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头山2021-10-14 22:59:59

《长津湖》电影的热映,引起了观众对朝鲜战争这场战役的关心,就是在文学城里的海外华人中,也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立场。但不管如何争论,大家对这场战役的基本结果是意见一致的:中国志愿军15万人的9军团企图围歼美国海军陆战队一师以及陆军七师及英军一部总约三万人,虽然重创美军但没有完成围歼,自身也经历严重伤亡,但在战斗中志愿军士气高昂,视死如归,是近代以来中国军队在对外战争中表现得最勇敢的一次。

但可惜没有人谈到一个可能性,这些美军所以能突围,并不是他们的装备多么好,空军多么强,而是中国方面有意无意放走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二次战役发动后,联合国军全面败退,但陷入重围的只有东线的陆一师。这时美国总统杜鲁门发出核战威胁,全球哗然,没几天后,长津湖被围的美军全数突围。美国和联合国军在北朝鲜兴南港周围造成一个火力网,直至全部联合国军(不仅是长津湖突围的部队)和近十万名亲美群众撤走后,才炸毁港口,全身而退。

怎么那么巧?

说到冷战时代的战争,和二战不同,多数不是寻求完全胜利的战争,而是美苏两个老大的代理人战争,打到什么程度,那是由老大决定。最典型的就是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

埃及在犹太人的赎罪日发起突击,以色列闻讯派出坦克部队增援,岂料埃及人有了苏联提供的新式反坦克导弹AT-3(就是弹头后有个电线拖着,通过操作员手动瞄准和追击的那种),几乎全歼以色列坦克部队。然后埃及向以色列发动全面攻势,其它阿拉伯国家也趁火打劫,小小的以色列没什么纵深,亡国在即!

以色列是美国人的爹,爹要死了那还得了!美国除了紧急支援,提供情报外,就是向对方的老大苏联交涉,你这样太过分了,适可而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埃及人看到胜利在望,萨达特如果灭了以色列,那绝对是穆罕默德以后阿拉伯最伟大的人物,哪里肯听。但大哥自有办法,苏联的反坦克导弹和其它武器突然断供了,理由自然很多。以色列趁势反击,结果轮到埃及人叫惨了,整整一个军被围住,没油没粮,被围歼在即!

这次苏联出面了,对美国说,我满足了你的要求,但你也太过分了!立即停止进攻,否则我要亲自动手了!美国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以色列不肯停手,于是美国国务卿直接飞到以色列,强令以色列停手,最后还是听了。双方各自宣布胜利,但其实真正的玩家是美苏!

朝鲜战争是冷战后美苏第一次玩“有管理的竞争”,开始双方都有过分的地方。苏联的小弟金日成先动手,结果被对方老大教训了,但美国得陇望蜀,想把北朝鲜灭了,于是苏联的大弟子中国出马了,一下子竟然要活活吃掉美国三万人的部队。美国这时不是1945年几乎完败的纳粹,实力如山,如果你吃掉他三万人,怎么可能不报复,如果不报复那个总统可怎么当。虽然那时苏联也有了原子弹,但才成功一年(1949爆炸成功),是否完成部署还不好说。那时的核弹需用飞机投掷,苏联没有很好的轰炸机。如果美国向中国军队投掷原子弹,苏联怎么办?这可玩大了,这是苏联是绝对不能承受的。

杜鲁门的原话,是我们不能排除使用核武器的可能,任何牌都在桌上,但我们尽量不用,这句话意思很明显了,吓得英国首相第二天就亲自跑到美国要求杜鲁门澄清,他怕中国进入香港。蹊跷的是,陆战一师奇迹般突围,从兴南港撤走的并不只有陆一师,而是在北方的全部联合国军几十万人,和亲美百姓,一点不紧张地有序撤出。中国军并未强击,苏联空军也没轰炸,我认为也是一个默契吧!

合理的推测,苏联可能向中国施加压力,要求放走被围的美军。中国也得考虑,既然战役目的已经达成,夺回了北朝鲜,何必冒着核战的风险把美军围死。但根据战役的残酷程度,中国至少是下级部队并没接到命令,美国看上去还是通过实力打出来的。我认为,这里的关键是苏联,像中东战争一样,不动声色地就把事做了。中国上层也不必发出任何命令,以免以后麻烦,可怜了底层官兵!

这场仗苏联出钱,出武器,也出力,即使在长津湖战役中,苏联空军也是提供支援的,否则中国军队要更困难。在《长津湖》电影中,中国军队用的是斯顿冲锋枪(英国造的廉价武器,质量很差,被称为臭鼬,Sten 和Skunk音近),和日式60迫击炮,这不是事实。如果是一次战役,部队大多数使用原有的日式美式武器,还差不多,长津湖战役是二次战役的一部分,9兵团在入朝前已经换装部分苏式装备,在有关二次战役的纪录片里也可见到很多志愿军都使用波波沙冲锋枪,70年代“杨根思”连环画里,杨根思就用的波波沙,怎么这里用斯顿了?据美军统计,其伤亡的60%是火炮伤,说明志愿军的火炮还是很多很有力的。由于苏联的帮助,二次战役中的中美武器差距,并没有影片中描述的那么大,到了几个月后的5次战役,中国军队已经能进行长时间火炮准备,空中有掩护,有坦克先行的现代化攻击了。有人凭着周恩来在中苏谈判事提出的一张供货清单,就下结论说苏援只到上甘岭战役(1953年)才到,那是不太可能的。

 

在中国出战之前的中苏讨论中,斯大林许诺提供60个师的装备,当然是陆续提供的。二次战役时可能坦克还没到位,但轻武器应该是都到位了。二次战役中被击溃的联合国军总数是50万人,两方的前线部队,都在20万左右。长津湖战役中国确实有5:1的人数优势,但全面的看,双方人数相当,没有一点像样的火力,靠电影上那些游击队的玩意儿,要打败敌军,是想也不用想的。中国军队当时的武器比美军并差不到哪里去,而且战区是山区,坦克没啥用。斯大林确实在谈判中用空军说事,那是一种谈判伎俩,看看你的真心,最后,当中国决定在没有空军支援情况下,还是出兵时,据说斯大林流了泪,忠诚是要表彰的,苏联空军在一次战役开始时就出动了,二次战役时已经大规模出动,而且一上来就是喷气机。二次战役中,美军的空中优势被大大削弱,这是二次战役能达成战果的一个保证。

为了避免美国拼命,从而影响苏联的利益,苏联只要以某种理由,减少空军的支援,那就能大大减缓中国军队的攻击能力,从而客观上帮助美军突围。

当然,我并没有证据,这只是一种合理的推测。但这也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历史不可能像生物试验那样,作前瞻性的设计和验证,只能凭着一些历史事实和蛛丝马迹,再加上逻辑推理,只要能自圆其说,逻辑学上叫能够自洽,就算一篇合格的历史论文。肯尼迪被连续三颗子弹击中,林彪离奇逃跑,这些蹊跷的历史事件,都引发了无数的假说,像科学研究就是从假说出发的,历史真相的揭示,也没有第二种方法!

朝鲜战争的结束的方法,为我的这个理论提供一个旁证。朝鲜战争后期,朝鲜是不想打了,但斯大林和毛泽东都想打。斯大林觉得用这场战争把西方给拖在亚洲挺好,毛泽东没想到朝鲜战争极大地有利于其在国内的巩固政权,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而且也可以以此拖住苏联,要求援助。1953年斯大林暴亡,新的苏联领导层坚决要求马上结束朝鲜战争,因为苏联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毛泽东坚持其继续战争的理念,在停战协定敲定后,还发动很大规模的金城战役,战后他表示非常遗憾,说如果斯大林不死,这个战争就可以继续打下去只到朝鲜的完全统一。但胳膊拧不过大腿,当苏联新领导层坚决要求停战后,中国毕竟是仆从,不从也得从。

超级大国真是牛,中国现在已经超越俄罗斯,成了美国的头号战略对手,也该学学这套代理人战争的管理方式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chufang2021-10-15 00:05:30
很有可能,当年老美叫老蒋不打东北,老蒋不听就停了美援。后来老斯要老毛不要过江也是同理。最后老杜也不准老麦核炸东北。
victor19882021-10-15 00:25:47
要是放走的,少派点兵包围不就行了,何必搞那么大阵势,还冰雕,自己撤退点也少死些人
PrimeryColor2021-10-15 00:47:51
楼主三国演绎看多了。 美军抗日时帮了土共成长。土共欠美国一个人情。所以长津湖放一马。
iCall2021-10-15 12:34:41
有了华容道的感觉了,斯大林成了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