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流2021-11-10 22:29:28

                                          九      落榜

                                                上

      一九五三年的一个秋日,一个瘦弱文静的少年,穿着一身满是补丁的粗布衣服,脚下踏着一双旧草鞋,挑着用绳子捆着的被褥,来到了赣州一中门口。很显然,他走了很远的路,鞋子裤脚上满是尘土,汗水从他的额头上不停地流下来。他把担子放下,摘下眼镜,轻轻地擦拭着,又重新戴上。小贩在校门口大声叫卖,“米粉,米粉,香喷喷热腾腾的米粉!”,热腾腾的锅里传出来饭菜的香味,往人的鼻子里钻。这个少年看了一眼,下意识地咽了咽口水,就转过身去,从随身的口袋里掏出一个番薯,慢慢地咀嚼起来。
      这,就是我的父亲来到赣州一中的第一天。
      赣州一中是光绪年间戊戌变法创建的老学府,座落在光孝寺旁,慈云塔下。在赣南赫赫有名,堪称赣州第一学府。清代举人周蔚生老先生曾任校长近三十年,老先生温文尔雅,谦虚敦厚,民主宽容,又很能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吸引了不少名人到一中任教,许多青年才俊前来求学。一时赣州一中成了赣州的文教中心。解放初期,正气中学和赣州女中为了自保,又合并到一中来,一中的实力就更雄厚了。
      父亲适应了新的生活。学习对他来说,是得心应手,不费劲儿。父亲天资聪颖,又肯吃苦钻研,很快就在班上崭露头角,稳居第一了。他后来对我们说,他学习的诀窍是,数理化课,他会事先把课本通读一遍。上课时,他一边听课,一边做习题,这就等于上课时把所有的作业都做好完成了;下课后,就可以看看以后的课程了。这样,学习就一直有了主动权。至于语文,父亲酷爱文学,在学校图书馆里看了很多小说,诗词歌赋,他擅长舞文弄墨,还用“水工”的笔名在报刊上发表过一些诗歌散文。
     可爸爸读这书实在是太艰难了。在沙石老家,大姐已经出嫁到了外地,小姐姐送给一户农民做童养媳,弟弟才五六岁,太婆已经六十多岁了,全家都靠祖母赶圩时卖茶水小吃一分一分的挣点钱,维持全家的衣不遮体,饿一顿饱一顿的生活。父亲心疼祖母和太婆,这么些年,他连一分钱都没有向家里要过。当时赣州正在市容改造,拆了镇南门楼,百胜门,以及它们之间的城墙,填了这段城墙外面的护城河,修建起红旗大道。有不少工地都缺人手,每到周日,假期,他就到工地里,帮着打土方,挑担子,挣点微薄的工钱,勉强维持最简单的生活。从家里带来了那件满是补丁的衣服,现在补丁更多更旧了。他个子又窜高了一截,衣服已经明显短了,手臂都露出来了。
     每当学校食堂开饭时,同学们夹着饭盒说说笑笑地来到食堂,家境好的同学一般会买一份带些肉的菜,家境一般的同学买一份青菜,家境差些的同学就买一份汤水,里面有一些水煮青菜,然后坐在一起吃。可爸爸总是要等别人吃完了才来。他是连汤水都买不起啊,只能吃点干饭。可怜的少年,是那么的敏感自尊,多么渴望能穿一身稍微合体些的衣服,站在同学面前;多么渴望能买一份汤水煮青菜,和同学们一起吃饭啊。可是,这又怎么做得到呢?
    看到爸爸学习如此出色,又看到爸爸家境如此贫寒,不由得让老师们同情,怜悯。有位好心的老师,帮爸爸申请了一月三元钱的助学金,让爸爸起码可以勉强维持吃上饭了。一位老教师,林其仁先生,曾对他的孙女我的校友林辛夷回忆说,江少华衣服最破旧,可是成绩却全年级最好的,每门课程都在九十五分以上。他说这话时,是满怀感慨和骄傲的。


                                      下
     
        五八年的初夏,酷热难耐,好多人都打起了赤臂,摇着扇子。在水东虎冈的正气中学老校址上,却有一群年轻学生在热火朝天地修建一座高高的炼铁炉。一个中等个子,外表清秀儒雅的小伙子,拿着一把铁铲,正在下面挖土;另一个小伙子,则爬上了高炉,想看看高炉的质量如何。突然意外发生了:站在高炉上的年轻人脚下一滑,从三层楼高的高炉上掉了下来。下面的年轻人不加思索,用身体挡住了快速下坠的同学,两个人同时摔倒在地,半天站不起来。旁边的同学看见,连忙跑过去问,“少华,俊昆,你们没事吧?”
      这个掉下来的年轻人,是后来的三中教师王俊昆,而在下面用身体挡住他的人,就是我的父亲江少华。很多年过去了。王叔叔见到我父亲,都亲热地拉着他的手,叫着”少华”,感谢他的救命之恩。
        那时候,父亲已经考入位于虎岗的赣州高级中学(赣州三中的前身)两年多了。他还和以前一样,每次考试都是全班第一,每个假期都去打工挣生活费。他成绩好,为人谦和热心,爱帮助别人,而且乐观,喜欢唱歌,很能和同学打成一片。所以,尽管他穿着简陋,家境贫寒,但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这个聪明懂事的年轻人。父亲也在学校里渐渐结交了一些朋友,大家经常在一起聊天。
     一九五八年就在父亲和同学要升高三时,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发起大跃进,大炼钢铁的运动。父亲也积极参与了。他和其他同学一起,在校园荒地里开垦,种下了许多白菜,收获后全部捐献给了国家。他自己也大跃进,写下了不少诗歌文章,来歌颂新社会,赞美大跃进。学校里还组织学生去山里砍树,修高炉,炼钢铁。可惜,费了好大功夫,炼出来的铁,大都是杂质含量高的铁渣。
     进入高三后,大家都认真地准备高考了。老师认真地教,同学认真地学。按父亲的成绩,老师们都觉得他是北大清华交大的料。曾有朋友问父亲,想报什么专业。父亲说,还没拿定主意,是去学理当个科学家,还是学工当个工程师;但最希望将来能成为一个作家,发表一些文字。不料,这话传到一个外号叫“马棍”的政工老师那里去了。
    这个政工老师,原来是机关干部,因为男女作风问题,受处分贬到了学校里。他整天一双三角小眼睛滴溜溜地转,上课就仰着一张马脸呼口号唱高调,无时无刻都在找别人的过错,好打棍子,抓小辫子,抓阶级斗争,搞运动,一心想把班级搞成革命的典型,自己好官复原职,青云直上。这真可谓,“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了。
   有女同学有一天衣着艳丽了些,他便骂人“资产阶级贱小姐,腐朽没落,臭气冲天。”;一个男同学倒了一小半碗被苍蝇叮过了的米饭,他就大骂“剥削阶级孝子孝孙,浪费人民的血汗!”。当他听到父亲将来想成名成家的抱负,他马上就想到,这,不正是典型的只专不红吗?后来,又打听到爸爸家庭出身不好,他就偷偷来到档案室,一看爸爸的档案,他是如获至宝:“江少华啊江少华,平时你就不亲近我,看不起我,只和其他老师要好亲近。看你还张扬!原来你出身反动地主家庭!居然还想成名成家!这不是典型的白旗,又是什么?”一场针对父亲的”拔白旗”运动,就这样在年级里掀起了。一时狂风暴雨袭来,白天,爸爸站在一张椅子上,垂着脑袋,大家轮番对他上纲上线批斗:“走白专道路!”  “妄想成名成家!”  “大白旗!”  “地主阶级孝子贤孙!“  “狗崽子!”  ”小反革命!”  ; 晚上,爸爸低着头,拿着扫把簸箕,被罚令去清扫学校厕所,达二十多天之久。这时,离高考只有一个月了。
    一时间,父亲被孤立了。平时亲热友好的同学,谁都不敢和他说话,就连好朋友,见到他也只能躲开,再不敢和他聊天了。他每天就一个人,默默地忍受这无情地批判,攻击,白眼,嘲讽,侮辱甚至污蔑。可公理自在人心。有许多同学都同情他,在周围无人的时候,悄悄地走过来,握他的手,用眼神支持他。
     幸好,这场运动最终被学校领导制止了。戴异校长说,“还是让江少华去参加高考吧。”  可这个马棍恼羞成怒,不肯善罢甘休,他写了一份“该生出身反动地主家庭,不宜录取”的评语,塞进了爸爸的档案里。
     在被严重干扰的情况下,爸爸参加了高考。他仍然考得很好。北京大学,南京大学都要去了他的档案,打算录取他。可当他们看到“不宜录取”的评语时,都遗憾地摇摇头,退了回来。
     发榜了,赣州高级中学一片欢腾。许多同学都被大学录取了。学习成绩全班第一的爸爸在高考志愿填报了“服从调配”,心里渴望着,即使因为家庭出身上不了名牌大学,敏感专业,能去一所师范学院,或农业矿业学院也好啊。这样,将来就可以参加工作,挣一份工资,养活太婆,奶奶和弟弟了。可是,左等右等,重点大学录取没有他,一般大学录取也没有他,最后,连中专录取都也没有他。
      他,落榜了。

有言2021-11-10 23:58:13
这个政工是可恶的恶棍!
三江流2021-11-11 00:54:00
是的。当时出身查的还没那么严。但这个政工这么一搅,父亲的大学梦就结束了。
victor19882021-11-11 01:03:58
最终也没上成大学?真是悲剧
三江流2021-11-11 01:15:22
没上成。
victor19882021-11-11 01:59:56
期待着您的故事!
小百脸2021-11-11 02:42:55
您父亲是58或59年高中毕业的,那时学校不管谁政审,都会下“不宜录取”的结论(因为您祖父是枪毙的)。不能怪马棍,即使校
老柏树2021-11-11 03:17:30
如果他祖父只是划成地主,他老爸有可能能靠高分调剂到师范院校或矿业学院啥的,祖父是枪毙的性质就完全不一样
捕风客2021-11-11 03:34:28
当时这样的情况,在国内比较普遍。不一定是政工人员的错。我知道一位长辈是校团委书记,因其父亲的原因,也没上成大学。
有言2021-11-11 03:34:28
是不是看不同学校的领导处理手法?-:)
捕风客2021-11-11 03:35:48
不是枪毙,如果是自杀的,也是如此。
yunshangao2021-11-11 04:26:31
反右前,还有希望读“非敏感专业”,后面就越来越难。文革开始后,上高中都难。
yunshangao2021-11-11 04:33:04
从前商人,妓女,演员、歌唱家等人民艺术家子弟不能参加科举,雍正废除“贱户制”,参加科举不论出身。200多年后,毛主席又恢复贱户制
randd20002021-11-11 04:54:39
感谢毛主席
planet2021-11-11 05:30:41
反动的出身论, 反人类, 毁了人的一生。
捕风客2021-11-11 05:41:14
高中都不让上,实在太过分了。我家乡好像高中不限制。58年以前上大学问题不大——楼主父亲这类情况除外。
捕风客2021-11-11 05:44:19
好像看过一个报道,钱伟长最遗憾的是两个儿子都没上成大学。悲催吧?
planet2021-11-11 05:52:23
枪毙的性质更恶劣. 我不清楚大专院校的新生录取标准,
yunshangao2021-11-11 06:05:16
我家两代贫农(爷爷父亲皆贫农),但所谓社会关系复杂,77年大哥大姐参加高考,二杆子队长放话,他们两个就算考上了,也轮不到他们上
randd20002021-11-11 06:09:22
共产的破官有点小权就要卡人整人给人穿小鞋,到八九十年代还是这样
Uusequery2021-11-11 06:30:10
56-57年之间归国的300多名海归,子女没上大学的大把。
老生常谈122021-11-11 07:11:43
文革期间有新生上高中吗?
欲千北2021-11-11 13:47:44
毛泽东热衷于阶级斗争,实际上就是热衷有于有系统的人压迫人,人剥削人。挑起和扩大仇恨。
捕风客2021-11-11 14:09:06
考虑到钱伟长替中共的贡献,他的地位、家世,实在是悲催。
捕风客2021-11-11 14:10:09
现在不是了吗?我出国前好像还是这样
coach19602021-11-11 14:29:39
悲催什么?有些海归或被当局赏识的“高知”,教育自己的子女不要想入非非,好好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当一个合格的革命者就好
yunshangao2021-11-11 15:04:20
革命是要讲出身的,有自知之明的话就做一个自觉的老老实实的劳动者
三江流2021-11-11 16:25:41
谢谢大家的抬爱。
coach19602021-11-11 23:24:51
不是讲出身,是他们自我洗脑,不鼓励子女追求文化科学知识和独立思考。。。怨得了谁?
湘水北逝2021-11-12 20:53:55
他肯定有施虐狂的倾向,报应在他的子孙后代上,苍天饶过谁!
湘水北逝2021-11-12 20:59:12
政工干部中善良的人很少,他们几乎都是复员转业军人,没有多少文化,工作就是整人,
akc2021-11-15 01:13:33
史盲编的邓穎超日记。周1974年6月1日住院。1975年5月3日周抱病參加了毛一生最后主持的政治局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