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1962年的中印边界战争,以印度惨败、中国撤军收场。尽管此后中印关系好转,印度却始终未放弃找个机会挽回面子的打算,在边境地区不断扩军、蚕食,两国边防军之间时常对峙,甚至大打出手。1987年,当中越边境轮战正酣之时,中印实际控制线东段西藏山南地区桑多河谷的擦枪走火,几乎使两国处于战争的边缘,第二次边界战争一触即发。
1987年“874”演习中行进在丛林中的中国后勤部队
处心积虑的报复计划
1960年代末,“卧薪尝胆”的印军精心制定了“防御作战”计划,试图加强实际控制线附近的军事实力,然而受制于国力、官僚机构的拖沓,直到80年代初,前沿各据点部队才部署到位,但通往这一地区的公路网络仍未建成。
1980年代初,正是有“铁娘子”之称的英迪拉·甘地第二个总理任期,得益于经济的起飞,印度在边境地区日趋活跃采取攻势。英迪拉下令检讨印度的安全角势,于1982-1983年批准了陆军参谋长提交的新军事计划,将军队推进到中印实际控制线上,加快中印争议地区国防基础设施建设。1983年,印度派遣情报人员前往后来发生争端的桑多河谷秘密侦察,并在实际控制线中方一侧建立了临时哨所。此后印度情报部门从未停止在河谷地区的活动,作为应对措施,1986年中国边防军在河谷地区建立了半永久哨所,印度举国沸腾。
1986年,继英迪拉担任印度总理的拉吉夫·甘地,任命公认的鹰派将领克里希纳斯瓦米·桑搭吉为陆军参谋长,批准了代号“棋盘行动”的大规模军事演习。调动陆军10个师、数个空军中队,演练战时如何快速将驻扎在阿萨姆平原地区的印军主动力部署到中印实际控制线附近。大量印军通过陆路、空中推进到中印实际控制线附近,与中国边防军对峙,两国关系骤然紧张起来。也就在这一年的年底,印度将非法侵占的“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由中央直辖区升格为邦,建立阿鲁恰纳尔邦,更使边境形势紧张。到1987年初,甚至有西方媒体预言,第二次中印边界战争即将爆发。
在两国关系紧张的大背景下,印度将1987-1988年度国防预算提高43%。为了进一步与中国在实际控制线附近对抗,以显示力量,印军又举行了新的演习——“猎隼行动”,继续向一线增兵。作为开端,3个步兵师被从印巴边境调往东部。印度空军部队也前出到北孟加拉、阿萨姆一线的机场,准备随时支援陆军。按照桑搭吉的计划,如果中国军队按照1962年的打法,再次利用轻装步兵迂回包抄,将遭到早已准备好的印军优势兵力的歼灭,在空军空袭西藏机场的配合下,陆军还将对实际控制线中国一侧实行有限反攻。桑搭吉的作战计划带有几分越南的影子,不久之前桑搭吉正好访问了越南,在他看来越南正是运用这样的作战方略成功抵抗了中国的“入侵”。
擦枪走火
由于中印实际控制线中国一侧地势险恶,每年12月到次年4月大学封山,后勤保障极其艰苦,前线半永久性哨所驻军都会撤回,定期的边界巡逻也会暂停,直到冰雪融化。1987年5月,按照惯例,西藏军区山南军分区某边防团副团长,率领一个巡逻分队前往实际控制线进行本年度的第一次巡逻。由于形势的紧张,从巡逻队的人员装备来看,实际中国军队还是有所准备的。整个巡逻队由一个步兵连配属一个骑兵侦察排、82迫击炮排、82无后坐力炮排、重机枪排组成,另有一个由一名副营长及作战参谋、侦察参谋、通信参谋各一人组成的指挥部,无论是火力还是人员是按照战时配备,足以应付小规模作战而不吃亏。
当中国边防军抵达桑多河谷时,夜幕已经降临,副团长遂命令就地宿营,第二天再前往河谷南端中印实际控制线附近的山口巡查。晚9时许,哨兵突然发现实际控制线山口附近出现火光和说话声。副团长立刻派侦察参谋带一个侦察组前往侦察,获知约有一个连的印军已经占据了河谷地区按照双方的默契应属中方的一个山头,此时正在加紧构筑工事。从工事构筑情况看,印军似乎也是初来乍到。副团长当即一面向军分区发电汇报,请求指示,但因不到联络时间,只得第二天早晨8点约定时间再联系;一面召集指挥部成员制定作战计划,于次日五点半出发武装开进,与印军交涉。
清晨6点左右,全部战斗人员部署完毕,指挥部再次与各战斗分队确认了作战计划。从侦察的情况来看,指挥部也意识到,印军是打算长期占据山头,蚕食中国领土,交涉成功可能性极小,在边境形势紧张的大背景下,极有可能擦枪走火。一旦开战,他们任务就是攻占山头,并坚持到增援部队抵达。请示军分区得到的命令也是,绝不打第一枪,但一旦印军开枪要坚决还击,不能吃亏。
8时许,副团长命令副营长带侦察参谋及3名侦察员、1名电报员、1名翻译,前往高地与印军交涉,要求印发撤出。副营长耐心交涉,印军却蛮横无理,以下下流手势和语言侮辱中国谈判军人,甚至以枪口对准中国军人。谈判无果,在后方通过步话机实时参与谈判的副团长,命令谈判人员撤回。在撤回过程中,印军士兵突然向中国军人涉及,事后印军的解释是走火,副营长当场中弹,后因流血过多牺牲,战斗由此打响。
由于中方准备充分,作战部队提前部署到位,仅用半小时即攻占山头,击毙印军13人,俘虏8人,中国边防军4人牺牲、11人受伤。占领山头后,中国边防军并未追击,立刻修整工事转入防御,以应对印军更大规模的反击,坚持到援军的到来。获知擦枪走火的山南军分区马不停蹄逐级向西藏军区、成都军区、总参汇报,西藏军区驻亚东的山地步兵53旅受命支援。
此后的几天里,印军数次发动反攻,都被击溃。到第三天,53旅携带重武器赶到,双方开始武装对峙,并不断向前线集结部队,西藏军区在桑多河谷设立了前线指挥所。到冲突爆发两周后,印军已在这一地区集结了两个师共7个旅,装备大量的坦克、火炮。中国军方判断,印军有扩大、升级战争的可能,驻藏部队相对于一线印军已处于绝对劣势,遂以演习为名,征调内地野战军入藏。
根据总参作战部命令,成都军区13集团军、兰州军区21集团军、济南军区54集团军下达预先集结号令,准备入藏参与边界作战,13军149师、37师、21军61师、54军160师作为第一梯队入藏,成都军区在西藏设立前进指挥所,并由前进指挥所组织参战部队指挥员前往前线勘察道路、地形;预定冲突爆发半个月后,组织师一级指挥员乘飞机抵达前线勘察,领受作战任务。6月,团营级指挥员抵达前线,组织勘察地形,领受作战任务,149、37师先后部队同期抵达前线。
按照中央军委“保持克制,坚决反击”的作战方针和指示,成都军区前指决定:以13集团军指挥山地步兵52旅、37师和160师在瓦弄和巴普卡方向作战,准备歼击位于该方向的印军第2师,以西藏军区前指指挥53旅、149师和21师,在德让宗至拉鲁地段作战,准备歼击印军第4师,相机打击印军第17师。要求部队在6月底完成集结和准备,7月作为战役开始的初步时间,待第二批作战部队到达后就开始发起进攻。战役以歼灭印军前线两个主力师,收复藏南争议土地为目标,一举解决我方主张的领土边界。
印度军方原本认为,中国当时正与越南爆发边界冲突,难以在西藏方向再开战端,因而有恃无恐。但当中国精锐野战军由内地入藏后,印军认识到局势的严峻,大战一触即发。印度国内展开激烈争论,难以就是否开战达成一致,苏联也表示不支持开战,希望印度与中国谈判,寻求外交途径解决争端。苏联还向中国派出特使,表示会尽力制止印度的战争行为。种种考虑之下,印军主动撤退,脱离与中国军队的接触。而中国出于后勤保障、对越作战考虑,也中止了作战计划,撤回驻军,并向印方交还了战俘及战死人员尸体。一场大战就此消弭,中国也失去了一次收复藏南国土的机会。
1988年12月,拉吉夫·甘地访问中国,寻求缓和两国关系之道。1993年,中印签署保持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和平与安宁的协定,这场争端才真正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