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CK10252020-02-15 13:22:11

谢高华

 

--作者:德国优才

 

为了他,有100多位中国富豪,摆出107辆奔驰车迎接的大场面;一看到他,马云也会主动上前和他握手,而他的所作所为,几乎让所有人都佩服!而刚刚,最悲痛的事发生了……

 

他,就是谢高华。

 

85.jpg

 

193111月出生的他,是浙江衢州人,20岁就加入了共产党。基层工作五年后,他就担任衢县杜泽区区委书记,年轻的他深信,农民的儿子就是要为农民办事的。

 

一上任他就特立独行当时搞计划经济,省里号召集体养猪,规定一头猪只给80斤饲料,大家一通忙活,可猪怎么都养不好,这个猪要拉出来杀的时候,瘦的比狗还跑得快!慢慢地大家都没有猪肉吃了,为了看看到底什么问题,他竟决定自己去养猪,而且一养就是五年,这下他发现了问题所在,集体养猪的政策行不通。

 

86.jpg

 

他悄悄改了个办法:把生产队的小猪买来,分给老百姓私养,还出台激励政策,如猪养胖1斤给3斤粮食,农民养猪积极性一下子高涨起来。为了新品种繁育,他还从欧洲引进了种猪。

 

可这个不起眼的小事,却差点捅破了天。

 

十年运动时,他作为叛逆养猪典型被批判,大家一边把他养的猪杀了吃肉,一边说:哼,谢高华什么都是外国的好,连猪都是外国猪好。

 

他被下放劳动,有人说:不都说他最能干吗,多给他加活。他被派去石灰厂里面干活,本来人就长得瘦,再肩挑沉重的石灰担子,从此累得更精瘦了,后来因负担过重,还切除了四分之三个胃。

 

87.jpg

 

1978年他终于恢复工作,担任衢县县委书记。那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他第一次听说改革开放

他就琢磨这个意思,我想改革开放,就是把经济搞上去,让人民生活能更幸福。于是,他就大胆往这个方向前进,可这迈出去的第一步,却让他差点就丢了乌纱帽。

 

衢州盛产橘子,一年能产8万担,可按照规定其中6万担,必须由国家收购,剩下的国家不收,也不允许私自售卖。吃又吃不完,卖也不能卖,一些老果农被逼得去要饭。甚至有的村干部,为了完成收购橘子的指标,竟强行拿走一个老太太用来换油盐的橘子。

 

这令他很难过:死命令是我们下的,不能再干这种蠢事了!共产党要我为人民服务,我却弄得老百姓没有饭吃!

 

88.jpg

 

经过深思熟虑,他大胆做决定:在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剩下的橘子,哪里价高就到哪里去卖……

有了县委书记支持,外地人纷纷来收购橘子,果农收入是多了,但却直接导致当年国家定购的,6万担橘子任务没有完成。于是,1981年《人民日报》发文,点名批评他,破坏国家计划搞市场自由化

 

89.jpg

 

橘农都吓得不敢再种橘子,他却鼓励大家:不用怕,继续种!继续卖!还敢不听话?这可是要掉乌纱帽的!可胆大的他,却觉得只要有益于群众,任何事都值得去做:我就从老百姓利益出发。

 

19824月,他被调到义乌担任县委书记。这个消息却吓坏了他的老母亲,母亲着急得直落泪:你犯啥错误了,为啥把你调到那个地方去?

 

因为义乌是出了名的穷,人多地少田又薄,一条马路七盏灯,一个喇叭响全城。义乌也是出了名的每天告状信不断,今天你告我,明天我告你。

 

可谢高华还是义无反顾去了,他说,哪里需要我,我就往哪里去。而他迈出的这一步,

给义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一大步。

 

90.jpg

图:谢高华(右二)

 

等他来到义乌,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头大他上任的县委大院有三个伙食奇差的大食堂,桌椅破败的大会堂,再加对着宿舍窗户的露天大茅坑。

 

夏天办公室绿头苍蝇成群结队,他就在嗡嗡声里,为告状信忙得焦头烂额,有人要提倡市场经济,马上就有人说继续搞计划经济。于是他出去调研市场,忙得连理发时间都没有。碰巧县里有家国营理发店,不过用他的话说,我几点上班他几点上班,我下班他也下班了。好不容易赶上下班没关门,他进去叫声老师傅,人家连理都没理他。后来,他找到一家私营店理发,店主不光手艺好,人也热情周到,他就一直在这个店理发。有人就拿这个说事,说谢书记连理发都不去国营店。他也不客气,在大会上公开表态:这样吃大锅饭的国营理发店,散伙越早越好!

 

91.jpg

 

义乌再穷再乱,他都有心理准备,但他再有准备,也想象不到:他竟被一个女人当街拦住。那是19825月的一天,他准备出门调研,刚走出县委机关大院不远,就被一名农妇拦住了。农妇呼天抢地要他主持公道:家当都被抄了,快要活不下去了。他没有把这个胆大的女人赶走,而是请她进办公室坐下。农妇为刚才的莽撞有点不好意思,语气温和了些说自己叫冯爱倩。

 

92.jpg

图:冯爱倩展示与谢高华的合影

 

冯爱倩问他:谢书记,你知道鸡毛换糖吗?这个,他当然知道了。每年农闲,义乌农民们肩挑担子走街串巷,用自家熬制好的糖块,换别家的鸡毛。鸡毛换糖的交易,养活了义乌人祖祖辈辈。

 

但在当时,这样的买卖法律不允许,被视为投机倒把于是那些路边摆摊做小生意的人,总被赶来赶去。冯爱倩就是其中一个,天天抓,天天跑,抓一次罚1元,两三天就白干了!冯爱倩说,实在被赶得没办法,宁愿被打死也不愿饿死,于是她就拦他的车告状来了。

 

他听完后想了想说:你回去继续摆摊不赶你,也不罚你。有了县委书记这把保护伞冯爱倩十分高兴,逢人就宣传:咱们卖货不用再躲了!

 

送走冯爱倩,他马上叫领导班子开会:尊重老百姓需求,开放义乌小商品市场。可当时政策不明了,不少干部怕担责任,顾虑重重。他直接拍板:小商品市场是一大优势,要想办法发挥,不能把搞活的经济搞得死死的!

 

出了问题我负责!宁可不要乌纱帽!

 

93.jpg

 

很快,义乌县委作出决定:开放义乌小商品市场,并由县政府发出通告。这是全国第一份,明确认同农民商贩,和专业市场合法化的政府文件。

 

谁也没想到,这样冒险的尝试,是打响中国商海革命的第一枪更是后来义乌影响世界的开端。

 

小商品市场第一天开放时,时任省委陈副书记来视察工作,谢高华从早晨等到上午还不见人来,直到中午才看到陈书记,陈书记说,老谢啊,摊位太密人又太多,我的车一直开不进来。

 

94.jpg

 

热闹的交易市场,让他坚定了继续走下去的决心。随后义乌县颁布了四个允许允许农民经商,允许农民进城,允许长途贩运,允许多渠道竞争。其中长途贩运是当时法律明令禁止的,其他三项,也全都找不到法律支撑。

 

但他只认准一条理:农民致富无罪,繁荣市场有功。为带帮大家致富,他甚至敢带领大家钻空子

他去调研,一个裁缝前来诉苦:有几十个乡亲跟着我学裁缝,但招工5人就是小业主万一以后要打倒我怎么办?他听了哈哈大笑说:你不要说是招工,说培训学生就没事了。

 

义乌人的生活条件一点点好起来,可他看着路边露天的小商贩,夏天被晒得汗流浃背,冬天又冷得直打哆嗦,他觉得很是心疼。于是1984年,他拿着贷来的50万,再加上县委的钱,凑到57万。在义乌火车站附近盖起了一栋,第二代义乌小商品室内市场开张后人气高涨,2000个摊铺前,每天来交易的客商超过1万人。

 

95.jpg

 

20年后,义乌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小商品交易中心,接着冲向全世界。2005年后,义乌小商品市场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认定为世界第一大超市。如今世界上40%的电子钟表、70%的饰品,85%的圣诞礼品,都是在义乌生产的。

 

从一个又穷又乱的中国贫瘠小县,到走上世界舞台,成为买全球、卖全球的,地球村超市,谢高华,正是这笔大生意的开拓者!

 

96.jpg

 

每个义乌人,都因他走上致富之路,中国第一批百万元户在这里诞生,2018年数据,上海人均收入57692元,北京57275元, 可义乌这个小县城,人均收入高达60773元,居全国第一!

 

而当年身为县委书记的他,从不用权力为个人及亲友谋私利。他在义乌没有房产、没有商铺、没有一分小商品市场原始股。他对子女要求严格:只要我管的地方你就不能去,不准打着我的旗号在义乌谋便利。因为他的大公无私,他的孩子们从小就过得很是沉重

 

97.jpg

谢高华的妻子和四个孩子(谢新彪在外参军)

 

曾在1960年,中央要求大量精减城市人口,时任区委书记的他,带头将自己两个年幼的儿子,下放到老家横路乡贺绍溪村,那一年,哥哥林海3岁、弟弟新彪两岁。

 

98.jpg

哥哥谢林海(左一)谢新彪(左二)

 

在儿子谢新彪童年记忆里,父亲的印象遥远而模糊。和父亲唯一的联系是逢年过节时,这个瘦高的男人会出现在奶奶家里。小新彪总是在奶奶催促下,怯生生地叫他爸爸

 

后来谢新彪长大到城里读书,彼时谢高华是衢州市委书记,可谢新彪发现,家里穷得竟连一辆自行车都没有。直到现在谢新彪都不可思议,这种事情说出去没人相信,人家会认为是在讲故事,谁能相信县委书记家没有自行车?!后来,谢高华将组织上分配的自行车,借给谢新彪骑,时隔多年,谢新彪提起这件事还格外兴奋:那是我这辈子享受到最大的福利!

 

99.jpg

谢新彪和父亲谢高华

 

父亲太忙了,谢新彪想起一些事,至今不能释怀。谢新彪结婚时,父亲没有出席他的婚礼。哥哥谢林海结婚时,父亲也没有露面。大妹谢芬和弟弟建彪的婚礼,同样没有看到父亲的身影,父亲忙,见个面都不容易。

 

而那时的谢高华,正为义乌忙个不休,为官一地,就要造福一方,他愿意为此牺牲家庭,牺牲一切。

可造福了义乌人的他,很快就告别了这里。历来改革者必然在争议中前行,从衢县的柑橘事件到义乌的小商品风波据说,针对他的告状信少说也有一麻袋。

 

在义乌短短两年后,他被调任衢州副市长。历史上的衢州,曾有一年一小旱,三年一大旱的说法。而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修好水利,完成乌引。

 

100.jpg

 

乌引水利工程难度极大,要跨过10条河流,打通18座山,搭建30多处大型建筑物。这样的工程浩大繁杂,他就亲自担任工程总指挥,多方奔走、上报专题、定审规划、勘察线路、登岩攀壁……为了乌引工程,他执着追寻了10年。

 

他几乎把家安在工地,工友们说:他白天和一起我们坐在泥地里,边吃饭边商谈工作,晚上和我们开会开到12点是常事。一双解放鞋、一顶笠帽、一把雨伞、一双套鞋,是他办公室必备的四大件因为不管炎热还是下雨,他随时都会去工地。

 

 

101.jpg

谢高华坐在田间地头,和大伙开露天会议

 

19898月,渠首枢纽工程举行开工典礼,57岁的他泪光闪烁:有生之年,我要同大家一起,为工程建设作最后冲刺,退休也要退在工地上!

 

102.jpg

 

他没有食言,虽因年龄他不再担任市委常委,可又苦又烦的乌引工程总指挥职务,他放不下,他向市委请求,一定要亲手建成乌引工程!冬去春来五个寒暑,1994年乌引工程终于竣工,彻底解决了老百姓干旱困扰后,他才正式退休。

 

事了拂尘去,深藏功与名。此后,他和老伴,住在衢州普通居民小区。体重不到90斤的他,坐在小区长椅上,头发花白,衣服有些破旧。

 

103.jpg

 

他爱好书法,经常义务为大家写春联,人们只当他是个普通的老头,根本不知道,他是中国义乌商品市场的领路人!

 

104.jpg

谢高华书法

 

那时义乌小商品正闻名全球,而听说过谢高华这个名字的人,实在太少太少。

 

可是义乌人,却从未忘记他!

 

1995年,第一届义乌小商品博览会开始,每年义乌商团都要迎他回家200710月,他从衢州出发参加义博会,快到义乌时,他被眼前的画面震撼了:107辆奔驰轿车一字排开,车上张贴着饮水思源四个字,打出的横幅是谢天谢地谢高华!

 

来迎接他的都是义乌老板,他们因义乌市场崛起而致富,他们永远感念他:无论与他相识与否,我们都发自内心感激这位致富领路人。大家请他坐奔驰,但他坚持坐自己的工作用车,这辆车很破旧,经常发动不起来。

 

105.jpg

 

106.jpg

 

20181218日,在北京举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会上,马云正巧坐在他前面,看到他,

马云特意转身主动与他握手,两位同是浙江人,一位是,全球最大电子商务平台的缔造者,一位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的开创者。

 

有人说,这是世纪一握,从传统零售的义乌,到电子零售的阿里,其实早已融合在一起,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是浙江人永不止步的改革精神,更是真正意义上的传承。

 

107.jpg

 

2018年年底,87岁的他不慎摔倒骨折,住院后没多久,他的胃病又犯了,转到了重症监护室,可等他稍微好一些,仍在病床上翻看义乌商报。

 

衢州义乌两地,陆续有人顶着烈日,赶来看望这位老人,当见到瘦得皮包骨头、还插着胃管的谢老时,有人还没开口,就当场掉了泪。

 

每年的义博会,他都会来参加,可是今年,他失约了……

 

108.jpg

 

1023日,义博会开展的第三天,谢高华因病逝世,享年88岁。追悼会那天,民间自发组织送别车队,送别的人挤满了长街,还有的义乌人,一大早赶了140里路来参加。

 

109.jpg

 

后来听说,有义乌商人筹款,要为他竖立一尊铜像,不管有没有铜像,谢高华,早已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竖立起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试问,百姓谁不爱好官?

 

110.jpg

 

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YMCK10252020-02-15 13:25:36
豬年豬瘟、鼠年鼠疫!原來幾百年前鼠疫早被「他」預言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