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总理莫迪借印度第69个共和国阅兵日,邀请东盟10国领导人齐聚新德里参加印度-东盟纪念峰会。这让印媒体突然嗨爆了,竟毫不避讳地称:印度此举目的就是“遏制中国的野心”!
印度这种病态式的对华对抗思维源于印度多方面感受到来自中国的压力,尤其是中国推出视野与规模均前所未有的「一带一路」计划,即将透过经贸、建设等合作重写世界权力版图,而且还把和巴基斯坦的「中巴经济走廊」列为其中的旗舰计画,将来从新疆喀什可以直通瓜达尔港,对印度孟买的海军造成潜在威胁。何况中巴经济走廊还经过巴国的喀什米尔地区,印度原本就对宿敌巴国支援印属喀什米尔的独立运动极为不满,未来喀什米尔还可能因此而更加复杂动盪,当然令印度芒刺在背。印度认为“一带一路”不仅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倡议,更是中国将经济优势转化为政治、安全优势的地缘政治扩张战略,所以,印度在国际社会、包括联合国对“一带一路”高度支持的背景下,一意孤行地进行排斥。
其实无论是从面和里看,印度与东盟的关系根本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
其实早在2006年10月30日东盟十国领导人就曾齐聚南宁参加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于2010年1月1日起全面启动,合作一直比较顺利,经济融合与战略互信程度不断加强,并有效处理了包括南海争端在内的一些敏感议题。当前,印度与东盟的年贸易额仅为710亿美元,而东盟与中国2016年的贸易额已超过4500亿美元,至少是印度的6倍。东盟通过庞大的集成供应链网络与中国绑定在一起,2020年双边贸易额预计将达到1万亿美元。印度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及企业在东盟国家的存在也不及中国。印度2016年对东盟投资为100亿美元,而中国是1000亿美元。在基础设施投资或债券承销方面,印度不具备与中国较量的金融深度。但就连新德里方面有关提高连通性的目标——比如15年前达成协议的印度、缅甸和泰国三边公路——仍然尚未实现。更重要的是东南亚国家寻求的是一个合作伙伴,不希望被夹在中印之间,成为印度对华野心的牺牲品。
所以期望东盟放弃与中国的巨大双边贸易而为印度火中取栗,那是脑袋被驴踢了脑损伤后的想法。
同样,印度认为自己能拉拢东盟抗衡中国是打肿脸充胖子,自不量力,最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