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歌曲唱道:
你的大爱,过於人所能度,
我救主耶穌!但不堪的我,
真要知道祂的高、深、长、阔,
好叫祂的能力越显越多
在我身上!
你的慈爱,过於人所能论,
我救主耶穌!但我的嘴脣
要向远近罪人劝诲谆谆,
告诉他们,你爱能解忧困,
並赐喜乐。
你的奇爱,过於人所能讚,
我救主耶穌!但我的心坎
总要歌唱那爱,这大!这满!
因为恶性如我,也得恩湛,
来亲近神!
哦我主,求你用爱充满我,
领我到天上永活的江河,
让我用简单的信到那里,
倚靠、鑑赏、称羡並享受你,
不再他求。
佛教教导要以慈悲来对待一切人,而不说爱。因为佛教看待爱,就是欣乐厌苦,是有著贪著的负面意涵,是染污的。【爱有二种:一爱己身;二爱所须。复有二种: 未得五欲、系心专求;既求得已,堪忍专著。复有三种:欲爱、色爱、无色爱。复有三种:业因缘爱、烦恼因缘爱、苦因缘爱。】就是爱著五阴、六入、十二处、十 八界的我及我所。或贪爱五欲境界而一心一意专志追求,求得之后更是专注沉醉其中,无力分辨己身已经被五欲境界深深地系缚住,难以出离。或者是对欲界、色 界、无色界境界的贪爱执著,于是长远劫在三界六道的善道、恶道中,生死轮回不已。或是对于造作未来善恶报偿的诸业因缘加以爱著;对于会感生未来现行,诸多 染污业行的种种烦恼因缘加以爱著;对于会带来将来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及五蕴炽盛等种种苦的因缘加以爱著。有了这些对自我,及种种境界的贪 爱执著,就会引生欣乐厌苦的强烈欲求或渴望,就难免造作诸业,种下未来苦果的因。
例如:解脱道中说四圣谛,就以爱为集圣谛,因为爱会导致众生不断聚集种种苦。又如十二因缘说: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 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总共十二支。这其中“爱、取、有”三支是能生支,就是会出生未来世的后有,以及接著而来的老 病死忧悲恼苦。而爱取有这三个能生支,也是以爱支为缘起。这就是说佛教认为爱,是使众生不得出离生死流转的烦恼,是应该舍离,应该断除的。所以佛教中不 说:“爱世人、爱众生”,而说:“慈悲众生”,就是要与众生乐、拔众生苦,让众生得到长远劫的利益安乐;而不是只给予眼前,或只有一世的短暂安乐。因此佛 道修学,尤其是修大乘佛菩提的菩萨道,就特重“慈悲”。所谓菩萨从大悲中生,因为菩萨成就佛菩提道,始自最初归依三宝,然后历经三大阿僧祇劫,长久的修学 过程,乃至最终成就究竟佛果。可说无一时一刻不悲愍著众生的苦痛,不问自己的苦痛,反而一切措施作为,都是为了救济众生的苦痛。看待众生的苦痛犹如自身的 苦痛,不只拔除众生的苦痛,更须令众生得到究竟的利益安乐。
慈悲有三种,就是:生缘慈悲、法缘慈悲及无缘慈悲。三者有其证德高低层次差异,因此要解说这个问题,就得依次逐一来说明。
首先说:生缘慈悲,是缘众生所受的苦而起慈悲。如果看见众生种种苦痛,心中就怀著救拔他们出离苦痛的心念。简单说就是能设身处地观一切众生,犹如自己年幼 无依的独子,而与乐拔苦让他们都得到安乐。因为凡夫众生举心动念,念念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就会有人我的区别。相对于他人,多少都会潜在著对峙的形势。
如果修慈悲观,以慈悲心来看待众生,这就是从分别心中,所显现的慈悲。是有我相、有人相、有众生相,因此称为生缘慈悲,简称为生缘慈。这是一般人的慈 悲心。而以三乘通教佛法来说生缘慈,也可说:因为众生不知能领受种种境界的六识觉知,这个众生心其实是生灭虚妄、空无自性,于是对于所缘诸境,起欣乐厌苦 的贪爱执著而受诸苦;于是二乘圣人及大乘通教菩萨,悲愍这些无知众生,而兴起为他们说“生空”,就是众生本空的真义,让他们能够离诸苦的慈悲心。
但是如果从大乘别教来说,则还有另一层面的生缘慈,就是菩萨证悟法界实相心如来藏,发起初品少分妙观察智,而能忍于如来藏的本来无生,也永远不灭。证 得大乘无生忍,然后现观各个众生的如来藏都平等平等。所谓:“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发起了初品少分平等性智,而兴起教导众生同证此永不于六尘起分别,自 然离诸苦乐的实相心的慈悲。
第二种慈悲是“法缘慈悲”,简称为法缘慈。法缘慈是说:因为众生不明一切诸法空无自性,诸佛菩萨悲愍众生,就为众生说法空之法,让众生得以明悟此法。 菩萨见道通达入地了,成为初地以上菩萨,依诸地所修道种智,现观万法皆由如来藏所生所显,从如来藏而来。所以证实如来藏即是一切法,一切法即如来藏;如来 藏无生,故一切法无生。次第证得地上菩萨,诸地无生法忍,正解诸法本来无生,而如来藏则常住不灭,这才是真正证得法空。因此,“兴大慈悲,拔济众生。”这 样才是法缘慈。
第三种慈悲是无缘慈悲。诸佛如来已圆满一切种智,具足上品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无心攀缘一切众生。凡是众生有所念,他就有所应,不限制特定的因缘或对 象。又因发起成所作智、成就大圆镜智,能任运拔苦自然与乐,所以能够摄取一切众生。因此这个无缘大慈悲,唯有圆满诸佛究竟果,能任运而起不待于缘,犹如明 日当空遍照一切。无缘大慈悲也是一样,不加分别观待自然任运而起,无有丝毫障碍,所以也称为“无碍大慈,无碍大悲。”
就是说:如来看到有众生因为过去生造作善业,而报得富裕昌盛之乐时,并不生欢喜;看到众生因为过去生造作恶业,而报偿身体、家产衰损之苦时,也不起忧 戚。但是如来如果见到众生,修习成就佛道的正行时,就会任运无碍地与众生乐,让众生安隐地往成佛之道迈进,这样自然地救护摄受著众生;反之,若见到众生修 习背弃佛道的邪行时,也会任运无碍地拔众生苦,令众生能舍离种种邪行,自然地救护摄持著众生。
诸佛如来的慈悲,不著眼于众生表相上,一生一世受到的苦乐。因为众生表相上受到的苦乐,都是自己过去造作善恶业行应得的果报。诸佛如来的慈悲,则著眼 于如何让众生“离诸邪行,修习正行。”以能成就究竟佛果,得恒常的利益与安乐。也就是诸佛如来的慈悲,著重在让众生不造业因,进而修习种种正行,不在众生 已成就而应去受偿的苦乐果报上面。所以诸佛如来, “已经历菩萨道,五十二阶位修习圆满;而身上穿著,无缘大慈利益群品,恒无厌舍与乐大甲;及无碍大悲救摄一切,无有限量拔苦大甲。”这两种大金刚铠甲,因 为能行无碍大悲的缘故,所以能以无有限量的教诲,救拔众生出离三界生死之苦。又因为能行无缘大慈的缘故,所以能恒无厌舍地垂示种种教导,利益众生得大乘解 脱之乐,进而也能令众生发明大菩提心,而证大乘无上佛果。
站在如来藏的立场来看一切法,所见的一切法,莫非如来藏所生,全都摄归如来藏所有,因为都不能外于如来藏而生存。所以这时现观一切法即如来藏,如来藏 即一切法,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而且从如来藏的立场来看,如来藏对祂所生的一切法,完全没有偏爱或者偏恶,恒是平等地摄持一切法。因此实证自性弥陀——如 来藏后,看到一切法都归如来藏所有;又看到如来藏对一切法,都是平等看待的;那么每一个人、每一个有情的一切法,自然也都平等了。因为每一个人、每一个有 情的一切法,也都归如来藏所有,而如来藏都是平等性,这就实证了一切法平等性了。因为可以看到一切众生,正在贪著而显示出贪的法性时,其实却同时有一个清 净性的平等心存在,而贪性只是这个清净性平等心含藏的法性之一;又当众生受到不公平待遇,而暴跳如雷的时候,他也同时有一个平等性的清净心存在,而瞋性同 样只是清净平等心所附带的种种法性之一。并且也看见了,那些众生的贪与瞋,都是由各自本来平等性的清净心所出生。都不能一时或一刹那,脱离那个平等性的清 净心。在本质上众生显现出贪的法性、瞋的法性,都要收归那一个平等性的清净心。结果本质还是平等,还是清净的。这样以一切法平等性,来看待一切法的众生如 来藏,正是诸佛的心,就是大慈悲心。这个大慈悲叫作无缘慈。但是不要以为大慈悲是有慈、有悲,没有!大慈大悲阿弥陀佛,没有慈、没有悲。因为祂是无缘慈、 无缘悲。因为无缘慈、无缘悲,没有慈、没有悲,所以能摄取一切众生。凡是众生有所念,祂就有所应,不必限制特定的因缘或对象,这叫无缘慈,这才是大慈悲。
到这里明白真如佛性,亲见自性弥陀时,便见自己与十方一切有情生命的本体都相同,都是佛。所以世尊才会开示:“观一切佛身,见十方一切诸佛。”有了这 样的体悟,自然就对众生生起了同体大悲。而诸佛都不是从众生身上的觉受,来看待众生所受的痛苦;而是立足于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根本理体——如来藏,从 对众生整体的究竟观察上面,来看待众生的苦痛,所以心中不再有动转。在成佛以后,这样子尽未来际,无休无止的救度众生,而心中都无动无转,这就是诸佛的同 体大悲。由此可知,如来藏正是诸佛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根本所依。而诸佛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也正是如来藏一切法平等性的体现.
Shixiang摘编自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