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sky2312017-12-28 00:43:32

基于日本一贯的投机性,三十年内中国不要相信日本的和解善意

不同于前几年中日政冷经热的局面,2017年下半年的东京政要们正在不顾一切的向北京展示其亲善态度。北京时间12月26日,日本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在中国发表演讲时,不仅称当前的中日关系“正在改善的道路上直线前进,只要继续努力,国民感情将切实改善”,还提到了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构想,并强调“凭借其产生的叠加效应中日将能共同发展”。这种近乎于破冰的态度让北京十分满意,也让分析家们开始重新评估2018年后的中日现状。必须承认,以安倍为首的自民党核心对于中国的态度已经有过几次标志性的转变,这其中最为突出的莫过于他在9、10月之交的日本人心浮动之际,竟在解散众议院的当天就前往中国大使馆参加国庆酒会,进而以祝贺“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的名义和中国总理李克强互致贺电。伴随着中日自2012年钓鱼岛风波后暂时中断的高层往来在他手中恢复,东京高层集体转向北京的态度已经一目了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安倍及其幕僚早在6月前后就有过改善中日关系的念头。安倍在6月5日就曾发表讲话,不仅言及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构想,更表示“若条件成熟将进行合作”。在自民党已经稳固大权之际,安倍如能在对华外交上继续得分,这就能为其赢得内政外交上的平稳环境,并使之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前保持一个中日回暖的小阳春。但问题在于,当下向北京俯首大谈其“亲善”的日本可能已经不像钓鱼岛危机前后那样具备经济上的冲劲和相应实力了。而就日本当下的局面来说,奥运会前的列岛也的确提不起精神。日本的骄傲撑不起日本的头颅 毕竟,安倍上台至今,日本的增长停滞困扰着民众,“安倍经济学”的政策指向、政策暗示和政策行为,并不能坚定民众对经济的信心。身为经济动物的日本已经因经济疲弊难以打起精神,日本国民也没有因奥运会的再度到来而精神大振。被视为“国粹”的日本制造等也变得不堪一击起来。目前,日本在经济、文化领域的缺口打击着国民的意志。日本第三大钢铁制造商神钢集团的造假风波于10月8日爆发后,这场卷入六千家企业,牵涉汽车、铁路、航空等领域的风波就让外界从此对“日本制造”另眼相看。此后,日本五大建筑商之一的“大林组”揭开了日本“新干线”工程长期以来的官商勾结阴谋,也让外界侧目。当日本引以为自豪的“新干线”铁路在12月20日出现关键部件断裂事故后,“日本制造”在2017年最后三个月里的集体崩坏是引人深思的。相比之下,日本人的精神世界也同样受到了类似的冲击。尽管在上半年时,安倍等东京要人在日本“国技”相扑上推出了一位日本“英雄”,新任横纲稀势之里宽。安倍还亲自在自民党干部大会上表扬过此人的“勇敢拼搏”精神,号召党员干部向其学习。但这位在体育界被嘲讽为“速成”的横纲在下半年的比赛中就表现糟糕。日本相扑协会愤而对其加以警告,威胁如不能拿出好成绩,就要勒令其退役。这样一来,尽管日本仍然雄踞世界第三经济体的位置,但该国经济乏力,国民缺少刺激的现状也是一目了然的。正是相扑、高铁、制造业在内的日本“国粹”不断出现名不副实的缩水、造假等行为后,单靠日本自己可能已经独木难支了,东京已经到了需要寻找外援的时候,这也成了某种“中日亲善”的良机。

但从更长远的角度看,未来三十年,中国都不能轻信日本的和解善意。这主要基于日本对华态度转变一贯的投机性。

不只是个别人对日本的和解善意感到困惑。美国退出后扛起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简称:TPP)大旗的是日本,努力为美国撮合印太战略的是日本,对台湾勾勾搭搭的也是日本。前两年对于中国成立亚投行还坚决抵制对“一带一路”颇有微词的是日本,与印度联合推行“海丝之路”“海茶之路”的也是日本。日本突然之间开始转向,要与中国合作“一带一路”,这是不是很讽刺?到底发生了什么?一方面,不能低估中美关系向好对日本的影响。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赞不绝口产生的地区效果绝对是非凡的。当年尼克松(Richard Nixon)访华之后,日本时任首相田中角荣急匆匆要与中国建交,就已经展现了日本在对华外交上的被动。前不久特朗普访华对日本的震撼绝对不亚于当年尼克松访华。 当日本还在继续推进前美国领导人主张的围堵中国战略时,特朗普对华态度的急转弯令安倍措手不及。安倍深知在给美国经济利益方面,中国远远超过日本。特朗普这样的商人难免不会拿日本利益作交换。与中国缓和关系是日本为了避免战略被动而做出的选择。另一方面,日本对华示和更大程度上是不安和焦虑。作为一个民族性格充满矛盾的民族,日本只服从和崇拜强者。古代的日本曾崇拜中国唐朝,二战后日本屈膝于世界霸主美国。现如今当日本发现美国已经不是唯一的强者,西方文明的主导地位有所下滑,中国可能在未来是最大的强者时,日本面临的是选择的不安与焦虑。日本经济增长停滞多年,制造业乃至科技领域都在走下坡路,日本产品的国际声望也遭到重创。资本都是逐利的,作为一个经济驱动的国家,日本很难简单从政治层面拒绝“一带一路”带来的经济红利。日本可能已经认识到中国是那个未来经济体量几倍于日本的国家,只是还没有到全面调整对华姿态的程度。与美印合作是日本这个一直以来对中国抗拒怀疑的国家所做的防备。

任何一个国家都期望拥有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日本在长期的历史时期对中国不信任本能地抗拒中国。日本为摆脱岛国局限当年做出侵略中国的打算,是受制于自身困境在寻求发展道路上的极端选择。1984年3月,中国当时的领导人邓小平在北京会见日本领导人中曾根康弘时说,“把中日关系放到长远角度来考虑,来发展,要永远友好下去,这件事超过了我们之间一切问题的重要性。”这是对日本天然对华怀疑不安有清醒认识之后做出的判断。中日关系的复杂性、改善的艰巨性远超其他国家关系。日本的国民性中国无法改变,除了完全崛起,倒逼日本认清世界大势,北京别无选择。归根结底,目前中日两国实力的差距,还没有扩大到能让中日关系产生质变的地步。中共十九大刚刚宣布中国未来30年的战略目标,即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后,将先用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用15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就是说,未来30年,中国希望能够全面崛起,真正实现现代化,成为世界强国。如果未来30年中国的战略目标能够如期实现,那么日本彼时应该也能够找到自己的国际位置,而中日之间是否“和解”也就不再是值得讨论的问题,日本自然会与中国和解。只要中国全面崛起的愿景还没实现,日本就不会真正对中国“低头”。日本现在对华态度的转变只是一种应激反应,而不是真心的“友情”。所以,无论中日关系的回暖看上去有多么恳切、能持续多久,中国都应该保持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