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
口述档案
时间:2021 年 7 月
地点:河北廊坊市固安县宫村镇西宫村
姓名:申敏
年龄:75 岁
职业:村医,从业超过四十年
这是偶尔治愈的第 7 个口述故事
河北村医申敏家的几个孩子各有来处。
比如夏日村口的树荫下、冬天大雾弥漫的路口,一个孩子被两床被子一兜一盖放在长椅上。还有一次,申敏送几个孩子去上学,回来一瞧,一个女婴坐在屋里地上「哇哇」哭。
他总扯着嗓子喊妻子李凤月,「这又有个孩子 !」
从 1998 年到 2012 年,申敏和妻子前后收养了 12 个孩子。这些孩子全部因为先天疾病被遗弃,比如唇腭裂、脑瘫、重症肌无力、智力障碍。
其中,3 个因先天疾病夭折,2 个被送往更适合照看他们的福利院或慈善机构。剩下的 7 个孩子里,2 个上了大学,2 个读了中专,最小的在念小学。
从捡到第一个孩子贝贝起,涡流开始急速旋转,申敏和整个家庭都被卷入其中,甚至冲荡着四里八乡 —— 更多遗弃的婴儿被送到他这里。
申敏最后一次收养孩子,是在 2012 年的一个夏日夜晚,有人敲响了医务室大门,在台阶上留下一个裹着被子的孩子。申敏抬头四处看,一辆车向西开去,他追不上。
就这样,申敏和李凤月成了所有孩子的父母,带 TA 们看病、做手术,供 TA 们读书。有一年,两个孩子因为在北京住院做手术,因为陪护人数有限,申敏带着其他几个孩子无处可去,最后在公园的长椅上过夜。
2021 年 7 月,申敏夫妻翻出孩子们被遗弃时身上穿的衣服。
摄影:李晨
夫妻俩保存着孩子们来时的第一身衣服,他们数得出每一个孩子来家时的装扮和日期。也有孩子只裹着个被子就被丢了,脐带尚未脱落,被一根布条缠着。医生说,孩子出生也不过三四天。
最近 9 年里,没人再往申敏家送孩子了,那些小衣服上残存的尿渍和血渍发黄变硬,7 个被收养的孩子渐渐长大。
家里最小的孩子叫东东,读二年级,说话时喜欢偎着李凤月。有一次,他问妈妈,「家里这么多孩子,你是怎么生出来的?」
60 多岁的李凤月说,「就那样生出来的呗。」
东东伸手摸摸妈妈的肚子,瞪大了眼睛。
这个 9 岁的孩子也许很难理解,他所身处的庞大家庭曾如此深地触达了一个时代。
有数据统计,在中国,上世纪 80 年代到 2000 年初,民政部收养的孤儿和弃儿数量从五六千达到 5 万,翻了十倍。这一数值在 2012 年近乎达到顶峰,为 57 万人。根据最新的数据,全国孤儿总数为 19 万人,下降了66% 。其中,「遗弃儿童的现象大幅减少」。
这些孩子不幸出生在那样的家庭 —— 只是因为不具备父母期待的健康、性别或其他条件,就被丢掉,以换取新的生育机会。
在申敏家,我观察孩子们的性格,与 TA 们讲话,聊「贴满一墙的奖状」、爱吃的食物、在学的乐器。我也听申敏讲那些已经长大成人孩子的故事,在外工作、打暑期工挣生活费的,谈恋爱的。
TA 们不能仅仅被视作一串数字,或一个注脚。这些活着的孩子、还有死去的孩子,都如此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