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是以能量作为质料并为意识所设计、构思、创造出来的一种被建构了的塑造幻像。物质最终还得以返回于它的原始状态——能量;爱因斯坦指出了“物质等于能量”的真相,而佛教的《金刚经》则指出了能量守恒定律——不增不减。
#圆明园##历史# 清朝有个自媒体人叫汪康年,他写了个书叫《记英法联军焚劫圆明园事》,里面记载了一件好玩的事。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准备放火,却发现没有点火的东西,“各军并无火器,唯有水桶、水锅而已”。听说联军遇到了困难,附近海淀百姓纷纷带上火盆、秸秆赶来,助洋人一臂之力。汪康年记载,英法联军放火后,中国人跟在后面“到处引火延烧”,让火势扩大。这些清朝百姓完全不觉得圆明园跟自己有什么关系,最大的愿望是能跟着洋鬼子一起多抢点宝贝出来。
【"三”的含义】现实生活中,“小三”、瘪三、张三,都不是好东西。
而在成语中,“三”也倒了霉了,凡“三”和“四”搭配在一起的成语,多是贬义,如“朝三暮四”、
“挑三拣四”、“不三不四”、“丢三落四”、“三妻四妾”、“推三阻四”等等。
“三”和其他数字配在一个成语里,也是贬义的多,如“三长两短”、“三心二意”、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姑六婆”、“三推六问”、“三灾八难”、“三教九流”……
中国人干嘛老跟“三”过不去?
中国人有“恋双情结”,总喜欢成双成对,待客上菜必成双,送礼要送“四合礼”,
这是由中国人观察世间万物无不一分为二、对立统一而来:人分男女,气有阴阳,
人体器官眉、眼、耳、鼻孔、手、足、臂、腿,皆左右对称。
人们认识到偶数的合理性与美好,而赋予它以吉祥意趣。
三是奇数,不齐整,不规矩,不饱和,总让人看不顺眼,所以就不招人待见,于是在不少成语里贬为丑角了。
读书有什么用?
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什么要读书?
苏轼说:“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要怎么读书?
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拿破仑的诅咒】
1814年,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军队进入了巴黎。
拿破仑一世诅咒道:“今后俄国领导人隔一代就要出一个秃子!”
亚历山大一世不秃,尼古拉一世秃,亚历山大二世不秃,亚历山大三世秃,尼古拉二世不秃,列宁秃,
斯大林不秃,赫鲁晓夫秃,勃列日涅夫不秃,安德罗波夫秃,契尔年科不秃,戈尔巴乔夫秃,
叶利钦不秃,普京秃,梅德韦杰夫不秃,普京秃,梅德韦杰夫不秃,普京秃……
【民国,沈阳窑姐】
民国的东北,窑子(妓院)有日、俄、朝鲜和国人的。
最贵的窑子是日本窑子,但是如果不是过夜,窑姐们做完就起来,穿上和服跪在踏踏米上和你聊天,绝不会让你再搂抱亲昵。
日本窑子属于高档消费,客人相对要少,窑姐卫生也很好,而且每次接客后便重新梳妆,特别是头发很费时间。
最便宜的是朝鲜窑子,很多都是从朝鲜半岛逃荒来的,包括老板,经济基础很差,所以无论是房子,还是内部修饰都非常差。朝鲜窑子一般都是最底层的顾客光顾。
俄罗斯窑子最不景气,价格虽然比日本窑子低,但是和国人的高档窑子差不多。俄罗斯女人人高马大,国人“蹬梯子上去、容易滑梯。” 俄罗斯人一般都有腋臭,她们睡有钢丝床,国人在硬板床或者是炕上习惯了。逛俄罗斯窑子多是去尝鲜的,很少有老主顾和回头客。
国人窑子有高档也有低档的。低档窑子属于大众消费,服务方式不同,取费也不一样。
1、打立桩:就是窑姐脱掉一个裤腿,坐在炕沿或床边,嫖客站在地上。
2、拉铺:就是全脱,上床办事。这两种都是一次完事就结帐,时间不超过两小时。
逛窑子要守规矩:妓女每人一间房,门永远是挂门帘的,不作生意不许关门。
一旦嫖客决定要嫖,窑姐会喊伙计:“送壶(茶)水!”伙计把一个装着清水铜盆从门帘下塞进屋,盆边搭着白毛巾。窑姐接过,先给嫖客清洗一番,再给自己洗。完事还是如此。
高档窑子没有立桩和拉铺,白天也接,天黑走人。但是要到馆子叫餐,而且还要给 妓院伙计小费, 伙计 馆子买饭,零钱是不会主动给你返回来了。吃饭的档次和小费,嫖客随意,只要你自己觉得面子上过得去。 妓院伙计绝对不许在自家妓院与窑姐发生关系。
嫖客选择窑姐,也是很有意思。生意太好的不要,怕染病。 民国作家郁达夫就是专门挑选妓院最丑的妓女,大概也是怕染病。
当时有种妓女倍是受歧视的—— 白虎,会觉得晦气。
慈禧太后非常宠信李莲英,有一次,美国的领事询问李莲英受宠的原因。
慈禧将李莲英叫了过来,道:我需要牙签。
李莲英从小口袋里取出了牙签。
慈禧接着说需要筷子,鞋拔子,剪刀等等十几样东西,李莲英都能从小袋子里取出来。
美国领事惊呼道:大总管,您的手段,秒杀世界上最好的魔术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