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影2017-08-12 10:28:57

2017-08-09 薛理泰 新视角NPF

 

新视角NPF摘要:

 

朝鲜核试验场离开平壤最远,却密迩中国边境。朝鲜财政捉襟见肘,核技术又相对落后,一旦发生严重事故,必然对东北造成核污染。谚曰:要避免火灾的重大后果,占得机先的办法是“曲突徙薪”。火灾发生后,民众全力抢救,以致“焦头烂额”,对于火灾造成的重大后果,毕竟无济于事。由此可见,既然做不到“消祸于未形,防患于未然”,则中国对朝核问题的政策底线之一,即“朝鲜的核活动决不可对中国东北造成任何污染”,不免流于徒托空言。

 

作者薛理泰系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科学家。本文为《朝核危机之走向及对策》第二部分,相关文章:薛理泰:朝鲜加速研制洲际核导弹的真正企图,或是武力统一半岛!。本文为钝角网(www.dunjiaodu.com)独家稿件,转载需获授权,引用须注明来源。

 

  平壤欲遏制美国颠覆朝鲜现政权的冲动乃至行动,拥有火星-12核导弹足矣,又何必孜孜矻矻地加速研制远程乃至洲际导弹呢?这一关键性的问题,北京、华盛顿似乎都没有获得正确的答案。

 

  笔者认为,一言以蔽之,平壤极有可能认为,设若洲际核导弹部队成军,则可以釜底抽薪,在平壤尝试以武力统一半岛之际,杜绝华盛顿诉诸军事干涉的决策。金氏政权有此企划,自不待于今日。

 

  据朝鲜劳动党前书记黄长烨称,金日成1958年视察地下兵工厂时,强调有了核武器,首先可以镇住韩国,更是防止美国干预的手段。当年仅是金氏的念头,如今核导弹就手,就可能是年少气盛的金正恩有朝一日实施其胸中“宏图”的有力手段了。

 

半岛“生乱生战”势所难免

 

  自从核弹面世以来,以其巨大的杀伤能力,两个核武器国家连大规模边界冲突也没有发生过,遑论发生一场全面战争。印、巴两国发生过三次大战,而在1998年两国相继拥有核弹以后,再没有发生过大规模边界冲突,即是例证。

 

  平壤掌握了核导弹,自保政权不受外力颠覆,应该不成问题。可是依然不罢手,全力以赴,直奔洲际核导弹的既定目标而去,显示平壤志不在小。

 

  火星-14洲际导弹遵循了中国从东风-3导弹发展到东风-4导弹的技术路线。如果朝鲜解决了相关的结构问题,再次改良的火星-14洲际导弹即可打击美国纵深的人口中心了。

 

  朝鲜拥有洲际核导弹以后,必然对东北亚政治格局构成巨大的冲击,涟漪所至,会遍及全球。举其荦荦大端:

 

  其一,朝鲜洲际核导弹的打击目标,自然是美国本土人口稠密地区,美国对之不可能掉以轻心。特朗普本人及其决策层中的多位人士,均主管过跨国大公司,多年历练下,养成浓烈的“高风险,高回报”的对赌心理,并擅于在应对危机时拍板作决策。今后华盛顿与平壤进行战略博弈时,立足于东北亚变局,将历届美国政府均未采取的激烈手段付诸实施的可能性,不宜排除。

 

  华盛顿固然不会仅为了颠覆平壤政权而陷朝鲜周边美国驻军于险境,然而,在美国本土人口稠密地区受到朝鲜核打击的威胁的紧急情况下,则“两害相权取其轻”,完全可能孤注一掷,对朝鲜先发制人,发动犀利的军事打击。

 

  美国对朝核问题已经隐忍25年了。按照决策科学的规则,美国不对朝鲜发动军事打击则已,倘若发动打击,则在国际社会纵横捭阖进行协调之余,必然发生在朝鲜洲际核导弹形成实战能力之前。

 

  况且美国拥有瘫痪朝鲜核武力的军事手段。即美军在对朝鲜指挥、控制、通讯、情报体系实施压制性摧毁之余,以军机、无人机监视公路交通,发现朝鲜导弹三用(运输、起竖、发射)车,即予以摧毁。如此,朝鲜核导弹只能隐藏于深山的水平巷洞中,自保有余,却不足以还击,无补于战局。

 

  其二,金正恩应对国际危机的政策僵硬,远不如其父金正日的灵活性和周延性,连其父遗留的与北京友好的关系也弃之不顾。设若一场国际军事危机降临,金正恩留给国际社会的回旋空间太窄小。笔者往年执笔谈论朝核问题的未来走向时,既已指出若其固执不改,险恶的局势难以转圜,难免导致高度的爆炸性,诚所谓“上得山多终遇虎”矣。

 

日本核武装 来日大难

 

  其三,一位日本航空自卫队将军说过,一旦朝鲜掌握了洲际核导弹,以此为护符,可能以加州为筹码,挟持美国对朝鲜的冒险行为袖手旁观,可见日本不能盲信美国对日本的安全承诺。日本手上的核武器才是确保本国安全的最可靠的手段。日本战略界对朝核问题的底线的认知,略见一斑矣。

 

  姑且不论朝鲜是否拥有氢弹和洲际导弹,纵使朝鲜核武库储存了四五十枚核弹,就可能触发日本着手制造核武器。以日本储存的核燃料之多,科技、工业基础之扎实,财政能力之充沛,一旦作出了制造核武器的政治决定,不多年即可拥有数百枚核弹。

 

  在公认的核大国中,中国早已处于核包围圈中,战略态势恶劣。日本拥有核导弹以后,不但在美国心目中亚太地区政治格局丕变矣,而且环绕中国的核包围圈的环境更加险恶。

 

  暂且不说日本走上核武装,可能促使韩国、台湾步其后尘,日本首先就可能将其核威慑能力引伸至台海争执,这可以未卜先知。尤有甚者,由于日本国土纵深小,半数以上人口和大部分社会财富集中在大東京、京阪神、中京等三大都會圈,在对方发动第一次核袭击时,即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可见日本在与强国的一场核对峙中,陷于要么首先使用,要么永远丧失核反击的手段的尴尬境地,因此日本可能按捺不住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冲动。

 

  综上所述,如果在可以预期的将来,国际社会仍然无从达成半岛无核化的目标,则北京不能容许半岛“生乱生战”的期望,不免化为梦幻泡影。至于北京呼吁朝鲜暂停导弹和核技术试验,作为交换,美国和韩国停止一年一度的联合军事演习,恕笔者直言,也是一厢情愿。此无他,盖平壤、华盛顿均志不在此耳。

 

  此外,朝鲜核试验场离开平壤最远,却密迩中国边境。朝鲜财政捉襟见肘,核技术又相对落后,一旦发生严重事故,必然对东北造成核污染。谚曰:要避免火灾的重大后果,占得机先的办法是“曲突徙薪”。火灾发生后,民众全力抢救,以致“焦头烂额”,对于火灾造成的重大后果,毕竟无济于事。

 

  由此可见,既然做不到“消祸于未形,防患于未然”,则中国对朝核问题的政策底线之一,即“朝鲜的核活动决不可对中国东北造成任何污染”,不免流于徒托空言。

 

“斩首行动”似不可行

 

  近两年国际上关于美国将对朝鲜实施“斩首行动”的说法甚嚣尘上。“斩首行动”是一个军事术语,指用巡航导弹和精确制导导弹对敌方进行军事打击,通过精准打击,首先消灭对方的首脑和首脑机关,彻底摧毁对方的抵抗意志。

 

  “斩首行动”的要素是快速、精确和内应。这一思维符合中国 “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的谚语。然而,美国对朝鲜实施“斩首行动”的难度很大。

 

  首先要打破战略思维的障碍。自从核武器问世以来,以其超大规模的毁伤力,制约着军事行动的性质,这就是两个核武器国家之间没有爆发过战争,连大规模边界冲突都没有发生过的缘故。对一个核武器国家动武,定点铲除现实的或潜在的核威胁,毕竟至今世界上还没有先例。鉴于朝鲜拥有了核武器,美国确实感到形格势禁,要实施“斩首行动”,先要破除这层心理障碍。

 

  其次,则是技术层面的考量。美国真要动手,对袭击金正恩并清除朝鲜核武器和核设施,在排兵布阵时均需要周详计划。在时间节点上尤须审慎,既不能过迟,要赶在金正恩下最后的决心之前,以避免平壤抢先动手按下核按钮;又不能太早,以致丧失了遵循外交途径解决难题的或许还存在的机会。此外,在实施“斩首行动”时,是否要同时清除朝鲜核武器和核设施?又如何才能避免诸如核爆炸、核污染的严重后果?

 

  最后,在核战略理论上有一种观点,即一个核大国对实力远逊于本国的一个核武器国家动武,也不宜消灭那个国家的最高决策层,原因在于此国决策层在最后可以命令本国军队停止无谓的抵抗并出面与对方谈判。否则,此国军队可能诉诸极端手段,因而不利于早日结束战争。这一层考量可能也适用于美国处理朝核问题时的决策思维。

 

  现在朝鲜核打击部队还处于金正恩的强力控制之下,一旦金正恩遭遇不测横祸,朝鲜核打击部队就会失控乃至疯狂了。接下来会发生何等状况,谁都无法预测。

 

  总之,“斩首行动”似乎不可行。即使美国对朝鲜动武,“斩首行动”亦仅属于整体军事打击的一部分。单纯对朝鲜首脑采取“斩首行动”而不涉及重大的军事行动的可能性甚小。

 

(全文未完,更多精彩,请登录钝角网www.dunjiao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