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波,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发布的首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中国成为美国“印太”概念的焦点。在美国2017年12月18日发布的这份报告中,特朗普政府用“印太”替代“亚太”,作为区域战略的第一部分,排在了欧洲、中东、非洲等所有区域之前。其主要目的是防范中国的海上崛起,维系美国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地缘主导地位,它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海洋地缘竞争战略。
冷战结束后,由于美国独步天下、超强的海上力量,传统的海权之争失去了现实基础,也不再那么令人关注。美国对于自己的海上武力十分自信,认为海洋控制已不再是重大问题,然而,大约自2015年开始,情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海洋地缘竞争有重新抬头之势,面对中国、俄罗斯等大国军事现代化特别是海上力量的发展,美国变得愈发不淡定,认为中俄等国将挑战美国对海洋的控制。美国战略界人士惊呼,“马汉又回来了。”
美国军方则直接将对海洋控制的重新重视反映到了战略及作战概念之中:2015年,美国海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卫队共同发布的《21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频繁强调海洋控制和“全域进入”(All Domain Access)能力;2017年1月,美军水面部队司令部提出“重返制海”概念,正式推出“分布式杀伤”(Distributed Lethality)理念;2017年5月17日,美海军作战部发布《未来海军》白皮书,“重返制海”上升为整个海军的顶层设计,要求美国海军在远洋、近海和濒海地区都要确保海洋控制。
美军实施这些概念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毗邻欧亚大陆的近海地区,重点是西太平洋和北极,其中西太平洋地区所谓的“中国威胁”又是重中之重。美国军方系列文件,将中国界定为战略竞争对手,担心中国在“印太”地区取代美国的地位。美国所认知的“印太”海上地缘环境中,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被认为是最大的威胁和变数。美国战略界对A2/AD的关注始于21世纪初,最初仅局限于技术层面,而2015年新版《21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中提出“全域介入”,这意味着美军已经将A2/AD看成是个战略威胁,要求在战略上予以回应。
其二,美军也越来越重视中国的海军现代化和远洋行动能力。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除了潜艇之外,美军并不太在乎中国海军的威胁,但近两年,随着中国军事现代化以及中国海军加快走向远海远洋,美军开始忧虑中国海军将逐渐具有与美军争夺局部制海权的能力。
第三类所谓的威胁是“灰色地带”竞争。中国的海上维权行动被界定为新的“灰色地带”挑战,渲染中国的所谓海上扩张。“灰色地带”是指介于战争与和平间的竞争与冲突,之所以称之为“灰色”,是由于其有以下三大特点:冲突性质的模糊、参与行为体的不透明、相关政策与法律框架的不确定。
上述三大所谓“威胁”和“巨变”主要集中在“印太”,挑战的最大主体都是中国。无论中国愿意不愿意,美国发起的这场海权较量已经开始,中国有可能被动地成为主角。
美军此次海上战略转型发生在美国国力相对下降,财政紧缩继续延续的大背景下,美军十分清楚自身面临的复杂形势,虽然“重返制海”口号喊得震天响,但短期内难以得到大规模的额外资源,军费的持续高速增长极不现实,与中国拼消耗也绝非明智之举。鉴此,美军试图进行路径和手段创新,重在“盘活存量”、依托已有的资源进行战略调整。而种种迹象也表明,美军正在尝试一些非传统做法:
一是扩大舰队或平台的数量规模。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舰队规模持续萎缩,2015年在役舰艇数目低至272艘。对此,美国战略界人士普遍认为,面对高、中、低烈度对抗的情况下,质量很重要,但数量也不可或缺,特别是在应对“灰色地带”对抗和处置全球性海洋安全之时。2016年12月15日,美国海军抛出了一个355艘船的兵力结构目标,包括12艘航母、104艘大型水面舰艇、52艘小型水面舰艇、38艘两栖船以及66艘核潜艇,根据国会预算办公室的估计,最早在2035年才能实现该目标。
二是探索新的作战概念。自2009年以来,美国海军、海军陆战队等积极在军种内外探索新的作战概念,这包括“空海一体战”、联合介入作战、全球进入、《对抗性环境中的濒海作战》等概念,2017年出炉的“分布式杀伤”是当前美军海上转型的核心概念。它主要有三层含义:增强每艘舰艇的进攻能力,尽可能地分散化部署力量,将力量广泛分布在不同的地理空间,迫使对手同时应对大量的目标,并面临来自不同地理空间的进攻;给予每艘舰艇复合型的资源以坚持战斗,增强它们的抗打击能力,以更好地应对来自太空、网络、空中、水面和水下攻击,通过新的网络和战术,最大化利用舰艇间日益提升的联合防御能力。以上多数概念都是直接瞄准中国。
三是研发颠覆性技术。技术创新和质量优势一直是美军的建军法宝,在国防投资领域,一直试图保持领先对手一到两代的技术差距。美国国防部于2014年提出第三次“抵消战略”,试图通过利用美国在无人系统和自动化、远程隐形空中作战、水下战以及复杂系统工程与集成方面的“核心能力”,以不同的方式来投送力量,从而能够在总体上反制对手在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方面的投资,抵消对手的导弹库存或数量优势。海洋方向是第三次“抵消战略”的重点投资领域,特别是“水下战”潜力较大,有望形成新的技术垄断优势。
四是释放盟友能量。同样是重视盟友作用,重视挖掘盟友潜力,释放盟友能力,同时为自己减轻包袱。一方面要求盟友提高预算比例,更多购买美国武器,加强自主防御能力,当然美国也会力所能及地给些军事援助;另一方面,牵头或参与一些地区安全网络,推动盟友及伙伴们的合作,加强合力。新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就着重强调了如何在“印太”地区激活包括印度、澳大利亚、东南亚国家、中国台湾地区、日本及韩国等在内的所有关键节点,组建全区域的安全网络。在新的合作理念之下,美国很可能会给予日本、澳大利亚及印度等盟友或伙伴更多的自由度和空间,鼓励它们在“印太”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以弥补美国自身国力相对下降带来的实力不足。
总的来看,美国因应中国海上崛起的“印太”战略和“重返制海”战略正在趋于清晰。未来一段时期,中国承受的海上战略压力将急剧增大,中美在海上的摩擦与对抗风险急剧攀升,中国处理涉华海洋争议的复杂性也将更趋严峻。不过,美国在“印太”地区的主导地位是建立在欧亚大陆濒海国家力量过度弱小的历史前提之下的,其不可能长期延续。只要中国能保持目前的发展势头,美国在东亚近海地区的权势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其遏制中国海上崛起的图谋也注定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