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尒2017-06-25 19:50:51

 

小序

1, 彭德怀与毛泽东 是中共历史上的 两大人物 一大事件

2, 以往的马后炮 对庐山事件 对彭毛 非此即彼, 公允理性罕见

3, 此篇作者 着重从另一角度审视, 私人得失恩怨来解释因缘, 有新意

4, 但此文此视频此人的 评论 显示 对真实的历史和人物并不深刻知晓了解

因而, 眼界窄, 起点低, 事实浑悬, 论据论点结论 偏颇浅薄

仍不失一读

5,  视频人 江森哲,  文作者 崇新岳, 基本同腔同调同文字

是同一人 抑或 彼此借挪, 您自判

6, 本文较长, 此篇30节, 能静下心来, 可跟读, 否则自便

 

 

 

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信(1)

 

作者:崇新岳 

 

http://blog.tianya.cn/m/post-79183102.shtml

 

 

人们都知道,1959年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引发一场“路线斗争”。现在一般的解释是,彭德怀只是出于“为人民鼓与乎”的热情与好心,而给毛泽东写信。这样的解释是把历史简单化和戏剧化了,作为历史真相,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信的背景,并非那么简单。

彭德怀1898年出生在湖南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比毛泽东小5岁,与刘少奇和周恩来同岁。彭德怀早年因为家贫到军队当兵,由于表现优异,不几年就升任营长。1928年4月彭德怀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7月率部发动平江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红五军,开辟了湘鄂赣根据地。1928年11月,彭德怀率红五军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在井冈山会师。

此时,彭德怀领导的红五军,与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是两只各自独立的部队,彭德怀并不接受毛泽东的领导,两人是平级关系。1930年,中共中央对红军进行整编,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整编为“红一军团”,彭德怀领导的红五军整编为“红三军团”。这时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的人数相当,都是1万多人。

1930年6月,在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的指导下,中共中央要求各路红军进攻大城市,以配合当地工人暴动夺取政权,在短时期内夺取中国政权。中央要求红一军团进攻南昌,红三军团进攻长沙。毛泽东看到当时红军的实力尚不足攻打大城市,所以没有执行上级攻打南昌的指示,只是消极地应付了一下,所以毛泽东领导的红一军团损失不大。而彭德怀认真执行了上级的指示,率红三军团短暂占领了长沙,但却无法坚守,在受到极大损失后不得不撤出。

1930年8月,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再次会师,双方决定组成红一方面军。红一方面军由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委。红一方面军下辖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红一军团由总司令朱德兼任总指挥,红三军团由彭德怀任总指挥。此时,彭德怀成为毛泽东的下级,接受毛泽东的领导。红三军团的人之所以没有担任红一方面军的领导,是因为红三军团损失严重,实力已经大大逊于红一军团。林彪在这时担任红一军团下属的红四军军长,比彭德怀低一个级别。

1933年,红一方面军再次进行整编,下属仍为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不过这次总司令朱德不再兼任红一军团的总指挥,由林彪升任红一军团的军团长,而彭德怀为红三军团的军团长。此时林彪与彭德怀平级了,两人都接受毛泽东和朱德的指挥。

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都参加了长征。这时毛泽东已丧失军权,红一军团的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红三军团的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在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上,林彪和彭德怀都积极支持毛泽东复出,重新主管军队。

1935年7月,毛泽东指挥的红一方面军与张国焘指挥的红四方面军会师,并进行整编。这时红三军团因为损失巨大,所以取消了红三军团的番号,部队归红一军团指挥,编为红一军团第四师。此后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混编为左、右路军两支队伍,共同北上。

长征途中,因为发生了张国焘分裂,张国焘不同意北上,而毛泽东坚持北上,从而导致红军的分裂。毛泽东率红一方面军继续北上,并改名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由彭德怀任司令员,林彪任副司令员,毛泽东任政委,此时彭德怀再次成为林彪的上级。而朱德因与张国焘的部队混编在一起,没有与毛泽东的部队一起行动。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与刘志丹率领的红十五军团会合。1937年国共合作开始后,红一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红四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而八路军总司令为朱德,副总司令为彭德怀,此时彭德怀的地位仍高于林彪。

解放战争后,彭德怀任解放军副总司令兼第一野战军司令员,而林彪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的地位仍在林彪之上。1955年评十大元帅时,彭德怀排名第二位,林彪排名第三位,彭德怀还在林彪之前。

 

可是到了1958年,林彪忽然跃升为中共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而彭德怀仍是普通政治局委员,不是常委。这是林彪的地位首次高于彭德怀,彭德怀成为林彪的下级。

对此,彭德怀当然有点“想不通”:为什么林彪越过我进了政治局常委,我却进不去?

如果说这是因为林彪立了大功,也能让彭德怀服气。可是林彪解放后一直养病,什么也没干。相反,彭德怀却干了很多工作,还在朝鲜战场立了大功,甚至还成为世界名人,因为他是打败“美帝”的第一个土八路。立功的人没有升职,养病的人反而升职了,这样一想,彭德怀当然就不服气了,对毛泽东心怀怨气。1959年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写信,很大程度也是来自彭德怀怨气的爆发。

不少人对此不解,毛泽东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彭德怀呢?这其实与毛泽东对接班人的思考与布局有关。【待续】

 

 

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信(2)

 

在分析毛泽东对接班人的思考与布局之前,先看一下毛泽东给彭德怀的待遇。现在很多人评论彭德怀是被冤枉了,是冤案,这些都是站在彭德怀的立场或者角度上来评论的。但是,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会有不同的结论。如果站在毛泽东的角度上来看彭德怀问题,又会有不同结论。

先从彭德怀的角度来看问题。首先,彭德怀对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很大的功劳,特别是战功。虽然在解放战争期间,林彪的战功比彭德怀大。但从红军时代开始的整个期间来看,彭德怀的战功要大于林彪。

彭德怀发动平江起义,创建红三军团,这些功绩都是林彪不能比的。而且彭德怀还有在抗美援朝期间的战功,这也是林彪不能比的。1955年评“十大元帅”时,基本是按照战功来评的。彭德怀排名第二,林彪排名第三,这是比较公平的。除了朱德比较特殊之外,排名第二的彭德怀,可以说是在军队中的战功第一位,这也是被人们一般公认的。

对于彭德怀的军事才能,毛泽东也是十分肯定和赞赏的。毛泽东曾赠诗给彭德怀:【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除彭德怀之外,其他军队将领都没有得到过毛泽东如此高的评价。

其次,彭德怀在生活上非常清廉,在男女关系上也非常正派,这是高岗等人远不能比的。彭德怀在生活的艰苦朴素方面,可以说在中共高层是第一位的。朱德曾在庐山会议上说:【彭总在生活方面注意节约,艰苦朴素,谁也比不过他。】

原国民党高官张治中,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都有较好的私交,后来投靠了中共,担任过不少名誉高职。在建国初期,张治中曾与彭德怀共事过,当时彭德怀任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张治中任副主席。1959年彭德怀被批判后,张治中曾写信给毛泽东替彭德怀说话。据张治中的儿子回忆:【彭德怀被打倒后父亲写的这封信,我印象很深,他写了一万多字的信为彭德怀讲话。父亲在信里讲彭德怀的生活非常简朴,对自己非常严格,洗脸水都不倒掉,留着接着洗脚。彭德怀艰苦朴素,他绝对不会反对您老人家。】

 

从“才”的方面来看,彭德怀有过人的军事才能,从“德”的方面来看,彭德怀也有很好的私德,可以说是“德才兼备”的人才,似乎是理应得到重用的。但毛泽东为什么不重用这样的人才呢?

其实站在毛泽东的角度来看,彭德怀虽有“德才兼备”的优点,却又有一个性格上的缺点,用毛泽东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刚愎自用,目空一切”。从毛泽东的立场来看,彭德怀这样的性格,不适合担当更重要的职务。关于彭德怀的性格问题,后面还要分析。

不过彭德怀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性格问题,他不认为自己有“刚愎自用”的缺点,反而认为是自己的优点。彭德怀对自己的评价是很高的,认为自己没有大的缺点,所以对没有受到重用,感到很不平。

 

从抗战时期开始,彭德怀在党内的地位就很高。在建国初期,彭德怀在党内的排名是第六位,仅排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这“五大书记”之后。因此,在任弼时1950年去世之后,要补缺一位书记,当时人们最看好的就是彭德怀。可令人意外的是,被补缺的并不是彭德怀,而是功绩和威望都远排在彭德怀后面的陈云。

1953年8月彭德怀从朝鲜战场回国后,主持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务,一般都应该由政治局常委兼任。在彭德怀之前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周恩来是政治局常委,在彭德怀之后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林彪也是政治局常委。因此,很多人认为,彭德怀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这件事,预示着他不久将升任政治局常委。

1954年彭德怀任国务院副总理并兼国防部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排名朱德之后的的第二位,这些都似乎给人们一个信息:彭德怀将在不久后的中共“八大”上,进一步晋升为政治局常委,进入中央决策圈。

可令人意外的是,1956年的中共“八大”上,除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原有的五位政治局常委之外,又增补了一位政治局常委,但这个人不是彭德怀,而是排名在彭德怀之后的邓小平。彭德怀的地位原地踏步了,在“八大”上丝毫没有向前移动。到1958年的八届五中全会上,再次增补一位政治局常委,但这个人又不是彭德怀,而是排名在彭德怀之后的林彪。

增补陈云和邓小平,彭德怀还可以理解为政治局常委采用“党指挥枪”的原则,不接纳纯军人干部。因为陈云和邓小平一直是政工干部,不是纯军人干部。可是林彪进入政治局常委,彭德怀就无法解释了。因为林彪和彭德怀一样,都是纯军人干部。

从彭德怀来看,他的才能不比林彪差,他的功绩更大于林彪,而且他的个人品德也好于林彪。不管是“德”、“才”、“功”,彭德怀都是超过林彪的。林彪凭什么超越他进入政治局常委,而他却进不去呢?这样一来,彭德怀心中的不平和怨气,就自然大了起来。

1958年5月的八届五中全会上,林彪进入政治局常委,升任中共中央副主席。1958年6月在中南海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有两个人提出辞职:一个是“反冒进”受到毛泽东严肃批评的周恩来,另一个则是彭德怀。政治局会议讨论后,否决了两人提出的辞职,决定维持现状。

1959年3月的上海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彭德怀再次提出辞去国防部长的职务,毛泽东很不高兴地对彭德怀说:“副总理兼国防部长,还不够吗?”彭德怀无语,暂时收回了辞职要求。

 

不少人认为毛泽东有意用林彪来“压”彭德怀,是怕彭德怀“功高震主”。从历史上的经验来看,这种说法似乎有一定道理。但这件事放在毛泽东身上,却并不符合事实。下面就此进行分析。【待续】

 

 

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信(3)

 

在中国历史上,大臣因为“功高震主”而篡夺皇帝大权的事情屡屡发生。比如后周时掌管禁军的大臣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逼后周皇帝柴宗训“禅让”,自己当上了皇帝,即宋太祖。不过大臣因“功高震主”而篡位,必须有一个前提:大臣的实力和威望要大于皇帝,这才有篡位的可能性。

后周时赵匡胤掌管着保卫皇帝的亲兵禁军,而当时的后周皇帝柴宗训是年仅7岁的孩子,由皇太后代理执政。一个老练的大臣,对付一个孩子皇帝和一个女人,当然很容易得手。如果当时的后周皇帝是一个年长有威望的皇帝,赵匡胤要想篡位就不太可能了。

彭德怀与毛泽东的威望相差很多,即使是在军队中,支持毛泽东的将领也是压倒多数。彭德怀要想发动兵变,像赵匡胤那样夺毛泽东的权,根本是不可能的。这点毛泽东本人也很清楚,他根本不会担心彭德怀搞“功高震主”篡位。

 

不过从另一方面看,毛泽东对彭德怀的担心还是有道理的。虽说毛泽东不必担心在自己生前,彭德怀会干出什么事来。但毛泽东担心自己死后,自己的接班人没有能力“制”住彭德怀,这样毛泽东的接班人就不能顺利接班了。

据当时的总参谋长黄克诚回忆说:【有一次,主席对彭德怀开玩笑似地说:‘老总,咱们定个协议,我死以后,你别造反,行不行?’】

彭德怀与刘少奇同岁,都比毛泽东小5岁。但与刘少奇不同,彭德怀的身体非常硬朗,不比毛泽东差,彭德怀活到毛泽东去世后的可能性很大。毛泽东对此当然也非常清楚,因此毛泽东才会对彭德怀说:“我死以后,你别造反,行不行?”

在毛泽东生前,彭德怀是没有实力“造反”的,而在毛泽东身后,那就很难有人制服得了彭德怀,彭德怀就有了“造反”的实力。大家知道,毛泽东对接班人非常在意,为了自己的接班人顺利接班,毛泽东必须在自己生前,把彭德怀先“解决”掉。

也许有人会说:毛泽东也可以让彭德怀接班呀。不过大部分人应该不同意这种看法。彭德怀打起仗来是一员猛将,但彭德怀只是将才,不是帅才,让彭德怀来领导国家,那是很危险的。

彭德怀的性格桀骜不驯,做事的风格霸道武断。有人称赞彭德怀反对毛泽东的个人独裁,其实彭德怀做事的作风,比毛泽东独裁得多,对下级动不动就骂,有时候甚至是不讲道理。比如当时的总参谋长粟裕,要写报告给毛泽东时,为了表示尊重彭德怀,在报告上面写“彭副主席并转呈中央、主席”的字样,彭德怀就发脾气说:“我不是你的通信员”;如果粟裕不转给彭德怀,直接把报告上报毛泽东,彭德怀又发脾气说:“你这是越级上告。”

彭德怀不仅骂自己的下级,就是对自己的上级,他也敢“发脾气”。周恩来与党内大部分高官的关系都相处较好,可是他与彭德怀的关系却不太好,彭德怀经常对周恩来发脾气。据原后勤部长邱会作在回忆录中写道:【周恩来说:“军队后勤工作和国务院有密切的关系,过去彭德怀就知道问我要钱,向我发脾气。现在你把军队的事情办好,让我省事放心了,就是对我很大的帮助。】

当然,彭德怀不仅敢对周恩来发脾气,就是面对毛泽东,他也敢当面发脾气。朱向前在《毛主席诗词的另一种解读》中提到:【在庐山会议,彭德怀的原话是这么说的:“在延安你操了我40天的娘,现在我操你20天的娘,不行吗?”】

【这是彭德怀对毛泽东说的,毛说:“在延安华北座谈会操了40天娘,补足20天,这次也40天,满足操娘要求,操够。”】

【我这个书上原话还有,这是经过中央文献审查了半年之后,这个话没有删掉,这个确实是当时的会议记录。大家想想,这个话说到这个程度,庐山会议为什么后来开到那样结果来,就是毛泽东没法下台了,彭德怀已经逼得他没法下台,所以这个事情你不把他搞定,不把他摆平就收不了场了。】

 

不过,把毛泽东与彭德怀的冲突,理解为单纯的意气用事,感情用事,这是不恰当的。但不管怎么说,彭德怀这样的人,只有毛泽东,才能用和平的办法制住他。如果换了别人,只有用粉碎四人帮的办法把彭德怀关起来,不可能和平地解决。

彭德怀死于1975年,只比毛泽东早一年。如果在毛泽东去世后,彭德怀还活着,恐怕就没有人敢给彭德怀平反了。把彭德怀放出来,谁能管得住他?因此,毛泽东不得不在自己生前,把彭德怀的问题解决掉,给接班人铺路。【待续】

 

 

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信(4)

 

 

为了深入理解毛泽东与彭德怀的矛盾,这里举一个张三和李四的通俗例子来说明。这里之所以要用张三和李四来说明,是因为这种矛盾很普遍,很常见的,不是仅仅局限于毛泽东与彭德怀两人之间的特殊矛盾。如果把张三换成毛泽东,李四换成彭德怀,就容易看出,毛泽东与彭德怀之间的矛盾冲突,其实也是一般人之间经常发生的矛盾冲突。

假如张三是一个公司的董事长,李四是这个公司的员工。李四的工作表现不错,张三对李四很重视,一直提拔他,直到升为技术总监。在这一段时间内,张三和李四的关系很好,两人没有矛盾。

过去毛泽东对彭德怀很重视,很重用,彭德怀也不辜负毛泽东的期待,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在这期间,彭德怀与毛泽东之间,也基本上没有矛盾

 

在李四升任技术总监之后,两人却发生矛盾了。张三认为,李四虽然很有能力,但他的能力最高只能当技术总监,所以再给李四升至技术总监之后,就不再给李四升职了。可是李四却认为,自己的才能很强,完全可以当总经理,希望继续升职为总经理。张三不再给李四升职,李四却希望继续升职,这时两人之间就发生矛盾了。

彭德怀从朝鲜战场回来,主管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之后,彭德怀就没有再继续升职了。在毛泽东看来,彭德怀虽然有很大的军事才能,但他只能管军事,不能管政治,最多只能当一个国防部长,不能进入政治局常委管政治;而彭德怀则认为,自己只当国防部长是屈才了,还希望进一步晋升进入政治局常委,成为国家政治的最高决策人物。这样一来,彭德怀与毛泽东之间,也就开始发生矛盾了。

 

张三和李四的矛盾发展下去,最后怎样解决呢?无非是五种结局:第一种结局是张三让步,提拔李四当总经理;第二种结局是李四让步,屈从张三的意志,继续当技术总监;第三种结局是张三和李四都不让步,李四主动辞职离开公司;第四种结局也是张三和李四都不让步,但是张三把李四从公司开除出去;第五种结局是李四联合其他人共同扳倒张三,换一个新的公司董事长,这样李四就有可能升任总经理,甚至有可能自己当公司的董事长。

毛泽东与彭德怀的矛盾发展下去,最后也是上述的五种结局:第一种结局是毛泽东让步,这似乎是很难的;第二种结局是彭德怀让步,从彭德怀的性格来看,这也是很难的。彭德怀的性格,不是能伸能屈,而能伸不能屈。要彭德怀让步,安分地继续当他的国防部长,似乎也是不太可能的。

 

如果是在天下大乱的时期,彭德怀还可能选择上述第三种结局的辞职离开。当年就有不少国民党的高官,因为对蒋介石不满,选择投奔共产党。可是天下统一之后,彭德怀要想选择第三种结局,已经是不可能了。这样一来,彭德怀与毛泽东之间的矛盾结局,只剩下上述第四种和第五种了。

前面提到,彭德怀与毛泽东的实力相差悬殊,彭德怀要想单独造反扳倒毛泽东,是不可能成功的。不过彭德怀可以联合其他人,群起向毛泽东发难,这样就会有一定的成功可能性。当然,这个可能性并不大,除非遇到极好的天时地利条件。因此,彭德怀与毛泽东之间的矛盾结局,可能性最大就是上述的第四种选择,毛泽东把彭德怀开除出去。

当1958年林彪升任政治局常委,超越彭德怀之后,彭德怀多次提出辞去国防部长。在毛泽东看来,彭德怀提出辞职,就是向自己施加压力,逼自己让步,逼自己提升他进入政治局常委。因此,毛泽东反问彭德怀:“副总理兼国防部长,还不够么?”

毛泽东这里其实也是明确告诉彭德怀,你最高就是这个职位了。如果此时彭德怀让步,不再有非分之想,安分当国防部长,这就不会有被打倒的结局。但彭德怀不是那种能够委屈让步的人,当毛泽东不肯让步时,彭德怀又会怎么想呢?

 

1959年,中国经济上发生了一定的困难,而彭德怀就在这个时候,给毛泽东写信了。在毛泽东看来,彭德怀的信有四大疑点,这些疑点将在后面分析。在这样的情况下,毛泽东就会认为彭德怀试图要用上述的第五种结局,来解决矛盾。

毛泽东认为彭德怀写信的动机,是试图趁着国家经济困难的天时,趁着众高官出席中央全会的时机,联合一批高官,共同向毛泽东发难,一举扳倒毛泽东。

彭德怀是不是有这样的想法,我们不得而知。但不管怎么说,从逻辑推理的角度来看,不能排除这样的嫌疑。因此,如果站在毛泽东的角度,他不得不做最坏的打算。因此毛泽东做出打倒彭德怀的决定,彻底解决两人之间的矛盾。

关于彭德怀写信的四大疑点,将在后面分析。【待续】

 

 

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信(5)

 

在分析彭德怀写信的疑点之前,有必要先提一下彭德怀这封信的原文。当年,彭德怀给毛泽东写的信,号称“万言书”。按照一般的理解,所谓“万言书”,应该有1万字左右,才能称得上是“万言书”。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彭德怀自述》书中,附了彭德怀这封信的原文。可是书中公开出来的彭德怀“万言书”原文,只有3500多字,不符合“万言书”的标准。

这里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彭德怀的信本来就只有3500字,被人夸大称为“万言书”;第二种可能是,彭德怀的信本来有1万字左右,但是出于某些原因,公开出来的版本删去了7000多字,只剩下3500字。

笔者认为,第二种可能性比较大。因为在1959年庐山会议批判彭德怀的时候,就称彭德怀的信为“万言书”。如果彭德怀的信有8、9千字,四舍五入一下夸大为“万言书”,倒也说得过去。可是把一封3500字的信,夸大说成是“万言书”,总让人感到说不过去。

不少人看了彭德怀信的原文后,说:“这封信没有什么问题呀。”但如果是上述第二种情况,得出这样的结论就为时过早了,因为有问题的部分,或许我们无法看到。所以,在分析彭德怀这封信之前,我们头脑中要有这样一种认识。

 

这里把《彭德怀自述》书中附的彭德怀信的转载如下:

【主席:这次庐山会议是重要的。我在西北小组有几次插言,在小组会还没有讲完的一些意见,特写给你作参考。

但我这个简单人,类似张飞,确有其粗,而无其细。因此,是否有参考价值请斟酌。不妥之处,烦请指示。

甲、1958年大跃进的成绩是肯定无疑的。

根据国家计委几个核实后的指标来看,1958年较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48.4%,其中工业增长了66.1%,农副业增长了25%(粮棉增产30%是肯定的),国家财政收入增长了43.5%。这样的增长速度,是世界各国从未有过的。

突破了社会主义建设速度的成规,特别是象我国经济基础薄弱,技术设备落后,通过大跃进,基本上证实了多快好省的总路线是正确的。不仅是我国伟大的成就,在社会主义阵营也将长期的起积极作用。

1958年的基本建设,现在看来有些项目是过急过多了一些,分散了一部分资金,推迟了一部分必成项目,这是一个缺点。基本原因是缺乏经验,对这点体会不深,认识过迟。

因此,1959年就不仅没有把步伐放慢一点,加以适当控制,而且继续大跃进,这就使不平衡现象没有得到及时调整,增加了新的暂时困难。但这些建设,终究是国家建设所需要的,在今后一两年内或者稍许长一点时间,就会逐步收到效益的。

现在还有一些缺门和薄弱环节,致使生产不能成套,有些物资缺乏十分必要的储备,使发生了失调现象和出现新的不平衡就难以及时调整,这就是当前困难的所在。因此,在安排明年度(1960年)计划时,更应当放在实事求是和稳妥可靠的基础上,加以认真考虑。

对1958年和1959年上半年有些基本建设项目实在无法完成的,也必须下最大决心暂时停止,在这方面必须有所舍,才能有所取,否则严重失调现象将要延长,某些方面的被动局面难以摆脱,将妨碍今后4年赶英和超英的跃进速度。国家计委虽有安排,但因各种原因难予决断。

1958年农村公社化,是具有伟大意义的,这不仅使我国农民将彻底摆脱穷困,而且是加速建成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的正确途径。虽然在所有制问题上,曾有一段混乱,具体工作中出现了一些缺点错误,这当然是严重的现象。但是经过武昌、郑州、上海等一系列会议,基本已经得到纠正,混乱情况基本上已经过去,已经逐步的走上按劳分配的正常轨道。

在1958年大跃进中,解决了失业问题,在我们这样人口众多的、经济落后的国度里,能够迅速得到解决,不是小事,而是大事。

在全民炼钢铁中,多办了一些小土高炉,浪费了一些资源(物力、财力)和人力,当然是一笔较大损失。但是得到对全国地质作了一次规模巨大的初步普查,培养了不少技术人员,广大干部在这一运动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虽然付出了一笔学费(贴补20余亿)。即在这一方面也是有失有得的。

仅从上述几点来看,成绩确是伟大的。但也有不少深刻的经验教训,认真地加以分析,是必要的有益的。

乙、如何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

这次会议,到会同志都正在探讨去年以来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并且提出了不少有益的意见。通过这次讨论,将会使我们党的工作得到极大好处,变某些方面的被动为主动,进一步体会社会主义经济法则,使经常存在着的不平衡现象,得到及时调整,正确的认识“积极平衡”的意义。

据我看,1958年大跃进中所出现的一些缺点错误,有一些是难以避免的。如同我们党30多年来领导历次革命运动一样,在伟大成绩中总是有缺点的,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现时我们在建设工作中所面临的突出矛盾,是由于比例失调而引起各方面的紧张。就其性质看,这种情况的发展已影响到工农之间、城市各阶层之间和农民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因此也是具有政治性的。是关系到我们今后动员广大群众继续实现跃进的关键所在。

过去一个时期工作中所出现的一些缺点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客观因素是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不熟悉,没有完整的经验。对社会主义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体会不深,对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没有贯彻到各方面的实际工作中去。我们在处理经济建设中的问题时,总还没有像处理炮击金门、平定西藏叛乱等政治问题那样得心应手。

另一方面,客观形势是我国一穷(还有一部分人吃不饱饭,去年棉布平均每人还只18尺,可缝一套单衣和两条裤衩)二白的落后状态,人民迫切要求改变现状。其次是国际形势的有利趋势。这些也是促使我们大跃进的重要因素。利用这一有利时机,适应广大人民要求,加速我们的建设工作,尽快改变我们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创造更为有利的国际局面,是完全必要和正确的。

过去一个时期,在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方面,也暴露出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这主要是:

1、浮夸风气较普遍地滋长起来。去年北戴河会议时,对粮食产量估计过大,造成了一种假象。大家都感到粮食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因此就可以腾出手来大搞工业了。

在对发展钢铁的认识上,有严重的片面性,没有认真地研究炼钢、轧钢和碎石设备,煤炭、矿石、炼焦设备,坑木来源,运输能力,劳动力增加,购买力扩大,市场商品如何安排等等。总之,是没有必要的平衡计划。这些也同样是犯了不够实事求是的毛病,这恐怕是产生一系列问题的起因。

浮夸风气,吹遍各地区各部门,一些不可置信的奇迹也见之于报刊,确使党的威信蒙受重大损失。

当时从各方面的报告材料看,共产主义大有很快到来之势,使不少同志的脑子发起热来。在粮棉高产、钢铁加番的浪潮中,铺张浪费就随着发展起来,秋收粗糙,不计成本,把穷日子当富日子过。严重的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容易得到真实情况,直到武昌会议和今年一月省市委书记会议时,仍然没有全部弄清形势真相。

产生这种浮夸风气,是有其社会原因的,值得很好的研究。这也与我们有些工作只有任务指标,而缺乏具体措施是有关系的。虽然主席在去年就已经提示,全党要把冲天干劲和科学分析结合起来,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看来是没有为多数领导同志所领会,我也是不例外的。

2、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使我们容易犯左的错误。在1958年的大跃进中,我和其他不少同志一样,为大跃进的成绩和群众运动的热情所迷惑,一些左的倾向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总想一步跨进共产主义,抢先思想一度占了上风,把党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作风置诸脑后了。

在思想方法上,往往把战略性的布局和具体措施,长远性的方针和当前步骤、全体与局部、大集体与小集体等关系混淆起来。如主席提出的“少种、高产、多收”、“15年赶上英国”等号召,都是属于战略性、长远性的方针,我们则缺乏研究,不注意研究当前具体情况,把工作安排在积极而又是稳妥可靠的基础上。

有些指标逐级提高,层层加码,把本来需要几年或者十几年才能达到的要求,变成一年或者几个月就要做到的指标。因此就脱离了实际,得不到群众的支持。

诸如过早否定等价交换法则,过早提出吃饭不要钱,某些地区认为粮食丰产了,一度取消统销政策,提倡放开肚皮吃,以及某些技术不经鉴定就冒然推广,有些经济法则和科学规律轻易被否定等,都是一种左的倾向。

在这些同志看来,只要提出政治挂帅,就可以代替一切,忘记了政治挂帅是提高劳动自觉、保证产品数量质量的提高,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加速我们的经济建设。政治挂帅不可能代替经济法则,更不能代替经济工作中的具体措施。

政治挂帅与经济工作中的确切有效措施,两者必须并重,不可偏重偏废。纠正这些左的现象,一般要比反掉右倾保守思想还要困难些,这是我们党的历史经验所证明了的。

去年下半年,似乎出现了一种空气,注意了反右倾保守思想,而忽略了主观主义左的方面。经过去年冬郑州会议以后一系列措施,一些左的现象基本上纠正过来了,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个胜利既教育了全党同志,又没有损伤同志们的积极性。

现在对国内形势已基本上弄清楚了,特别是经过最近几次会议,党内大多数同志的认识已基本一致。目前的任务,就是全党团结一致,继续努力工作。

我觉得,系统地总结一下我们去年下半年以来工作中的成绩和教训,进一步教育全党同志,甚有益处。其目的是要达到明辨是非,提高思想,一般的不去追究个人责任。反之,是不利于团结,不利于事业的。

属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等问题的不熟悉方面,经过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实践和探讨,有些问题是可以弄清楚的。有些问题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摸索,也是可以学会的。

属于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方面的问题,已经有了这次深刻教训,使我们较易觉醒和体会了。但要彻底克服,还是要经过一番艰苦努力的。正如主席在这次会议中所指示的:“成绩伟大,问题很多,经验丰富,前途光明”。主动在我,全党团结起来艰苦奋斗,继续跃进的条件是存在的。

今年明年和今后4年计划必将胜利完成,15年赶上英国的奋斗目标,在今后4年内可以基本实现,某些重要产品也肯定可以超过英国。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成绩和光明的前途。

顺致,敬礼!

彭德怀,1959年7月14日】

 

读了彭德怀的这封信,毛泽东自然会提出第一个疑点:主管军事的彭德怀,为什么要在经济建设方面,提出这么多意见?

作为常识,国家机构是有明确分工的。负责经济建设的主管部门,当时主要是国家计委,原来由高岗任主任。高岗倒台后,?

青松站2017-06-28 05:01:45
辛苦了
Beatusa2017-07-04 07:00:37
还有就是说在毛发言散会后,毛邀请彭单独谈,彭愤怒地拒绝了,当时引起了当时在场的所有人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