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换肩2002021-11-22 06:40:27

作者   四川红尘洗梦

赞  播梵音于禅话  传大悲于有缘

第五节 径山国一

  当马祖道一和石头希迁在整个禅宗世界掀起走江湖的热潮时,作为和洪州宗、石头宗相提并论的牛头宗,此时不仅余威仍在,而且在浙江地界,更是牢牢地占据着江湖第一门派的名号,而这个门派的龙头老大,就是径山法钦。

  法钦禅师,中国第一部禅宗史籍《祖堂集》以及后来的《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等等众多的典籍中,都写作道钦。但是《宋高僧传》中写作法钦。法钦禅师圆寂两年后,当时的明州长史后来担任宰相的李吉甫,在其撰写的《杭州径山寺大觉禅师碑铭并序》中,也写作法钦。相较于禅宗典籍,僧传和碑铭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更让人信服。所以,红尘洗梦还是觉得写作法钦为妥。

  法钦禅师,公元714年,出生于江苏昆山市一户朱姓人家。
  法钦禅师想当初还在母亲管氏肚子里的时候,管氏有天晚上忽然做了一个梦,她梦见自己家的庭院中竟然长出了一株莲花,而且花儿开放得洁白晶莹,非常好看。莲花本来生长在水中的,想不到自己家的庭院中也长出莲花来了,而且还那么漂亮,管氏不由得心生欢喜,于是走过去折下了一朵莲花系在了自己的衣带上。
  第二天醒来后,管氏兴高采烈的向家人摆谈着昨晚的梦境。等到吃饭的时候,管氏望着满桌家人特意为她这个孕妇准备的大鱼大肉,不知怎的,管氏一下感到非常的厌烦,那些荤腥之物,别说下嘴,就是闻着看着自己就想呕吐啊。家人一看管氏这个样子,立马就把那些荤腥的东西撤下去了。自然,从此以后,管氏就开始天天吃素了。
  法钦禅师出生后,虽然身材中等,但是长得相貌奇伟,神色明朗,而且骨骼大大异于常人,那些深谙相术之人见过法钦禅师后,都觉得法钦禅师以后会是个不得了的人物。
  法钦禅师的家族很多代都是读书人,学习风气浓厚,而且一个个都是饱学大儒,在当地颇有声望。自然,法钦禅师在这种家庭中长大,肯定是不会输在起跑线上的,所以国学中那些经史子集之类的东西,法钦禅师研习得那是滚瓜烂熟。
  不过,法钦禅师除了认真学习国学外,对于佛教的那些东西,从小也是非常感兴趣的。
  法钦禅师既然从小就是饱读诗书,大点后自然也就去参加了州县举行的解试。法钦禅师从小就受过家庭的严格教育,考试自然合格了。随后,法钦禅师在二十八岁的时候,前往京城参加省试。
  法钦禅师从家里出发前往京城,经过丹徒(今江苏镇江市丹徒区)的时候,因为一路跋涉身体疲惫,便暂时在当地最为有名的寺庙鹤林寺歇息。而且,法钦禅师寄居于此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想会会这个寺庙的方丈。
  因为此时主持鹤林寺的,就是整个江浙地区禅宗江湖的龙头老大鹤林玄素禅师。
  玄素禅师看见法钦禅师相貌奇伟,神色明朗,立马就感觉这人异于常人,是个可造之材。
  于是玄素禅师上前问道:“这位小兄弟这是要上哪儿去啊?”
  法钦禅师本来就想会会玄素禅师的,现在看到他主动来问话了,正求之不得呢,于是赶紧道:“回禀师父,我要到京城去参加省试。”
  哦,原来是想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啊。玄素禅师笑着道:“做官虽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可是不如我佛为三界之尊啊。”
  法钦禅师本来小时候就喜欢佛教,现在听玄素禅师这么一说,便立马问道:“佛可以学吗?”
  玄素禅师道:“我看你骨骼奇伟,神气昂然,而且对于佛法天生就有领悟能力。如果你肯出家的话,一定可以领悟我佛如来的正法的。”
  法钦禅师一听,毫不犹豫的就跪在地上,拜玄素禅师为师。
  玄素禅师于是马上亲自为法钦禅师落发剃度,收下了这个有远大前途的徒弟。
  玄素禅师收得高徒,自然是乐得嘴都合不拢来。他告诉另一个弟子法鉴道:“我们牛头宗的法门将来一定会在你这个师弟手中大放异彩的,并且他还会成为天下众多人的老师。”
  法钦禅师落发后,没几天就登坛受戒。然后就一心一意的跟随玄素禅师学习牛头宗禅法。
  在唐玄宗天宝二年,公元743年,法钦禅师来到了杭州龙泉寺,在法伦和尚那里受了具足戒,然后又回到了鹤林寺,继续跟随玄素禅师学习禅法。
  法钦禅师在玄素禅师的悉心指导下,不仅对于佛家的戒定慧三学刻苦钻研,而且对于禅宗法门的顿悟之道,更是悉心领会。对于佛门禅定功夫,同样身体力行,日夜勤习,从不懈怠半刻。
  有一天,法钦禅师问道:“师父啊,你还有什么法要要传给我呢?”
  玄素禅师道:“徒儿啊,实在没有人会得到我的法要啊。”
  法钦禅师听后,感觉有点莫名其妙的:“既然没有人能得到你的法要,那么师父一天到晚传授个什么呢?”
  玄素禅师道:“我法实无可传者。岂不闻《金刚经》有言:如来于法实无所得。又曰:若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所以说法者,无法可说,传法者,无法可传,学法者,无法可得,这才是真正的法门啊。”
  玄素禅师的这番话语,明白易懂却又深入骨髓,完全可以作为禅宗千古确论啊。
  法钦禅师一听,不由得恍然大悟禅宗玄旨,多年来心中遗留的种种疑问,此时一下烟消云散。
  法钦禅师在鹤林寺刻苦学习了多年,鸟儿翅膀硬了,自然是要想着翱翔于长空的。于是,法钦禅师来到方丈室,给玄素禅师辞行。
  看到自己得意的弟子要出去闯荡禅宗江湖了,玄素禅师非常高兴,任何一个门派,就得要有优秀的传人四处弘法才行啊。
  玄素禅师望着法钦禅师道:“我的禅法,你已经完全领会了,现在你要远行,为师送你一句话,你要牢牢记住:乘流而行,逢径即止。”
  法钦禅师告别师父后,一路南行,来到了杭州地界。
  随后法钦禅师看见杭州的东北方向有座高大的山头,老远看着很有灵气,法钦禅师一下觉得这个山头不错。正好路上碰见一个樵夫,于是法钦禅师上前指着那座山峰问道:“请问施主,那座山头叫什么名字啊?”
  樵夫回答道:“那座山是天目山的分支,叫做径山。”
  法钦禅师一听,心里忽地一动,玄素师父说逢径即止,看来师父悬记之处就是这里了。
  于是法钦禅师背着小包袱拄着拄杖,一路往径山走去,开始了自己一个人闯荡江湖的历程。
  不过,法钦禅师从东北方向进山的时候,山中又是下雨又是下雪的,于是法钦禅师便赶紧来到了一棵大树下暂避雨雪。不过,法钦禅师到大树下站定后,发现周围有一些猎人捕鸟的罗网。
  法钦禅师也没在意,而且也不顾地上雨雪纵横,盘腿就坐了下去。既然不方便前行,那就先坐着吧。就这样,道钦禅师就在树下进入了禅定。
  等到雨雪都停止后,那些布网的猎人带着弓箭刀枪来到了此处收网。猎人们看见法钦禅师竟然一个人在雨雪中坐禅,都感到非常的惊异,更对法钦禅师的行为感到叹服,觉得法钦禅师是个真正的修行人,而且能在树下雨雪中安稳坐禅,禅定功夫那自然是很深厚的了。
  于是猎人们都满怀敬意的上前礼拜法钦禅师,法钦禅师自然也就给他们上了一堂佛学课。这些猎人还算不错,听完法钦禅师讲课后,知道生命之可贵,知道杀生之罪重,便上前去把罗网收下来,然后一把火烧了。
  不过,大家看到法钦禅师不但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就连打个坐也得在风雨中进行。于是下山去联络了一些善男信女,然后在山中给法钦禅师修建了一座草屋。
  就这样,法钦禅师就在径山中这间草屋里定居了下来。
  径山中虽然有许多的猛兽猛禽,可是自从法钦禅师在山中居住下来后,这些平时异常凶猛的动物,在法钦禅师面前一个个都变得像乖宝宝一般听话。而且有两只小白兔,常常在法钦禅师坐禅时,跑来跪伏在法钦禅师的禅杖和鞋子之间。
  更为神奇的是,法钦禅师在山上还养了一只鸡,这只鸡非常奇特,它一直都吃素,从来就不去啄食地上的那些小虫子吃。而且法钦禅师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从来都不会离开法钦禅师的身边。后来法钦禅师被唐代宗李豫下诏请到京城皇宫去了,这只鸡不吃不喝的只是伸着个脖子在那儿高声鸣叫,叫了三天后,这只鸡就死去了。法钦禅师的门人看到这只鸡死了,赶紧在山上找了一个好地方把它埋了,一只鸡死后能得到如此待遇,也算是有福报的吧。
  法钦禅师不仅佛理精深,禅定功夫同样登峰造极,并且就是因为后来他的徒弟在京城显露了神通,法钦禅师才被皇帝下诏请入京城说法的。所以前来找他参学的人逐渐的多了起来,并且名声也开始渐渐地传开了。
  当地临海县县长吴贞也是一个佛学爱好者,他听闻法钦禅师的佛法后,对法钦禅师非常的敬佩,于是毫不犹豫的就把自己在径山上的别墅捐赠给了道钦禅师作为说法的场所。
  有了地方官员的支持,更有了说法的根据地,法钦禅师自然是如鱼得水,在径山大力弘扬牛头宗的禅法,而前来参学之人更是络绎不绝。终于,法钦禅师在径山站住了脚跟,使得整个禅宗江湖都晓得了自己的存在。
  但是,一件连法钦禅师都没想到的意外事件,却使法钦禅师名动朝野,最终使得唐代宗亲自下诏,把法钦禅师请到京城弘法。

  佛道之争,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后,就没有停止过,反正双方各说各有理,并且谁也不服谁。而且两边都是为了自家的发展,在找各种机会挑战对方和打击对方。
  大唐建国之初,开国皇帝李渊受到道教人士的很多帮助,且自认是道教始祖老子李耳的后裔,所以,李渊公开宣称道大佛小。自然,此时的道教那是声势喧天的。李世民、李治先后继位后,依然延续李渊道在佛先的政策。
  不过,到了武则天执政时期,作为一个当过两年三个月尼姑的皇帝,自然对于佛教更加有好感。再加上为了利用佛教来配合自己的政治,于是,武则天一改过去历代皇帝执行的道在佛先的政策,规定佛在道先。这样,佛教人士又开始受宠起来。
  李显继位,又恢复道在佛先的政策。跟着李旦继位,实行佛道齐行并集共同尊崇的政策。
  李隆基继位,又恢复道在佛先的政策,并使崇道政策发展到了极致。
  李亨继位,也继续推行李隆基的崇道政策。
  唐代宗李豫继位后,虽然也尊崇道教,但是更尊崇佛教。他不但把很多佛教的高僧请到宫中来供养,而且还拜六祖慧能大师的弟子南阳慧忠为师,后来更是破天荒的给还在世的禅师赐予法号。
  李豫的种种举动,自然就引起了道教界人士的强烈不满,于是,他们便决定挑战佛教,希望通过一场胜利来挽回失宠的局面。
  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九月,道教界公推的名流太清宫道士史华给朝廷上奏,希望能与佛教界名士切磋一下技艺,以此来决定佛法和道法之优劣。
  唐代宗李豫看到奏折,毫不犹豫的就批准了。这种热闹,那是一定要看的啊。不然的话,双方你说道法强我说佛法高,成天争个没完没了的。这下好了,挑战书来了,自己作为皇帝也批准了,双方都没有退路。任何一方不拿出真本事出来,那是不可能的事了。
  既然皇帝都批准了,佛道双方那就开始比赛呗。
  因为竞赛是道教界人士先提出来的,那就由他们先开始表演呗。于是他们在东明观外面用异常锋利的刀架起了一个刀梯,而且刀口向上。然后史华踩在锋利的刀口上噔噔噔的就走上去了,看他的样子,这哪儿是在走刀梯啊,这完全像是在走登山的石梯子啊。
  道教界人士和他们粉丝组成的拉拉队自然是锣鼓喧天,掌声震耳,一个个都高兴异常。
  对面站着的佛教界人士和他们的信众却一个个面面相觑,更多的人耷拉着脑袋,大家都互相推诿,没有一个敢上前像史华那样登一次刀梯给大家看的。
  自然,道教在这次比赛中大获全胜,他们一个个都兴高采烈的回去开庆功会去了。
  不过,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因为佛教方面的参赛选手崇慧禅师此刻正在赶来比赛的路上。
  崇慧禅师,俗家姓章,杭州人。因为法钦禅师在杭州径山弘传佛法,于是还是个儿童的崇慧禅师来到了径山,拜法钦禅师为师学习佛法。崇慧禅师在法钦禅师手中接过毕业证书后,便发誓终身隐居不问世事。
  于是,崇慧禅师便来到了杭州城外的广觉寺遁迹隐居。没想到还没隐居几天,忽地有神人在梦中对崇慧禅师道:“你领悟佛法后,誓言隐居,这没错。不过现在京城里佛道争端再起,佛法为外道凌压,正等着你去解救呢。你受我佛重恩,现在是你回报的时候了。”
  对于这种梦,一般的出家人那是深信不疑的。所以崇慧禅师醒来后,立马收拾好包裹,然后一路北上来到了京城长安。
  不过,等崇慧禅师来到长安后,东明观外的比赛已经结束了。城里到处弥漫着道教人士的欢庆气息。
  崇慧禅师立马来到了鱼朝恩的府中,请求鱼朝恩给皇帝写份奏折,自己要和道教人士再次比赛。
  鱼朝恩乃是当时皇帝身边的头号宠臣,对于他的奏折,李豫毫不犹豫的就批准了,再说了,自己同样想继续看他们比赛的啊。
  既然皇帝批准了,佛道两家那就继续开始比赛呗。
  并且这次因为有人专程前来应战,所以朝廷王公大臣地方官员各界信众乃至于普通百姓,大家把比赛场地围得水泄不通,都想看热闹,更想知道佛法和道法,到底哪个更为高明。
  上一次是道教人士提议的,所以是在东明观举行的。这一次是佛教人士提议的,自然要在寺庙门口举行了。
  于是,佛教界人士给道教界下了战书后,随即在章信寺大院中同样用异常锋利的大刀架设了一座刀梯,而且比上次道教人士在东明观门口架设的刀梯高出百尺。
  刀梯架设好后,崇慧禅师脱下鞋子,光着脚噔噔噔的就从锋利的刀口上走了上去,到了刀梯的最高处,崇慧禅师又噔噔噔的从刀口上走了下来。崇慧禅师光着脚在刀梯上来去自如,就好像在平地上行走一般。
  周围的观众自然是喝彩声此起彼伏,大家一个个都冲着崇慧禅师大声呼喊道:“再来一个,再来一个。”
  面对热情的观众,崇慧禅师不好意思冷却他们的热情,再说了,自己来的目的,本来就是要在这方面打败道教,给佛门争光的。
  于是崇慧禅师在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中再次登场,连续为大家表演了几个节目。
  第一个节目是在熊熊的烈火中行走;第二个节目是在沸腾的油锅里把手伸进去来回晃动;第三个节目是把铁叶当做零食吃下去;第四个节目是把铁丝放在嘴里咀嚼得喀吧直响。
  崇慧禅师的每一个节目,都获得了全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大家的呼叫声此起彼伏,现场的气氛简直热烈到了极点。
  可是,佛教界这边高兴了,道教界那边的人一个个就非常的尴尬了。他们看到崇慧禅师接二连三的表演节目,一个个在旁边看得冷汗直冒,更是没有一个人敢下去迎战的。
  既然没人敢站出来应战,道教这帮人只好一个个用袖子遮住脸,非常难堪的快速离去了。就连先前不可一世的道士史华,也混杂在人群中悄悄离去了。
  佛教界人士在这次佛道之争中大获全胜,消息传到皇宫,李豫非常的高兴,看来,自己没有白白在佛教方面花费那么多的功夫啊。
  既然获胜了,那就应该受到嘉奖啊。于是李豫立即派出使臣巩庭玉代表自己去慰问崇慧禅师,除了赐予崇慧禅师一件紫衣外,另外还赐予崇慧禅师“护国三藏”的法号。
  不过,等到巩庭玉回来复命后,李豫觉得意犹未尽,感觉自己还是应该亲自见见这个神僧本人才是,这种人,一般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现在自己好不容易碰上了,可不要把这个机会白白浪费掉啊。
  于是,李豫立马下诏,把崇慧禅师请进了皇宫。
  李豫见到崇慧禅师非常的高兴,对于崇慧禅师那身神出鬼没的功夫更是钦佩不已。于是恭敬的问道:“大师这身本领是从哪里学来的啊,师父是谁呢?”
  崇慧禅师道:“贫僧的师父是杭州径山的法钦禅师,不过因为贫僧还没有受具足戒,所以不敢接受皇上赐予的紫衣。”说完后,崇慧禅师就把先前李豫赐予的紫衣放在了旁边的桌子上。
  李豫看到崇慧禅师并不贪恋世俗的名声和财物,对崇慧禅师更加的敬佩了,于是立即请崇慧禅师开坛说法。
  不过,正当大家在等待崇慧禅师说法时,崇慧禅师一下转入坛上,然后就踪影全无了。
  可皇帝还在等着崇慧禅师说法呢,于是宫里的人赶紧四处寻找,却哪儿能找到崇慧禅师的任何踪影呢。
  李豫看到崇慧禅师就在自己眼前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感到非常的惊奇。
  不过,徒弟不见了,师父还在啊。而且徒弟都这么厉害,那么师父就更不得了啦。
  于是,李豫立马写下诏书,派出内侍黄凤一行人来到径山迎请法钦禅师到京城说法。
  李豫除了给法钦禅师写有诏书外,还特意下令杭州市政府派人一路护送法钦禅师进京,并且法钦禅师每到一地,当地政府必须马上在寺院中准备清静的房间来供法钦禅师居住,同时不准许任何人员打着参学之类的名号前去拜谒法钦禅师,从而打扰法钦禅师的休息。另外,不论是人员还是物质,法钦禅师要什么,不论多少,都得立马照办。看来,李豫对于法钦禅师,那是尊崇有加啊。
  法钦禅师到了皇宫后,李豫对于法钦禅师异常的尊崇,特意下诏把法钦禅师用轿子抬上了大殿来见自己。一个僧人可以肩舆上殿,这种待遇,古往今来都是没有几个人能享受得到的啊。除了前面的神秀大师享受过肩舆上殿的待遇外,目前为止,法钦禅师是第二个享受这种待遇的禅宗人士。
  随后,李豫把法钦禅师安置在了章敬寺。除了供奉众多的钱财和日用品外,李豫还随时以弟子的身份来章敬寺向法钦禅师请教佛法。既然皇帝都来找法钦禅师请教佛法,那些王公大臣和善男信女那就更是趋之若鹜了,致使每天来章敬寺找法钦禅师问法的人超过千人之多。
  当时的礼部侍郎后来成为宰相的杨绾是个道学爱好者,而且历来以正直敢言行为端正而著称于世。不仅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好评,更是深得唐代宗李豫的信赖。这天他也跟随着一帮人来到章敬寺听法钦禅师说法。不过,法钦禅师面对这一帮充满热情前来听法之人,却只是默默的看了他们几眼,并没有说什么。这一帮人看到法钦禅师只是默默的端坐在禅床上,一个个也只好退了出来。
  杨绾也随着大伙退了出来,虽然法钦禅师并没有对大伙说什么法,但是杨绾却觉得法钦禅师非常了不起。他对着大家赞叹道:“法钦禅师实在是方外高士啊,我简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相容他了。”
  自然,杨绾后来也成为了法钦禅师的高官弟子之一。
  后来担任过宰相此时担任税地青苗钱物使的崔涣,也来到了法钦禅师的住所请教佛法。
  崔涣问道:“请问大师,你看我出家可以吗?”
  法钦禅师看了崔涣一眼道:“施主出不得家。”
  崔涣愣了愣,随即不解的道:“我既能作为将军带兵打仗,也能作为朝廷官员治理国家,为什么就出不得家呢?”
  法钦禅师平静的道:“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之所能为。”
  法钦禅师这句话一说出口来,周围所有的人听后,一个个对法钦禅师都大为叹服。
  确实,法钦禅师这句话在中国禅宗史上,那是非常有名的。后代的很多禅师都爱用这句话来开示别人。
  后来宋真宗的妹夫李遵勖去找石门蕴聪禅师请教禅法,石门蕴聪禅师便把法钦禅师开示崔涣的这个公案讲给李遵勖听,以此来启发他,不料李遵勖听后居然彻底领悟了禅法,并且做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偈颂来表达自己的悟境:“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趣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虽然皇帝对法钦禅师尊崇有加,并且随时都准备特别丰盛的素斋来供奉,更是赠送了大量的财物给法钦禅师。但是法钦禅师却毫不领情。佛法,随时来问,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所有的财物,请拿走,自己一个山野僧人,用不着那些身外之物。众多的绫罗绸缎也请拿走,自己有件粗布袈裟遮体同样威仪具足。至于饭嘛,自己肯定是要吃的。
  不过,皇宫里的那些金碗银勺象牙筷子之类的奢侈品请拿走,自己只要一个陶瓷碗一双木筷就行了。而且有一两个蔬菜一碗饭就足够把肚子填饱了。至于别的东西,自己实在是承受不起啊。
  李豫看到法钦禅师如此的少欲知足,戒律严明,对法钦禅师那就更加钦佩尊重了。
  有一天李豫又来到法钦禅师居住的院子来请教佛法,法钦禅师看见李豫来了,便站起身来迎接。
  跟随多位顶尖禅师学过几天佛法的李豫立马就抓住了话题:“大师看见我来了怎么就站起来了呢?”真正的禅师无论是面对帝王将相还是普通信众,都应该如如不动才是啊。你现在看到皇帝来了,就站起来迎接,是不是有分别心了啊?
  可是,法钦禅师的禅法,在当时同样是顶尖的,对于李豫的问题,法钦禅师立马反问道:“施主为什么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来看我呢?”不是我起分别心了,而恰好是你自己先入为主起分别心了啊。而且要见直下便见,又何必管我是坐着的还是站着的呢?
  李豫在多位顶尖禅师的手下参问过,对于法钦禅师的机锋,他还是能明白法钦禅师的言外之意的。
  但是,后代的禅师们照样纷纷站了出来,各自发挥着自己对于这个公案的独特见解。
  大慧宗杲禅师替李豫反问道:“不向四威仪中又如何见大师呢?”体以摄用,用以显体。既没有离体之用,也没有离用之体。所谓道就在日常作为中,所以,正好可以在行住坐卧中看见你的本来面目啊。看来,大慧宗杲果然不愧是南北宋交替间的第一高手啊。
  南宋的石溪心月禅师也作偈评唱道:
  法地安然不动移,振身而立亦相宜。
  勿于起坐经行外,别讨大唐天子师。

  李豫对于法钦禅师的佛理禅机非常满意,当然对于他的人品同样的满意。于是李豫回去后,马上就把自己的师父南阳慧忠国师请了来。
  李豫道:“国师啊,我想赐予法钦禅师一个法号,你看怎样啊?”
  皇帝赐予一个僧人法号,看起来就是皇帝一句话就搞定的小事,但是其实是件天大的事啊。因为在这之前,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哪位禅师在活着的时候得到过皇帝的敕号。历史上那些高僧全部都是圆寂后被皇帝赐予谥号的,即便是慧忠国师本人,也是在圆寂后被赐予谥号的。
  所以,这么大的事,李豫得把自己供养在宫中的佛家第一高手慧忠国师请来当参谋啊。
  慧忠国师听后,立马就表示了高度赞同,对于一个国家的一把手要如此破例表彰佛门中人,自己还有什么不赞成的呢,再说自己和法钦禅师都是禅宗同门呢。
  看到自己最为倚重的国师都同意了,李豫非常高兴,接着又问道:“国师啊,你看赐予法钦禅师什么法号才合适呢?”
  慧忠禅师想都没想就回答道:“国一。”
  “国一?”李豫沉思着,国之一人?国之第一人?大唐第一个在身前被敕号的人?
  李豫一拍桌子:“国一,国师取的名字果然绝妙啊,好,就叫国一。”
  随即李豫抓起书桌上的毛笔,唰唰唰的就写下了国一两个大字,然后派出使臣给法钦禅师送了过去。
  就这样,法钦禅师就成为了中国禅宗史上,第一个在生前获得皇帝敕号的僧人。纵观整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