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发言人2017-05-19 22:36:28

作者:张亦驰

前段时间出现在中国网络上的地效无人机图片最近火得一塌糊涂,不仅在国内网络上赢得“航母杀手”的美誉,还引发国外媒体的关注,甚至一度被称为“航母杀手”。

但消息一出,俄罗斯军事专家就认为,地效无人机有三个最重要的用途,分别是攻击水面大型目标、作为远程快速鱼雷发起攻击、隔离海上地区。它在打击海上目标时,该机可以携带威力强大的重达1吨的弹头。无人机的速度明显小于反舰导弹,但其飞行高度更低,它甚至能贴水面飞行。他认为,中国人对无人机所能扮演的多种“角色”进行了大量试验,可让这些无人机组成独立机群,它们可以决定打击目标时各自的角色。尽管这款新型“彩虹”无人机速度低,但是一群这样的无人机在极低空飞行并调整好攻击的各个方向时,突破敌方海军编队防空系统的可能性很大。考虑到它有很大的有效载荷,可以为它配备电子战系统,或者用装甲保护其至关重要的部件,就像前苏联重型反舰导弹那样。

它将地效与无人机的优势完美结合在一起,并且能够相互取长补短。例如,使用地效飞行器易受到气候条件的限制。在海浪超过2-3级,苏联就很少使用地效飞行器,否则机组人员会因不断遭到湍流的袭击而感到不适。但对地效无人机来说,这方面的限制相对就没那么大。另外,地效飞器利用地面效应原理,载荷比更大,运行起来更经济

但是,地效飞行器并非万能飞行器,仅凭目前具有的性能,还不能称其为航母杀手。

2D预警机的剖视图,其UHF波段的预警雷达采用八木天线的有源相控阵体制,可实现对掠海飞行目标的有效探测。

首先是速度,之前的地效飞行器时速很少高于500-550公里。这个速度是相对比较容易拦截的,另外,从其续航时间1.5小时判断,其航程最多700公里。这些性能都还不具备一个真正航母杀手所应该具有的特质。

再看突防能力。目前认为其很难被发现和拦截的重要一条是其最低飞行高度只有1米(实际上,在中高海况情况下很难达到这个高度)。但是,仅凭其飞行高度低还很难躲避航母防御网的跟踪和拦截。

目前航母的远距离空中预警依赖于预警机,而现代预警机探测目标与其飞行高度基本没有关系,有些预警机根本就不区分目标高度(也就是不测高,像目前的各种版本“平衡木”构型的预警机也都不具备测高能力。)这是因为目前预警机的搜索雷达普遍使用脉冲多普勒技术。由于水面的雷达杂波,现代雷达对掠海飞行的空中目标大多利用多普勒效应,只要目标速度达到了一定门限值就能检测出来。而对于慢速的大型水面目标,由于其RCS较大,其信号可以直接从水面杂波中检测出来。

E-2可为标准-6提供目标引导,使后者实现超地平线拦截。

因此,不要说以1米高度高速掠海飞行,就是0高度海上飞行,只要RCS足够大,速度别太小(多普勒雷达的速度门限通常在每秒数十米左右),预警机都能轻易发现。从目前公布的中国新型低效无人机的外形判断,该机至少在外型上并非采用隐身设计,因此很难躲避预警机的探测

再看拦截,除了利用舰载机进行拦截之外,舰载防空系统同样具备拦截能力。目前美国的标准-6反舰导弹在预E-2D预警机等网络传感器的支援下,已经实现了超地平线攻击,以实现在其杀伤区远界对超低空目标实施攻击,并且还能够攻击水面目标,因此其具备对地效飞行器的多次远距离拦截能力。当然,标准-6反舰导弹是很贵的,一枚500万美元左右,这样拦截的消费比很低。

如果感觉太贵,ESSM“改进型海麻雀”可在50公里内实施拦截。此外,“密集阵”这类近防炮多采用红外成像系统作为补充的火控探测手段,目标的飞行高度对其影响就更小,加之其飞行速度较低,对于近防炮来说是一个较容易拦截的目标。

 

 

 

家庭发言人2017-05-19 22:37:44
打民船还是蛮好的嘛
thrawn2017-05-19 23:23:49
基本是海上运输机如何变成航母杀手?若改造成空中巡航导弹发射机还有点希望。
5477882017-05-20 00:14:31
比如熊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