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CK10252021-05-04 17:20:16

说英文母语是古汉语似乎未必很荒谬!

 

摘录转载

原创 吾汝书室 吾汝书室 4天前

 

不少英语单词发音与其汉语释义的读音一样或高度近似,只是我们日用而不知或平时不以为然而已,

比如,

stone(石头),road(路),route(路),oil(油),fire(火),buy(买),sell(售),

daddy(爹),mum(妈),shy(羞),sue(诉),say(说),law(律),hate(恨),

love(恋),laugh(乐),worry(忧虑),win(赢),lend(赁),tear(涕)、

give(给),awe(畏)、bind(绑),beauty(美),ugly(恶),ease(易),

dormant(冬眠),kinsman(亲人).......,等等。

 

这到底仅仅是一种随机偶然现象,还是有内在关联与传承借鉴关系?

像个别涉及人类生活和文明活动的基本词汇,为什么音义重叠度近似度那么高?

像那些已知的来自汉语的英语外来词汇如tea(茶)、silk(丝)、coolie(苦力)、tofu(豆腐)、

kowtow(叩头)等,是可追溯有据可查众所周知的,

但是,像shy,buy,sue,laugh,bind等状态性质和动态性质的词汇,难道也是英语中的外来语?

这恐怕有点不可思议,似乎不太可能。

 

正如有鸟的地方就有鸟语一样,有人的地方一定就会有自己的人话,

其话语自然而然地包含喜怒哀乐吃喝拉撒的表达方式,毋庸置疑。

可还真别说,英语中属于吃喝拉撒范畴的屎尿二词拼读发音和汉语屎尿两字的读音非常接近,

甚至可说一致:shit,屎;shite,屎;urine,(有)尿;

尿尿的另一个单词pee,发音也是与汉语另一个下三路词汇“屁”读音相同。

 

倘若较真起来,确实有相当数量的词汇让人困惑不解,到底是无意的偶合还是有意的借鉴借用,

甚至以汉语为模板进行拼音化造词?比如像mother,mater(母亲),mummy(妈咪),

mum(妈)和father,pater(父亲),dad(爹),daddy(爹爹),

papa(爸爸)这几个我们最习以为常的父母称谓词汇,到底是西方人学习借用了我们的,

还是我们学习借用了西方的?谁先谁后?或者根本就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难道其中有一方在文明的初始阶段连父母的称谓都没有,不得不牙牙学语模仿另一方吗?

像下面截图中英语词源词典(www.etymonline.com)对dad(爹)一词的解释,

说这种称谓是“普世的,很可能是史前的”,说得通吗?

是否全人类不分种族不分地域,对爹妈的叫法发音都彼此彼此,大同小异?不见得吧。

至少就我所知,中国南方方言中,对父母的称呼就不是dad、mum之类,叫法差异大得很。

 

本人所统计的英语单词拼读发音和对应汉语释义读音近似程度,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高度一致或非常接近,例如,win,赢;anchor(锚),安靠;yield(收割),刈;king,君;man,民;

2、相当接近或近似,例如,woman,妇民;court,宫;law,律;

3、声母(辅音)或韵母(元音)发音近似,比如,oil,油;treaty,契据;yard,院;transport,转埠;society(社会),社稷;soldier(士兵),戍卒;world(世界,worold),宇宙;

4、其中一个音节发音与汉语释义读音一致或近似,比如,universe(宇宙),其中音节-ver,发音近似“宇”;trodden(踩踏),其中第一音节-tro,发音接近“踩”;burden,发音近似“负担”,

concern,发音近似“关心”。

 

有些单词的汉语释义用方言发音时,更加接近原英语单词的发音,考虑到以下情况:

1、汉语方言如闽南语、粤语、客家话等,据说是明清之前的古汉语、官话;

2、倘若英语对汉语确实有所借鉴学习,应该是在宋元明清时期,特别是明清时期,大量耶稣会士来华传教、“交流”学习,那么他们所接触和模拟的必然是明清当时的方言和官话;假设明清耶稣会士们以《说文解字》和《尔雅》为案头范本进行注音、山寨造字,那么我们需要尽可能还原到当时的发音和词义。

3、闽南泉州和珠三角广州等地是宋元明清对外商贸重地,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文明和文化传播出入口和接驳点,大量西方商人和传教士在这两个沿海重镇密集活动,不仅是商贸,还有落脚后的语言学习和文化习俗的熟悉探究等;

4、历史上江浙沿海沿江口岸也曾是西方商人和传教士的活跃地带,也许用江浙一带吴语等方言进行对应解读,也会有所发现,但本人不懂江浙方言,无法涉及。

此外,下表中罗列了一些已被英语完全吸收、众所周知的源自汉语的英语词汇,目的是展示其英语拼法,从中可以看出与原汉语词汇读音相比,拼法和读音都已发生极大差异。所谓十里不同音,加上口腔肌肉惯性和习惯成自然的发音构造,甚至“以讹传讹”,一传再传过程中,发音产生变化和变形是必然的。

况且因为词汇数量众多,为了避免同音和拼写混淆,并方便构造、创造尽可能多的民族语言词汇,对一些外来词汇和拼写进行掐头去尾或添油加醋(增加辅音或元音),也就不足为奇和必须的了。比如丝绸,汉语拼音si,英语拼写就变成silk了,发音自然也相应跟着变掉、变调;chess,棋,拼写也不容易判断出跟汉语原词的关联。

 

其中有几个词类可以提取总结出来,值得特别关注:

一、时间词汇:dawn,旦;day,昼;evening(eve,even),夜,夜分;time(德语Zeit),辰;clock,刻漏。

二、航海词汇:ship,船(粤语念syun,韩语念sen);boat,舶;barge,舶(驳船);line,缆;port,埠;buoy,浮(浮标);berth,泊(泊位,停泊);anchor(锚),安靠;rudder,舵。

三、餐饮及用具:dish,碟;pan,盘;bowl,钵;pot,钵;cook,厨或煮;fry,烙。

四、动词(可以说是最诡异):

1、buy,买;2、hang,悬;3、bake,焙;4、bear,娩;5、say,说;6、bring,拎;7、wring,拧;

8、burden,负担;9、burn,焚;10、call,呼;11、leave,离;12、carve,刻;13、cease,息;

14、cough,咳;15、chase,追;16、cure,救;17、deny,抵赖;18、give,给;19、lead,领;

20、shout,啸;21、slay(slew),杀戮;22、concern,关心;23、sell(sold,sale),售;

......词汇数量可谓众多,详见列表说明。

 

 

五、专有名词

goose,鹅;chick,鸡;fox,狐;leopard,猎豹;fungus,芳菇(香菇);sorghum,黍或秫;

chess,棋(国际象棋必是源自中国象棋);cocoon,蚕茧;pine,柏;soap,皂;eunuch,阉奴。

从中可知英语中专有名词源自汉语的远远不止通常所知的tea、silk、tofu、typhoon......那些词汇。

原文链接:*****/A6crEPuM[/cp]

YMCK10252021-05-04 17:46:37
採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