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到了520大晚上,小伙伴们都已经浓情蜜意地唱了不少也听了不少。。。俺作为鱼类的好处就是没什么歌好唱的时候,带着耳朵游来游去地欣赏最舒坦。这一东游西逛不要紧,竟然串了房间,游进了马世芳的《耳朵借我》。第1季 第6说:再唱一段《思想起》,然后就心动了。然后就翻了《月琴》这首歌。
话说台湾拥有“最专业的耳朵”之称的老马,在他妈妈“民歌教母”陶晓清的熏陶下,做了广播乐评人而且还制作了很多非常有水准的音乐评论专辑。《耳朵借我》就是其中非常棒的一个,脱胎于他第一本专讲“中文世界”的同名音乐文集。在里面,他记录下不止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李泰祥、侯德健、罗大佑、李宗盛、伍佰……也努力挖掘音乐背后,曾经被遮蔽、被遗忘的人与事,曲折与辛酸,音乐与社会、政治的纠缠。
很多被遗忘的音乐人,其实正是他们,影响了那些对我们有影响的音乐人。而陈达,作为台湾民间音乐的老艺人就是这样的人。他拨弄着一把老旧的月琴,以及用沧桑的歌声唱着一首又一首的恒春民谣思想起时,着实让许常惠和史惟亮这两位音乐学者为之惊艳不已,于是他们试着将陈达和他的歌介绍给台湾的大众。
陈达的录音唱片,照理说在当时不会是市场上特别畅销的作品,但是正好赶上了70年代台湾文艺青年的寻根热潮,更多的乡土意识萌芽。当时很多年轻人本来都在听西洋音乐,当他们听到了陈达的歌声。他们发现:哇!原来在台湾最南边的恒春半岛,有这么了不起的一位民间歌手。
《月琴》是向陈达致敬的作品。是郑怡演唱,由苏来作曲,赖西安作词。
这首歌是台湾在1970年代迸发的校园民歌风潮之中,发展到烂熟颠峰时期最精彩的作品之一。
我大概在90年代听到的月琴,一听就喜欢,但对“思想起”是到了后来有了网络,才弄明白到底是什么样的。
再唱一段思想起......
唱一段思想起 唱一段唐山謠
走不盡的坎坷路 恰如祖先的步履
抱一支老月琴 三兩聲不成調
老歌手琴音猶在 獨不見恆春的傳奇
落山風向海洋 感傷會消失
接續你的休止符 再唱一段唐山謠
再唱一段思想起
唱一段思想起 唱一段唐山謠
走不盡的坎坷路 恰如祖先的步履
抱一支老月琴 三兩聲不成調
老歌手琴音猶在 獨不見恆春的傳奇
落山風向海洋 感傷會消失
接續你的休止符 再唱一段唐山謠
再唱一段思想起
再唱一段思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