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宁波♂2021-03-26 20:44:40

1985年5月,美国《华盛顿明星报》刊登出一页“江青日记真迹照片“,还特别说明:其余部分将陆续刊登---。

 

中国国家安全部迅速内部通报海内外各相关单位、机构,要求留意捕捉相关情报线索,并及时上报。

 

不久,山西省太原市发现了重大线索。太原市迎泽派出所民警侯庆森从山西某大学经济管理系应届毕业生张清华处得知,他的日语教师日籍28岁的教师山口道子向他吹嘘:“江青日记就是我搞到美国去的,仅披露一页,就值1万美元。”她还告诉张清华,第2天晚上她还要到迎泽公园七孔桥继续收购“江青日记”---。市公安局立即决定,直接与张清华秘密接触,摸清底细。

 

专案组找张清华谈话并嘱咐他要一如既往,与山口道子保持密切接触。经过一段时间了解,张清华获知某化工厂助理工程师郭强与山口道子来往甚密的线索。

 

另一条线索也上报到太原市公安局,太原迎泽宾馆服务员提供一个情报:有两名美国人,吃饭时多次用英语提到“江青”的名字。警方迅速查明:这两人,一个名叫奥尔顿,一个名叫鲍里斯,美国某公司的代表,邀请来考察投资,住在迎泽宾馆803房间。

 

专案组组织警力全面布控。山口道子、郭强与美国人奥尔顿约在晋祠见面,后又在出租车上交易,全被警方监视。

 

山口道子刚回到宿舍,警方人员就随后赶到,并出示了搜查证。从刚刚调换到手的黑色包里清点出人民币3万元、外汇券25万元。

 

第2天,在机场,警方搜查奥尔顿的皮箱,截获7本大小不一的笔记本,所谓的“江青日记”。

 

所谓的“江青日记”出自于某化工厂助理工程师郭强之手。他想发财又没有门路。就在这时,他认识了山口道子,两人的关系迅速升温,成为一对狼狈为奸的情人。

 

一天,郭强从《参考消息》上看到伪造希特勒日记的报道,颇受启发。决心伪造江青日记,卖到国外,必定能卖个好价钱。郭强收集了许多“文革”期间出厂的笔记本,搜寻“文革”期间的传单、小报、“四人帮”倒台后的各种批判材料及有关小说、记实文学,加以梳理,比较详尽地了解江青每一时期的情况,研究她的心理状态、思想演变脉络,列出了一份比较准确的“江青编年史”,并以它为依据,开始编写“江青日记”。

 

模仿江青的笔迹是编造“江青日记”的关键。郭强想,江青一生的签名,题字不少,如果收集到一定数量的江青手迹,经过模仿练习就不难了。于是,郭强私刻了一枚某监狱管理处的公章,化名“王景生”,持介绍信到处拜访江青接触过的名人、演员,收集江青馈赠别人的手迹经过模仿练习就不难了。于是,郭强私刻了一枚某监狱管理处的公章,化名“王景生”,持介绍信到处拜访江青接触过的名人、演员,收集江青馈赠别人的手迹。然后,把得到的“江体字”集中起来,潜心研究、刻意模仿,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终于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日记本上的氧化程度,是专家鉴定年代的依据,也是伪造江青日记的难点之一。但这一点难不住学化工的郭强。他在实验室里多次实验,配制出一种透明的快速氧化剂。这种氧化剂喷到日记本上,可以使字迹迅速退化、暗淡,喷得越多,效果越明显,日记就越显得陈旧。控制喷雾的量,便可以制造出不同年代的字迹来。

 

在内容上,郭强尽可能地把握江青的思想脉络,写靠得住的东西,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宁可少写几天,决不粗制滥造,免得露出马脚,前功尽弃。

 

日记上的指纹是制作假案的又一难点。郭强煞费苦心,用碘熏法在获得的资料上寻找指纹,在几本《毛选》和笔记的扉页上发现一个相同的指纹,根据握笔签名的距离,他认定是江青的。于是,郭强便用移花接木的办法,将它转移到伪造的“江青日记”上去。

 

《华盛顿明星报》披露的那页“江青日记”,是郭强抛出的第一页伪造日记。美国指纹专家检验鉴定后作出结论:上面的指纹是江青的,字迹也是她本人的……于是,《华盛顿明星报》以1万美元的价格从山口道子手中购得这页日记,抢先发表,立即引起轰动。顿时,该报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鉴于此,该报决定派奥尔顿、鲍里斯到中国重金购买其余日记。

 

(汤锡松摘自《警笛》第6期 作者 谭敦民)

akc2021-03-26 20:50:01
这是谁的手迹?
小宁波♂2021-03-26 20:52:27
太祖手迹的气势别人学不来...
akc2021-03-26 21:01:07
太祖知道小宁波马失前蹄,乐極了。就是有人学得来。
小宁波♂2021-03-26 21:06:12
哈哈,高,实在是高....
akc2021-03-26 21:18:52
不是太祖的手迹。
小宁波♂2021-03-26 21:26:24
那是?
akc2021-03-26 22:05:53
青姐慕仿太祖手迹的和诗。几乎乱真。
桃花源主2021-03-27 02:55:05
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