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CK10252020-05-30 12:32:58

民国时期的二十四所教会大学及其最终结局

 

--作者:不详

 

19世纪晚期以来,西方基督教会开始在中国创办一些高等教育机构,最早具有现代意义的教会大学是创办于1879年的圣约翰书院(1905年更名为圣约翰大学)。到了上世纪20年代之后教会大学已具相当规模,分布华北、华南、华东、西南各地。

 

 

191910月,有十四所在华基督教教会大学在上海组建中国教会大学联合会。它们是:燕京大学、齐鲁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金陵大学、东吴大学、沪江大学、圣约翰大学、之江大学、福建协和大学、岭南大学、长沙雅礼大学、湖北文华书院、武昌博文书院、华西协和大学。这十四所大学在当时已分别设有文科课程,多数设有理科或工科。这些大学通常被称为在华十四所

 

 

当时未加入教大联合会,但已开设大学课程(包括部分课程)的教会在华高等教育机构有沈阳文会书院、宁波三一书院、太谷铭贤学堂、岳阳湖滨学堂、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其中岳阳湖滨学堂和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当时已开设文科大学的全部课程。它们通常被称为会外五所

 

 

协和医学院(北京)于教大联合会建立的当年才开设医学本科,1920年成为联合会成员;但是该校在课程设置和资金来源方面和上述十四所大学有区别。

 

华中大学是1920年代后期由长沙雅礼大学、岳阳湖滨书院大学部、文华书院、武昌博文书院大学部,加上英国伦敦会在汉口创办的博学书院合并重组的教会大学。

 

天主教教会大学三所:辅仁大学、震旦大学、天津工商学院。

 

教会大学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起着示范与导向作用。因为它在体制、机构、计划、课程、方法乃至规章制度诸多方面,更为直接地引进西方近代教育模式,从而在教育界和社会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会大学史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不可缺少的重要篇章。

 

这些高校在1952年的院系调整多被肢解,分散到现有的一些大学里面。看自己的母校是否在其中,如果不在,多半就不是重点大学毕业的。

 

 

下面我把这些教会大学简要介绍给大家。

 

 

一、上海圣约翰大学St.John's University

 

创建于1879年的上海,由美国圣公会上海主教施约瑟将原来的两所圣公会学校培雅书院和度恩书院合并成立圣约翰书院,是中国第一所高等教育学府。1905年,圣约翰书院正式升格为圣约翰大学,并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注册。后来发展成为一所拥有5个学院16个系的综合性教会大学,是当时上海乃至全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被称为东方哈佛。学校直到1947年才向国民政府注册。

 

30.jpg

圣约翰大学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圣约翰大学被拆散并入上海多所高校,按照并入院系数量排序,依次是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政经济学院、华东政法学院、上海第二医学院。其中文、理学院主要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和复旦大学,圣约翰医学院与震旦大学医学院、同德医学院合并成立上海第二医学院(后改名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2005年改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31.jpg

卜舫济校长

 

圣约翰大学拥有许多著名的校友,曾对中国20世纪的历史进程起到过重大影响,其校友多活跃于中国商界、政界、外交界、教育学术界和医务界,知名的校友包括:顾维钧、宋子文、严家淦、林语堂、张爱玲、荣毅仁、邹韬奋、周有光;法学家史久镛;外交家施肇基;政治家俞大维、俞鸿钧、钟士元、鲁平;教育家张伯苓、孟宪承、张建邦;作曲家瞿希贤;实业家刘鸿生、吴舜文、经叔平、宋子良、宋子安、孔令侃;建筑学家沈祖海、陈从周;宗教人士丁光训、邱励、徐诚斌;经济学家蒋中一;科学家钱绍祯、萧孝嵘等人。

 

二、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

 

东吴大学,是美国基督教监理会1900年在苏州创办的教会大学,著名美国传教士林乐知担任东吴大学董事长。民国时期的东吴大学以其法学院之优秀而闻名于中国,被誉为华南第一流的而且是最著名的法学院,培养了中华民国外长、总理、著名法学家王宠惠;著名法官、法学家吴经熊、李浩培、潘汉典;中国第一位国际大法官倪征燠等。

 

32.jpg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原东吴大学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改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最终发展成为了现在的苏州大学。其法学院和会计系成为华东政法大学与上海财经大学的基础组成部分。

 

1951年东吴大学部分师资在台湾复校,并于1954年正式成为了如今的台湾东吴大学。

 

其他知名校友有:蒋纬国、谢东闵、谈家桢、赵朴初、查良镛(金庸)等。

 

三、齐鲁大学Shantung Christian Universitycheeloo

 

该校是19041952年在山东办学的教会大学,由来自美国、英国及加拿大三国的14个基督教教会组织共同筹款联合整合旧有教会学校基础上开办。其前身之一为18649月由传教士狄考文和夫人狄朱莉亚创办的登州学堂,1882年升格为登州学院(Tengchow College,中文校名登州文会馆),是和圣约翰大学同一时期的中现代高等教育机构。齐鲁大学校长、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刘世传自豪地说:正如我的另一个母校,哈佛大学是美国最老的大学一样,齐大是中国最老的大学,绝对没有一个中国大学能在这一点上赶上齐大!

 

33.jpg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齐鲁大学被解体,理学院中的生物、物理、化学三系并入今山东师范大学,药学系并入今中国药科大学;文学院中的天算系并入南京大学,天文台也搬到紫金山;经济系与山东会计专科学校组建山东财经学院;文学院其他专业并入山东大学;农业专科为今山东农业大学;医学院归今山东大学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泰山医学院。

 

34.jpg

齐鲁大学

 

四、华西协合大学West China Union University

 

1905年基督教各差会决定联合在四川成都创办一所规模宏大、科学完备的高等学府。这是成都乃至中国西部建立的第一所现代化意义的大学,是中国牙科医学发源地,享有东亚第一美誉,其文理哲各科在当时的西南地区也处于顶端位置。

 

35.jpg

华西协合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中,该校被肢解,学校医学院接收了重庆大学医学院后建立今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文理哲学院被并给四川大学;社会学系及民族学(即人类学)组构成今西南民族大学;工学院被合并给今四川联合大学;农学院被合并成今四川农业大学。

 

36.jpg

1940年代的华西协合大学

 

五、沪江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

 

由美南浸信会和美北浸礼会的成员创办于1906年,原名上海浸会大学。上海浸会大学最初的校长为美国人柏高德博士。1914年中文校名定为沪江大学,并确定校训为信、义、勤、爱1917年由美国弗吉尼亚州颁发学位。

 

37.jpg

 

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沪江大学各系分别并入今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相关院校,校址移归上海机械学院,为今上海理工大学。

 

六、雅礼大学 College of Yale-in-China

 

1906年,美国耶鲁大学雅礼会在长沙开办雅礼学校(Yali Union Middle School)1914年开始,雅礼学校正式改称雅礼大学,开始招本科生。1920年以后,雅礼大学接办了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成为雅礼大学的医预科(两年制)

 

1926年,雅礼大学被迫停办,1929年合并于武昌华中大学。雅礼的校园改办湘雅医学院”(Hsiang-Ya Medical College),不久又成为中国第一流的医学院校,享有南湘雅,北协和的盛誉。

 

七、湖北文华书院Boone Memorial School

 

由美国圣公会创办于187110月武昌,中文校名为文华书院,英文名Boone Memorial School1890年增设高中,成为六年制完全中学。1903年又增设大学部,1924年改名为华中大学。

 

八、武昌博文书院Bowen College

 

1885年,英国循道会在武昌开办博文书院(Bowen College)。20世纪初,开设了大学课程。

 

九、湖滨大学Lakeside University

 

是美国基督教复初会驻华差会在华教育机构。19029月差会在岳阳设立正式小学,称求新学堂1904年差会办理中学。1907年定名为盘湖书院1910年设大学部,更名为湖滨书院1912年更名为湖滨大学堂。民国时期,学堂改称学校。

 

十、华中大学Huachung University

 

1926年,两湖地区受到排外运动的严重冲击,雅礼大学、文华书院、博文书院、湖滨大学一度被迫关闭。19291月,五个教会的代表在武昌开会,达成共识重组华中大学。长沙雅礼大学、岳阳湖滨书院大学部、文华书院、武昌博文书院大学部,加上英国伦敦会在汉口创办的博学书院合并重组华中大学,地点在文华书院校园内。

 

1952年,华中大学在高校院系调整中被撤销,与其他高校合并组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次年改称华中师范学院,今华中师范大学)。

 

十一、沈阳文会书院Manchuria Christian College

 

是清末时基督新教教会在华设的教育机构,又名文会大学。1910年定名为文会书院,该院分为本科和预科。1919年(民国8 年)增设中学部,并于奉天省教育厅备案。

YMCK10252020-05-30 12:35:46
为什么中高考物理的最后一道大题,老是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