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lman2006-05-03 03:40:57
俞力工来稿:移民、难民与人口走私

--------------------------------------------------------------------------------

万维读者网 作者: 俞力工

五一劳动节美国约计有60万的移民及其同情者上街游行示威,以表示对政府日益严格的移民管制政策的抗议。欧洲联盟也于数天前提出允许新成员劳动力自由流通的建议,但却遭到德国与奥地利的反对。前不久,法国外来移民的第二代也对其不利的社会待遇进行抗争,甚至以半夜烧毁数千辆汽车的方式,宣泄其愤怒。本月27日联合国也针对移民问题发表了一份以《2005年世界人口情况监测报告》为题的文件。毫无疑问,这一系列事件说明,当前国际间人口流动问题已形成瞩目焦点。

国际间人口流动问题涉及合法移民,短期劳务输出,偷渡,人口贩卖,难民问题等等。虽然各个性质不同,但自冷战结束以来已有混为一谈的现象。笔者无意逐个详细介绍,而仅就几个突出现象谈谈个人的观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东西两大对立阵营的格局形成,导致社会体制互相竞争的局面。无论对外援助或容纳移民、难民方面,两阵营均采取较开明的政策。除此之外,鉴于战争期间造成大量走投无路的政治难民问题,一般国家对出于任何原因前来投奔的难民,也多以人道主义政策对待。此期间,西方国家更是由于经济蓬勃发展对劳动力产生大量需求,因此也不太计较入境的移民出于何种动机。

然而到了八十年代,眼看着华沙阵营阵脚大乱,全球“地缘政治板块”即将激烈重新组合,发达国家便突然对移民问题斤斤计较起来。

如果仔细审视全球的移民情况,不难发现劳动力的流通绝大多数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以欧洲联盟为例,成员国之间便执行着所谓的“资金、商品、劳动力、服务”的四大流通自由。然而对外,则大体上仅仅主张在资金、工业产品、服务等等占绝对优势的领域进行全球性的自由流通,而在劳动力、农产品、劳力密集的工业产品方面,则绝对执行严格的保护政策。此外,当然还不忘通过一系列的专利保护(包括“知识产权”),以求维持至少二十年的领先地位…。

至于难民问题,自九十年代初,欧洲国家开始普遍对难民申请严加限制后,难民申请人数实际上已大幅降低。就联合国所公布的数据也可知道,九十年代全球范围的难民人数即便不断攀升,其绝大多数却是在邻近国家徘回游移。真正能够具备能力跑到发达国家的比例,则不到全难民人口的十分之一。因此严格说来,第三世界所面对的是名副其实的走投无路的难民;而投奔欧美洲的,大多是精力旺盛、具有一定经济能力和文化教育的年轻劳动力。

如果从欧美洲的人口结构加以观察,随即又可发现近数十年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基本上全靠的是移民,否则,完全无法满足其经济增长对更多劳动力的需求。如果完全断绝移民人口,则必然导致资金外流和竞争力下降的结果。情况虽然如此,欧美洲国家却主要出于两个原因,不断炒作“移民议题”。一是,发达国家拒绝继续被动地吸收非法移民和难民,而着眼于主动地、有计划地向第三世界招揽高级知识分子。一是,冷战结束后,西方政治趋于保守,各政府为迎合右派选民的排外情绪,而不断以“不胜负担”为借口,既争取更多的选票,又一石两鸟地根据国家利益而制订政策,争取境外的宝贵人材。

那么,既然西方国家之间的劳动力可以自由流通,上文述及的德国、奥地利又为何阻挠新成员的劳工自由流通呢?主要问题在于,新成员(如斯洛伐克、立陶宛、波兰等)无论在文化上或历史上均与德、奥的关系较为密切,因此一旦放弃针对劳动力流通的“过渡条款”,多数具有移民倾向的劳动力将会比较集中地投奔该两国,由是给他们带来较大的冲击。除此之外,德奥两国目前多由保守党执政,自然不会轻易放弃潜在的15%“仇外铁票”的支持。

不论如何,就移民问题而言,今后的发展不过是将冷战时期一些较模糊的现象明朗化,即第三世界低阶层的活跃人口将填补发达社会低层次的空白;发展中国家的高级知识分子将按部就班地融和于发达 国家的主流社会。更确切地说,就是逐步建立一个让弱者给强者输血的新秩序。2006/5/2

老娘不是那货材2006-05-03 04:01:04
一个国家,不光需要“宝贵人才”,也需要普通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