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赵本山的小品《相亲》轰动春晚已经是30年以前的事情了。
赵本山成为“小品王”,还有现在不知道哪里去了的黄宏,前两年特别火的小沈阳等等,东北话显然是小品的第一强势语言。
当然也有其他地方话,例如“换大米”的陕西话,赵丽蓉的唐山(?)话小品等等。
为什么?因为普通话不是真正的生活语言。普通话的定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 。这个东西不够俗气,不够接地气。
著名汉语语法学家刘月华教授有一次讲到,说“又脏又乱”和“埋汰”比差了不止一点半点,后者才够味。
中国有很多方言,但是除了北方方言系的东西(包括四川话、云南话在内),对大多数人来说难以理解。例如上海话的幽默滑稽大部分北方人不太理解。反过来,只要是会普通话的人,理解东北话并不是太困难。
其实仔细研究京剧的道白,老生、正旦、大花脸说话要上口,用所谓中州韵,一本正经。但要诙谐幽默的时候,丑角、饰演丫头之类的花旦、一些小花脸等会用真正的京白,甚至会用山西话。
普通话不是不能幽默,但是在许多方面比不上方言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