五六月份,我们全家被通知去见他。下午4点多钟,母亲带着我们4个在司法机关大礼堂见到了父亲,解放军在旁边站岗,父亲一身米色长衫,没有戴刑具,衣服干净,人也很精神。父亲当时很平静地和母亲说,我不会活着出来了,你要把4个孩子养大,孩子送人也可以,你自己找个人嫁了,我不会怪你的。母亲没有掉眼泪,只是怪父亲这趟不该回上海来。胡中元回忆说。

 

胡中元和弟弟妹妹、母亲在关押父亲的司法机关住了3天,临走时被准许再见一次父亲。当时是在办公室见的,胡肇汉依旧长衫衣着,没戴刑具,只是这次大家都没有说什么话,可能大家心里都已经心知肚明了。天气由炎热转寒冷,胡肇汉的人生也走到了尽头。

 

一个比较称职的父亲

 

不好了!先生出事了!那一年寒冷冬季里,苏州临顿路东花桥巷拉黄包车的师傅冲着胡中元家就喊开了。胡中元说,这位师傅以前经常拉父亲外出,并尊称父亲为先生,那天他正好在拉车时看到了公审和行刑现场,飞奔回来报信。

 

我们急忙坐车过去。结果还是去晚了,父亲已经被枪决了,尸体已经装在了简易棺材里。胡中元说,母亲当时就为父亲重新购买了棺材和衣服,还出钱买地,在现今朱家庄一带安葬了父亲,但是没有立详细的墓碑,毕竟原因特殊,后来随着历史的更迭和城市的发展,父亲的墓地也就找不到了。

 

一位女人带着4个孩子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我母亲卖掉了所有的金银首饰来过渡,几乎就到了去要饭的地步,后来再靠打一点零工补贴,到了1958年,母亲去世了,全家再次陷入了困境。

 

艰难的日子一直持续到胡中元18岁,爱好绘画的他被苏州民间工艺厂招录为美术设计人员。每月能拿到50元工资,养活弟妹的重任也落到了他身上。

 

或许在历史上和人们评价中。父亲会是一个汉奸或者土匪。但是在我们儿女心中,对他仍然是有另一种印象。胡中元说,从某种程度上说,他是一个比较称职的父亲,他对子女们都很关心和爱护,平时带着孩子们到观前街闲逛和购买点心吃,对子女的教育也很严格,衣食住行都有具体要求,譬如坐姿要端正,出去做客要有礼貌,大人坐着,小孩子要站着,还有吃饭不能有声音……”

 

胡中元说,在他印象中,父亲胡肇汉不喝酒、不抽烟,每天早晨起来都要练书法,或许自己的绘画爱好也算是受父亲的一点影响吧!

 

因为特殊历史原因,家里父亲的照片都烧光了。现在这张还是我从纪念馆里翻拍来的,希望能留个纪念,毕竟历史已经远去了。

 

 

转自《老衲说说》

YMCK10252020-02-04 18:01:02
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