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CK10252020-04-09 18:55:11

最害怕的是:我把病毒传给你

武汉终于等来了解封。和所有地方一样,住在这座英雄城市中的,只是脆弱而平凡的普通人。当恐惧与绝望袭城,支撑柔弱个体度过苦难的会是什么?是217支医疗队,成千上万的救援物资,还是内生的互救力量?

我们找到几个灾难中打动人心的瞬间。在疫情一线坚守的人们,写下的是2020年最值得铭记的细节。

      

谢谢你爱我

大年初三,我和妻子接到返岗通知。我是第一批报名社区防疫队伍的志愿者。妻是检验科医生,毕业不过半年,就穿上了防护服,走进为新冠肺炎患者做检验的实验室。作为专业人士,妻子并不像普通人那样恐惧病毒,甚至开玩笑说,医生即使感染,也会在临死之前不慌不忙写下病理试验过程。

图|妻子所在的实验室

但每天回家,我们都非常谨慎,心照不宣地换衣服、洗澡、消毒,再和对方接触。一天晚饭过后闲谈,聊到一个话题:如果不幸被感染了,你最害怕什么?
我们各自在纸条上写下答案。这是我们自高一恋爱,在课堂上传纸条时就保留下来的习惯。每当有重要的决定,或者起争执的时候,纸条总能派上用场。

写完后摊开,答案几乎一样。最害怕的事情是,“我把病毒传给了你。”

    张智超

临时组合的家

和父母关系不好,我没有回老家,独自待在武汉的出租屋里过年。烧好的水冒着热气,我刚刚撕开方便面袋子,就听到了封城的消息,赶紧戴上口罩去超市采购。还没进门又和父母电话吵了一架,我手脚冰凉,在门口站了许久,才拧开锁进门,面已经凉透。
邻居婆婆撞见了。不久之后,她便来敲门,戴着口罩,递给我一碗梅菜扣肉:“老婆子吃不了多少,你们女娃娃,多吃点,莫要怕胖。”后来,她又给我送加足了料的鱼香肉丝,以及可乐鸡翅,明显是为我这种年轻人准备的。
我问她,不怕传染吗?婆婆坐在对门跟我聊天,说我像她在美国读书的孙女,那天看见我哭,“心疼。”原来,她丈夫去世得早,儿子儿媳都在医院工作,疫情之下,也只能一个人过年。
每次出门前,婆婆都要给我这个大龄孩子几颗糖,笑着说:“吃点糖,心里就不苦了。”社区每天都有人和我联络,房东还主动免除了这个月的房租。怎么也没想到,在疫情最严重的武汉,我反而找到了家的感觉。

|疫情期间,我帮邻居婆婆买的菜

    武汉市民

经此一役,生死之交

疫情期间,一位医生朋友分享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看到身边的同事无助地倒在了楼梯间,也庆幸第一时间被我发现。

瞬间我就哭了。希望各位战斗在各战线的战友们,大家各自珍重。此一役后,我们都是生死之交。” 

他在一线抗疫。我没有问他具体发生了什么,其实也无需多问。

    马亿

为谁服务

过去,老周每天清晨就会出现在医院里,风雨无阻。他是医药代表,在行业内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身家千万,但为人随和。上至院长,下至保安清洁员,谁见了他都会热切地打声招呼——“老周!”

近几年,“医药代表”的名声不太好,被视为医疗行业黑幕。业务越来越难做,老周也不怎么在乎。他建起了医疗行业微信群,像年轻时张罗学术沙龙那样,经常在群中分享行业动态,给后辈们分享经验。

新冠疫情爆发后,诸多医生朋友都奋战在一线。老周最知道医者的劳苦,焦急难耐,动用人脉购买了5000个口罩和2000多件防护服,送到物资缺口最大的人民医院。医生们笑称:老周比当地红十字协会还厉害。

图|过去老周是医院的常客

可老周忘记了给自己也留一套防护服。2月2日,他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住进ICU里,护士给他打针,他开玩笑:“我为你们服务了一辈子,终于也被你们服务了一回。”  

年轻时应酬过多,老周患有胃溃疡、高血压、脂肪肝等多种疾病,终究没能战胜新冠肺炎。去世的那天,他身边没有任何亲属。车辆拉着他的尸体,从他最熟悉不过的医院开出,他就这样,倒在奋斗了一生的地方。

 

    大雪

谁来保护这个国家?

黑影地里,吴明已经等了2个小时,加班工人们进进出出的黑影投在车间的墙上。老板的电话催了一遍又一遍,要吴明给个准信,今晚能不能把50000套负压救护车专用零部件运回南昌。吴明往车间看了两眼,加入了装运的工人队伍。
5个小时后,他的货车穿越层层封锁线,抵达南昌。货物经加工之后,立即投入到各地医院疫情救护车的使用。
作为一名车企外包运货员,吴明在疫情期间没怎么休息。三天两头穿越封锁线,他觉得自己像个飞车侠。家人却不买侠者的账,父亲一气之下把桌子都砸了,母亲急得血压直线飙升。只有妻子支持他,“果砸崽哩子蛮有种个”(这是个很有种的汉子)。
过安检测体温的时候,工作人员开口前的那个瞬间,吴明有些紧张。数据正常,恐惧随之消散,他又重新钻到货车里。“怕是没用的,你躲在家里,谁来保护这个国家。”  

图|车间里的工人在进行轴承的上料工序

    予沐

特殊的军礼

北京医疗队抵达武汉不久,10层的隔离病区收治了一位91岁的老兵。发烧、憋喘,身上还留着摔倒后留下的伤疤,老人蜷缩在病床上,皮肤薄如葱皮。年轻时,他一路随解放军南下,解放武汉后留守在当地。
身边没有任何亲人,老人格外沉默。不理会与他交流的查房医生,也无视督促他吃饭的护士。
北京护士秦立宁学起武汉当地的叫法,称呼老人“爹爹”。驻地早餐有了热干面,秦立宁打包一份,拎到爹爹床头。老人闭着的眼猛地睁开,喂了一口,便挣扎着自己坐起来吃饭。
3月31日,老人终于康复出院。他坐在轮椅上,双眼含泪,认不出脱下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反复询问他们的姓名和工作单位。

“以后怎么见你们?我就是这个发愁。”老人的话,让医护人员流下眼泪。临别之际,老兵颤巍巍地抬起手臂,向所有医护人员敬军礼。

    tpp吼吼

      

4月8号,武汉终于迎来了解封。正如84岁的钟南山院士眼泛泪光所言,“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 

饱受伤害的人们,如何疗愈伤口?在这场过于漫长的战斗中,我们陆续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千个故事,讲述在疫情期间人们的怕与爱。正是这些温暖的瞬间,给予我们共渡难关的力量。

其中一些故事,入选了新浪新闻《2020我想说:谢谢你》公益纪念画册。这是一份颇有分量的手工画册,作家莫言亲笔题下卷首,“虽无刀剑影,却有死生情。众志驱瘟鬼,同心筑卫城。”此外,还有单霁翔、吴晓波、周冬雨等几十位名人手写感谢信与寄语,由新浪工作人员一页页粘贴、批注。在此刻,所有人心中的千万话语,都凝结成朴素的情感,化作每一页郑重的“谢谢你”。 

(往左滑查看画册内容)

这本手工纪念画册将赠予武汉金银潭医院院方。参与文末互动,你的故事和寄语将有可能入选后续的1000本印刷版纪念画册,赠予前线医护人员。

2020,我们把最想说的一句“谢谢”,通过这本纪念画册,传递给一线的英雄们,向“医者仁心”致敬。希望我们铭记这些勇敢的逆行者,这些平凡可爱的人。灾难面前,温情永不缺席。

 

 

互动

经过这次疫情,你最想对谁说一声“谢谢你”?

- END -
本期策划:陈晓妍
YMCK10252020-04-09 19:13:42
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