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城
- [memory]
蔡协民是毛泽东在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时候的学生。落魄之时投奔飞飞同志主持的上海中央,岂不自投罗网?
看过她的回忆录“一个革命的幸存者“,挺开明的,不隐讳, 她在陶铸被捕后,在闽东游击区领导人之间搞3角恋爱, 包括与叶飞。
我个人对此持理解态度,毕竟是提着脑袋造反, 也不知道那天小命就没了,对个人感情就没必要约束了。
老托派郑超麟回忆录,有专门一章“恋爱与革命”, 说的就是早期我党革命家的杯水主义。
讀過、国内内部出書時這章好像是刪了、網上有専門補這章的PDF
杯水主义最早是陈乔年提出的,革命者无法有爱,但可以像喝水一样有性。曾志的情况和杯水主义有区别。
蔡是农讲所五期学员,毛主持的是六期。蔡是通过同乡何长工认识毛的。何在早期是毛最器重的助手。
蔡去上海是1932年年底,此时周已离开上海一年了。
赞同!陈云长征中去国际汇报,当时的妻子就跟了宋任穷。陈云回国后与他们关系都不错。
杯水主义是从苏联过来的。所以有“共产公妻”的说法。
嗯,还是你了解的多,我才得知蔡与何是华容同乡。 以后得与你多交流。
嗯,你说的更准确!对于中共留苏生来说,应该是陈乔年最早赞成这个观点。后来带回国内
不敢当!彼此学习。二十多年前,我曾为曾志的照片所惊艳,不是其美貌,是其风采。
写的很好,但结尾那段不同意,中共早就异化,意识形态也早就破产,哪里有早期宗教信仰般的朝气,另外它在中国夺权成功也有偶然性。
赞同夺权成功有偶然性。前一个观点,你说的内容我也赞同。我想说的是那种危急时刻的血腥气、无所不用其极的
曾志告诉了我们, 革命者的传奇的故事不是教科书所说的。
如果比较苏东,中共的确表现出坚韧,但我的感觉,苏东还属欧洲文化, 东亚不一样,北朝鲜要更坚韧, 越南要更柔,都没倒。
你这个视角新颖。北韩和越南大体属中国传统文化圈。朝鲜血腥气更浓,越南更灵活变通。中共似兼而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