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20正式交付中国空军之后,关于解放军空中运输能力的话题,似乎一下就戛然而止了,媒体上的各类讨论也基本都在关注:运-20下一步改装为什么特种机型?然而,指望运-20可以一举解决大量缺乏预警机、反潜机、加油机等问题的观点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运-20生产初期的数量能满足“运输”这一基本需求就不错了,根本没有足够的产能去满足大量改装型号的需求。
指望运-20一举解决中国特种机平台需求是不切实际的
在C-919大客机习惯性推迟首飞日期之后,这款比运-20更适合作为特种机平台的飞机,已经很难能够吸引到人们的眼球——毕竟它如果转为军用受制于人的地方太多了。这个时候,发展一型反应速度快、机场适应能力强、使用经济性好的中型运输机,对于解放军空中力量的发展,就显得非常迫切起来。
众所周知,中国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国境线、海岸线漫长,海洋面积庞大,国内及周边地区潜伏着诸多热点问题和战争危机;同时,我国又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洪水、泥石流、地震等时有发生。这些客观条件的存在,要求中国空中运输装备体系中,必需具有能够实现快速反应能力的中型运输机。目前,我国装备的中型运输机主要是运-8系列飞机、以及其改进型号运-9系列,并以此为平台发展了民用货机以及多种特种任务作战飞机。然而,尽管运-9进行了大幅的改进,但它的货舱设计存在先天不足,无法容纳新一代大型作战车辆,改装为特种机型几乎是不得已的选择,简单来说,运-9仍然无法满足解放军未来的需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也还有较大差距。
运-9无法满足解放军未来的需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也有较大差距
2014年珠海航展期间,中国展出了新型中型运输机“运-30”的模型,该机外形类似欧洲的A400多用途运输机,采用4台六叶涡桨发动机,运载能力约30吨,超过美制C-130J中型运输机的水平。当时的英国《简氏防务周刊》认为,这种新型运输机可以填补运-9和运-20两者之间的空白。但是,在2016年珠海航展的时候,这款被寄予厚望的“新中运”却意外的没有再次出现。“防务最前沿”在与中航工业相关设计单位人员沟通的时候获知:运-30的研制从技术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我们把运-20都搞出来了,还有什么是搞不定的?该单位人员强调:新型中型运输机何时出现,目前主要还是看用户方的需求。
运-30的“昙花一现”表明中国对新中运的需求尚不明朗
众所周知,中型的战术运输机主要用于在前线战区从事近距离军事调动、后勤补给、空降伞兵、空投军用物资和运送伤员,其特点是载重量较小,主要在前线的中、小型机场起降,有较好的短距起降能力。但是,对于这些需求来说,解放军长期缺乏亲身体会——除了有限的几次抗震救灾之外。因此,珠海航展上中航工业工作人员关于“用户方需求”的回复就显得非常现实:在中型运输机的优势性并不明朗的前提下,首先要发展的当然在需求更迫切的运-20。
不过,随着中国的崛起,解放军未来将随时面临着各种复杂的挑战,这就对解放军的远程快速机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仅有运-20这样的大型运输机显然是不够的,尽快发展一款数字化、短距起落、直接送达、高生存性、低使用成本和“一机多能”的中型运输机,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作者署名:迷彩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