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五年(231年),诸葛亮在岐山粮尽退兵,司马懿命令张郃追击,张郃如闻惊雷,赶紧上前一步说:一般来说,围城的话,都不能围死,必开出路,另外如果敌军撤退也不要追击,这可是兵书上说的!
上面的司马懿冷冷地说,先前你一力主战,而我主张坚守,军中都说将军是英雄,说本帅畏蜀如虎,现在诸葛亮仓皇逃窜,正是破敌的大好时机,怎么了,将军也是畏蜀如虎了吗?咱们身为大将,这国出征,理应生死置之度外,连逃军都不敢追,传回朝廷,将军的一世英名不要了?
张郃一听无言以对,戴上头盔,长叹一声带着数千人去追击诸葛亮,身后的司马懿表情复杂地看着他的背景,轻轻把拳头攥了一下。
张郃在木门道终于追上了诸葛亮的部队,张郃暴喝一声,身先士卒冲了上去。可是在魏军的呐喊声中,对面的蜀军寂然不动,张郃血管收缩,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诡秘和恐惧,他举起了左手,示意停止冲锋,就这时,木门道两侧伏兵四起,箭如雨下!过了一会儿战场上又恢复寂静,一辆四轮车缓缓停下,车上一人摇着鹅毛扇,望着一具须发苍白的尸体,惊讶地脱口而出:张郃!
一代名将,竟然死于追击战,有人联系之前的情况,认为这是司马懿故意借刀杀人。因为这次出征,本来张郃是主帅,但后来决定司马懿为主帅,而且在具体的作战中,张郃与司马懿好几次决策不同,张郃的威望让司马懿很是被动。
但也有人认为,这不可能,司马懿既没有借刀杀人的动机,也没这个必要。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下。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事确实有点怪怪的:
1.葛亮这次不是兵败后的仓皇溃退,是粮草不济,从容退兵,这种情况去追击,怕是占不了什么便宜。
2.诸葛亮用兵如神,退兵也都留下后手,一定严防敌人追击,上一次诸葛亮退兵,魏国大将王双就是在追击诸葛亮时被利落地反杀了,前车之鉴啊,王双的血还没呢干吧!
3.司马懿也是军事家,从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斩孟达,三个月平定辽东,以及能和诸葛亮打成平手,这哪是个庸才啊,张郃都知道追必有险,他司马懿这个老狐狸会不知道!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