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宁波♂2020-10-08 18:58:26

“那时候,不但一个人也不上门,就连一个鬼也不上门,我的任务是吃饭、睡觉和拉屎,还好,我的脑袋没有被砍掉”。当说起自己被排挤的低潮时期,毛主席很是感慨。

 

1932年的今(10月8日),苏维埃中央局宁都会议结束。出席会议的有在后方的任弼时、项英、顾作霖、邓发,在前方的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列席的有刘伯承。

 

会议就前方的作战方针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矛头直指毛主席。虽然有周恩来、朱德、王稼祥的支持,但多数人认为毛主席所倡导的作战方针“消极怠工”、“守株待兔”、“不尊重领导机关”、“缺乏组织观念”。

 

会上有人提出了“由恩来负战争总责,泽东同志回后方负责中央政府工作责任”。但周恩来不同意把毛主席调回后方。

 

经过反复争论,最后通过周恩来提出“泽东仍留前方助理”的意见,同时批准毛主席“暂时请病假,必要时到前方”。

 

宁都会议后,被剥夺了兵权的毛主席无奈离开了前方。他对王稼祥说:“算了吧,我们是少数,还是服从多数吧!”

 

同时又对前来送别的周恩来表示:“前方军情急需,何时电招便何时来”。

 

在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毛主席一直在后方从事苏维埃政府工作,同时要接受公开的批评,但他没有就此消沉。

 

这一时期是毛主席度过的受压抑岁月,但也是化茧成蝶的一个大彻大悟的关键点,在个人身处逆境之时,他泰然处之,总结经验,躬身自省,把挫折变为好事,从而使自己的人生感悟又上了一个台阶。

 

直至1935年1月遵义会议,毛主席重回党和红军领导岗位,并从此确定了自己无人可憾的领袖地位。

zt

iCall2020-10-09 03:56:37
人在失意的时候想马上翻盘少有成功的,学会等待才是高手,总设计师也是如此
衡山老道2020-10-09 05:35:27
凡成大器者基本上都是如此。慈禧,袁大头等都是隐忍一时,伺机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