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辽宁舰
美国“外交学者”网站6月26日文章,原题:中国争取国际影响力面临五大挑战 对于任何崛起中的大国来说,确保和提升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是很正常和必要的,而“话语权”是实现多重经济和政治目标的可行途径。鉴于世界政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中国在争取其国际话语权时至少面临5个挑战,它们全都属于阻碍中国目标的重大问题。
首先,对崛起的中国存在固有的“原罪”的看法。这种先入为主的偏见视中国的崛起为一种异端,自然而然给西方主导的体系带来不确定性和不稳定。在这种观点看来,中国必须谋求且实际上一直在谋求在国际活动中更多的共性,比如提供更多的国际公共产品。对于中国来说,最终的事实可能证明“原罪说”不成立。
其二,对“基于规则”体系的强调。美国一直指责中国行为恶劣,如在东海和南海争端中,强调“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重要性。当然,这个秩序是二战后在美国的绝对领导下建立的。事实上,当前基于规则的秩序是排他性的,由美国的价值观和观念所主导。这种排他性恰恰是中国在争取国际话语权时应该予以消除的,但这将是场苦战。
其三,有一种现象笔者称之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虽然中国在许多社会经济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西方媒体的报道有时仍然对准个别人或事,然后有意放大到对整个中国的评论。这种情况在西方与中国存在矛盾看法的人权问题上表现特别明显。在人权话语方面,西方看到和重视个人或事,有时是出于政治考虑,而中国迄今更关注其国家大进步和成就。
其四,“以小欺大”的挑战。在世界政治上,一个大国可能会利用其更大的体量和能力欺凌小国。但也存在相反的情况——小国会利用自身的相对弱势,因为来自大国的反应会引起国际谴责。比如,南海争端中的几个小国逐渐巩固对有争议岛礁的占领,而中国仍然更为克制。随着中国谋求继续崛起,大国和小国对此的复杂反应都应成为重要的外交课题。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太多赞誉的危险。过度自信会有碍中国对自身地位和形象的真正和清晰定位,特别是在外界认为美国处于相对衰落,可能开始“撤退”,至少是从美国以前领导地位不受挑战的全球舞台撤退之际。事实上,美国仍谋求保住其领导地位,中国应清晰认识到其不断上升的能力与作为一个仍在崛起大国应负的责任之间的关系。(作者金凯[音],陈俊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