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府采菊人2021-12-27 22:26:40

工农兵学员中确实有出类拔萃的人,77-78级中自然也有傻球不啥球的笨蛋, 但作为两个整体来比较, 在学业上77-78级胜出不少, 千万别抬杠, 拿郎平和潘长江比扣球, 用以证明“谁说女子不如男”。

工农兵学员的缺陷, 责任不在他们,这也是其中的优秀分子, 在允许考 --注意是考, 不是推荐 --研究生后, 无不发奋努力, 争取“考”上硕士博士研究生,之所以后来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中坚力量,也是因为在研究生期间所接受的教育,当官除外(大家明白), 就算当官的, 按理说应该为自己那顶“工农兵大专生”的帽子而感到自豪了吧, NO!!否则他们就不会钻尖打洞想方设法去“弄”或“搞”一个博士帽子了, 为毛? 长脸啊!!

大多数工农兵学员, 与77-78级大学生属于一个年龄段的人,很多都有相同至少相近的生活经历, 比如我在大学里, 倒是和不少工农兵学员有着更好的关系, 还是因为年龄经历的接近, 和77-78级里那些应届生, 十岁以上的差别, 好像不是一代人了。

工农兵学员的入学, 影响因素太多,家庭社会环境领导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唯独学业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举最后一届工农兵学员的推荐为例。 我所在的酒厂只有一个名额,没说大学还是中专,两个有点家背景的农场本地的知青在争,外来户个个心里明白, 没有咱们的戏。

两个都与我关系很好, 所以事不关己,冷眼旁观, 但我和场部有些干部关系好, 他们会给我讲些不知真假的内幕。

一个得到酒厂书记的大力支持,但在场部关系不够铁,他的支持并非是和该知青父亲关系好, 而是与另一位知青的父亲在同一分场搭班子时尿不一壶里; 另一个得到管知青的副书记鼎力相助,其原因是这位副书记与那位知青的父亲是好哥儿们。 这么一来, 实际上就成了支部的正副书记的角力了,从而支部委员也就分成两拨,当然大家也是嘻嘻哈哈能不管尽量不说话, 毕竟又不是自己孩子。

到底书记的权势大多副书记, 酒厂把书记支持的那位知青报上去了,到了场部, 场部没人呀, 支部书记推荐到场部也就觉得做得够了, 这位知青, 就被推荐到省里一个中专,毕业被分配到昆明部队。

而那位不得到酒厂推荐上去的知青呢,气不过, 老爸立刻运作一番, 调去一分场学校当老师了,酒厂的支部书记也没刁难, 毕竟没必要故意把关系纠缠得太过分。

而后,场部教育科的科长, 一次闲扯淡的时候给我说,若副书记相助的那位知青被推荐到场部的话,铁定就是开封师院,既然不是这位, 就把大学的名额给了一个集体所有制的大队。

这二位知青各方面都不错, 但如没有父辈的运作, 就啥也不是,比他俩表现更好的还有好几个呢, 只不过他们的老爸都只是普通工人。

insoine22021-12-27 22:39:51
再贴一次,5毛怕老习,所以拼命扯工农兵学员是精营,奴才味道十足。
华府采菊人2021-12-27 22:44:39
小刁自己也觉得不能为自己的大专学历太没脸没皮, 这不就“整, 弄, 搞”了个博士帽儿戴戴?
insoine22021-12-27 22:56:34
别看此人貌似憨厚,也提倡啥“撸袖子干“, 但这个在职博士,也一样不能免俗,还是喜欢做表面功夫。
insoine22021-12-27 23:03:41
另外,还有人把美国legacy与工农兵学员划等号, 且不说私校与公立的区别, 要是老毛听到这样的歪论,都能气得从水晶棺里坐起来骂
znr05052021-12-27 23:11:47
大家应该都知道那时工农兵学员考研“脱帽”(特别是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重要性
insoine22021-12-27 23:16:40
我不认识任何工农兵学员,但我父文革前留校的,经过4清文革干校,正好工农兵是他的第一批学生,水平极化,差的那极占绝大多数。
insoine22021-12-27 23:19:01
好的当然也有,正如您说的,如果在学校的,好的会考研的,靠父荫走仕途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老生常谈122021-12-27 23:27:42
看不懂我的跟帖?
insoine22021-12-27 23:29:41
奴才眼里当然只有主子了,看别人还以为与他本人是一样的。
coach19602021-12-28 02:59:04
所以呀,扯蛋的是工农兵学员制度,那个混球的制度再延续下去,红色基因就发紫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