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17-07-07 18:58:09

中国计划在2018年推出海上发射服务

2017年07月06日 21: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7月6日电 (记者 张素)记者从6日在北京举办的长征商业发射用户大会上获悉,中国计划在2018年推出海上低倾角发射服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宇航部副部长唐亚刚在会上介绍这一消息。他说,这项发射服务将面向商业用户,对于低倾角卫星来说“将是比较划算的发射方式”。

  据介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计划推出的海上低倾角发射服务,将使用基于成熟技术和产品研制的固体运载火箭,针对发射倾角在0至10度的任务需求。发射轨道最高为距地500千米,发射载荷质量最大约500千克。

  发射倾角是指卫星发射方向与赤道的夹角,卫星达到最小轨道倾角即所在发射场纬度。目前中国四个发射场中纬度最低的是位于北纬19度的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地点距离赤道越近,运载能力损失越小。”唐亚刚解释说。

  1995年,来自美国、俄罗斯、乌克兰和挪威的四家公司共同投资海上发射公司(SeaLaunch),旨在利用移动海上发射平台,在赤道水域使用专门改进的天顶—3SL运载火箭发射商业有效载荷。该公司在1999年3月发射了首枚火箭。海射公司使用的是液体运载火箭,但因经营不善,一度申请破产。

  唐亚刚说,相对液体运载火箭来说,固体运载火箭对于发射设施的要求较低,“对普通的万吨级货船进行相应改造,就可以进行发射”。他表示将在年内开展试验。

  此次大会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举办。该公司是中国政府授权的从事商业发射、卫星系统以及空间技术合作的商业机构。(完)

据新华社7月6日报道,针对国际商业用户的需求,我国长征火箭正开发基于固体运载火箭的海上发射服务。

长征火箭预计明年可进行海上发射

昨天,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长城公司”)举办的长征商业发射用户大会上,长城公司副总经理付志恒说,近年来,许多地处赤道地区的国家对发射近赤道、低倾角卫星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发射这类卫星,离赤道越近,运载能力损失越小,发射成本越低。因此在靠近赤道的海上进行火箭发射,成为许多航天强国争相开发的一种发射模式。

付志恒 图片来源:中国航天工科技集团公司官网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宇航部副部长唐亚刚表示: “对于海上发射,我国目前已有明确计划。”海上发射在技术上并不困难,海上发射平台可由万吨级的普通货船加以改造,火箭则采用对发射设施依赖较少、目前技术较成熟的固体火箭。

中新社援引唐亚刚的话说,长征火箭今年将进行海上发射的关键技术试验,预计2018年就可以面向国际商业用户提供这种发射方式。届时,长征火箭可将500千克的卫星送到轨道倾角为0到10度,高度为500公里的轨道。

这“将是比较划算的发射方式”,因为目前中国四个发射场中纬度最低的是位于北纬19度的文昌航天发射场。由于离赤道越近,运载能力损失越小,发射成本越低,“因此我们要推出海上发射服务,发射地点更为灵活,能有效降低发射成本。”

唐亚刚 资料图

唐亚刚还介绍说,针对国内商业航天不同用户需求,一院提出了“顺风车”“专车”“班车”等多种解决方案。他说,以前的商业发射以搭载发射为主,好比“顺风车”,但搭载卫星要受制于主星。为此,一院用一些低成本火箭作为“专车”,让用户能有专属发射计划,满足轨道和验证发射需求。此外,还针对院校的小微卫星采取“班车”化发射,只要满足火箭的发射时间和轨道,就把卫星带上天。

不因偶然丧失信心,用户信赖长征火箭

近年来,作为中国高新技术在国际市场上的一个金字招牌,长征火箭主动进入国际市场,深度参与国际竞争。据付志恒介绍,截至目前,各型号长征火箭已累计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商业发射60次,其中搭载发射服务14次,凭借高可靠性的品质,在国际商业航天市场享有很高声誉。

在会上,作为长征火箭的用户之一,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谢涛表示,航天领域有高技术,更有高风险。业内对航天的高风险有充分的理解,因此并不会因为偶然出现问题就丧失信心。

 “过去十多年,长征火箭是市场上表现最好的火箭之一,目前来看,国内外市场对中国长征火箭很有信心。” 长城公司副总经理付志恒说。

此次大会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举办。该公司是中国政府授权的从事商业发射、卫星系统以及空间技术合作的商业机构。

长十一火箭有副“黑色铠甲”

发布时间 : 2016-12-23     来源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新闻中心

  古时战士出征通常都有铠甲护住身体重点部位,前不久出征太空的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简称“长十一火箭”)也有一副“黑色铠甲”,护住怀中的卫星,挡住征途中的凄风冷雨。

  这副“黑色铠甲”就是火箭的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整流罩,与其他火箭的整流罩不同,长十一火箭的整流罩有更多的创新元素。

  长十一火箭的铠甲坚硬又轻便

  不管是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还是长征五号、长征七号等新一代运载火箭,整流罩都是采用金属框和金属桁条结构。金属框就像是纬线,桁条就像是经线,横竖相交,支撑整流罩结构,为有效载荷打造一个密闭安全的运输环境。

  而长十一火箭的整流罩却另辟蹊径,采用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这种黑色的全新整流罩不仅刚度和强度大,重量也很轻。

  据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整流罩主管工艺张振宇介绍,最初长十一火箭的整流罩也和其它火箭的结构一样,但由于它的直径太小,金属结构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变形,装配时,千斤顶都无法修正。后来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整流罩研制出来,不仅解决了装配难题,还增强了性能、提高了载荷。

  生产精度提高一倍

  关注火箭结构的人都知道,火箭整流罩分瓣来生产,最后锥段和柱段通过转接框来连接。

  长十一火箭飞行速度快,整流罩作为运载火箭首当其冲的部件,要承受各种复杂外力作用,而长十一火箭的整流罩却只分成两个半罩生产,是锥柱一体的结构,性能更高。

  张振宇说,火箭性能提高了,生产制造的难度也提高了很多,相比于液体火箭部段组合的方式,生产精度要比原来提高一倍。

  外层“防热衣”不走寻常路

  通体黑色的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整流罩制成了,而液体火箭常用的软木贴片防热衣却不能满足长十一火箭的热环境需要。

  原来,液体火箭的整流罩都是在“钢筋铁骨”外面贴一层软木贴片,再在外面涂上防护漆,就足以应对飞行过程中的种种冲击,但长十一火箭却不能选择这款防热衣。

  据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防热涂层专项主任工程师左瑞霖介绍,长十一火箭的热环境更严酷,且需要长时间保存,软木贴片没有那么高的热防护性能,且不利于长时间保存。为此,长十一火箭采用液体火箭尾部等常用的防热涂层,在整流罩上系统喷涂。

  左瑞霖说,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为此开展了自动化喷涂工艺研究,将涂层厚度均匀性的累计波动值降低了一半,涂层减重达15%至30%,热防护效能更高。

  如今,长十一火箭飞行成功了,更多创新元素的必要性和可靠性再次彰显,后续,各种民用小卫星任务还将接踵而来,长十一这枚“亲民”的火箭必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精彩。

 

长征-11具有较强的多星发射任务适应能力,可提供国际通用小卫星标准接口,包括包带、点式连接、立方星释放机构、轻型包带等;提供数十路不同类型的卫星解锁释放信号,供电能力覆盖毫秒至数十秒、毫安小电流至安培级大电流,满足火工品解锁、电磁驱动解锁、热刀熔断式解锁、记忆合金式解锁等常用解锁机构的需求。其遥二发射的卫星接口有Φ660型包带、机械式轻型包带、PSL立方星释放机构等。

目前我国在微小卫星领域中,卫星星箭接口尚没有统一的标准,每颗卫星的星箭接口均由星箭双方协调确定,从而导致我国的微小卫星分离方案多样、星箭接口差异较大、技术继承性和延续性较差,所以其系列化标准化工作还有待行业共同努力探索。

根据国际微小卫星接口发展情况,长征-11型号将重点推动微纳卫星接口的系列化和标准化,不仅可适应相关接口,也可提供立方星释放机构和轻型包带等标准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