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中国虽然宣布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并没有真正派出军队作战。真正为一战做出重大贡献的,是14万中国劳工。
而他们,却被西方政府从历史上抹去了近100年。
上个月,在纪念一战结束99周年之际,英国第四频道电视台播出了一部关于中国劳工的纪录片——
《中国劳工兵团:英国被遗忘的军队》。
纪录片只有50分钟,但每一分钟都让人震惊又心痛。
一战时,盟军节节败退。丘吉尔认为,如果找不到更多人力,很有可能战败。
那时的中国山东威海卫被英国占领,身强体壮的山东汉子作为廉价劳动力吸引了英军的注意。因为当时中国还是中立国,所以对中国劳工的招募是秘密进行的。
劳务合同的第一条就写明了是民用招募,劳工不参与战争,所处环境安全。
一天一法郎的工钱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报名,没有人知道他们将要面对的是什么,没有人知道他们走进的是一个怎样残酷的谎言。
因为英国人觉得中国人名很复杂难记,所以录了每一个报名者的指纹,做了有唯一编号的手环。
从此,这些有名有姓有尊严的劳工在西方人眼中就成了一个又一个冰冷的代码。
那时候交通还不发达,从中国到英国,需要四个月。因为招募的劳工是秘密的,所以很多劳工甚至是搭乘货船去的英国。
恶劣的船舱环境和生活条件,让700多人染上疾病,死于途中。
到了英国后, 这些劳工就被安排做最苦最累最脏最危险的活:把物资从后方运到前线,修铁路,挖战壕,清除地雷、维护坦克……
每周七天,每天工作10个小时。日日夜夜,无休无止。
最痛苦的,是西方的雇主们并不会把他们当做有尊严的人来看待。
那时的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被西方任意践踏的,不仅有领土,更有尊严。在西方人眼中,中国人是劣等的种族,是次级的物种,“西是西,东是东,绝不会相遇”。
在发现的照片里,中国劳工衣着简陋,而外国军人穿着制服。仅从衣服上,就能看出西方人营造的等级距离感。
中国劳工明明是被骗来帮盟军作战,却从不被盟军当盟友看待。当中国放弃中立成为盟国后,中国劳工的境遇反倒更糟了。
14万中国人,远渡重洋,远离家乡,本以为是去打工赚钱,没想到却被逼上了最残酷的战场。
冒着生命危险拼死拼活的他们,该是多么绝望,又多么思念故乡。
每一年,他们只能在三天的年假中以传统的方式过春节。快乐对他们而言,稀有又短暂,照片中的他们苦中作乐,让人看得心酸。
战争胜利,所有战胜国都在享受胜利的喜悦。只有中国,本想以盟国的身份谋求独立,却在凡尔赛会议中被盟国出卖给了日本。
但也正是盟国的背信弃义,逼迫中国走上了和西方国家不同的道路,社会主义开始萌芽并壮大。
战争胜利后,盟军都撤离了欧洲战场,但中国劳工却不能回家,因为三年合同还没有到期。
中国劳工被安排去处理战争的烂摊子:处理实弹、处理尸体残骸、填埋弹坑……每一天都恐怖又危险。
因为生活条件和工作性质的恶劣,一些中国劳工开始反抗,却被警卫开枪打死。杀中国劳工的事甚至不用向上面汇报。
中国劳工在西方人看来就像是随意处置的狗,他们墓碑上的“虽死犹生”“鞠躬尽瘁”显得无比可笑。
这些被骗上战场的中国劳工不仅没有尊严,更没有本属于他们的荣耀。
在历史上。他们被西方政府从历史上抹去了100年。
在为纪念一战创作的战争众神的超长画作中,中国劳工被抹去,取代他们的,是最后才参战的美国。
在原作中,只剩一个蹲在美军脚边的中国劳工。而在1959年的修复中,这仅存的一个劳工也被从画中抹去了。
一战结束后,英国各地建立了6万多座纪念一战的纪念碑,但没有一座是纪念一战中国劳工的。
历史可以撒谎,但事实就摆在眼前,中国劳工对一战中盟军取得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没有这14万中国劳工,盟国未必能取得最终的胜利,世界也未必是现在这样和自由民主的模样。
好在,中国越发强大。西方不得不转变对中国的态度和看法。越来越多有良知的西方人开始为中国劳工的荣耀被抹去而愤愤不平。
他们计划在英国建立一座华表一样的纪念碑,纪念中国劳工在一战中的巨大贡献。
在纪录片中,很多劳工的照片最是动人,他们有人在吹笛子,有人手拿自己做的风筝,有人在拔河……照片的黑白和模糊无法掩盖他们对快乐的追求。
他们在艰难的生活中寻求着活下去的希望,他们在异国他乡的飘零中用自己的方式思念故乡。
他们年纪不大,他们大多是文盲,但他们有着最质朴的坚韧,和最柔软的内心。
好在,有良知的西方人用一点点确凿的证据改写了这段被西方政府抹杀的历史。
好在,14万中国劳工的贡献和荣耀终于被世界承认。
好在,我们了解了这段同胞的历史,再也不会忘记。
来源|电影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