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调色板2018-10-09 11:31:34

 

 

中日50个领域的实力差距大对决,结果……

 

 

日本《东洋经济》周刊9月15日一期用长达数万字的专题报道,对中日企业孰优孰劣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和分析。

为您带来《中日企业实力大对决·上篇(日本胜)》及《中日企业实力大对决·下篇(中国胜)》,与您一同看看中国好在哪里,又有哪些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

原文首发于2018年10月2日、10月3日,原标题为《专题 | 中日企业实力大对决·上篇(日本胜)》、《专题|中日企业实力大对决·下篇(中国胜)》。

《中日企业实力大对决·上篇(日本胜)》

1

医药品

一位在日本大型药企负责研发的高层人员就中国的制药产业断言:“这可是威胁啊。”

从医药产品的市场规模看,中国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二,而在仿制药市场,中国的份额据说高达九成。但即便是中国最大的上市药企华润医药集团,其销售额也不足日本排名第一的武田药品工业的四分之一。

不过“中国的新药研发能力低下”这一看法也已经发生变化。举个例子,中国有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创业的“千人计划”,很多在欧美的企业和研究机构磨炼过的研究人员回到中国,提振了该国制药企业的发展。

中国政府将生物医药列为重点发展领域,来自中国内外的巨额风险投资也涌向了制药企业。

美国辉瑞等欧美制造行业巨头接连在中国设立研发基地也提高了在此工作的中国研究人员的能力,从根本上支撑了医药产业的发展。

增长尤其显著的是江苏恒瑞医药。该公司2017年度销售额超过2200亿日元(100日元约合6.1元人民币——本网注),利润超600亿日元,双双实现同比两成的增长。除了在中国国内市场推出研发门槛较高的分子靶向药物外,还将自主研发的临床前肿瘤免疫药物的海外权益以7.7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美国公司。

此外,歌礼生物科技和再鼎医药等看好中国药品产业未来发展的风投企业也纷至沓来。日本企业切不可以为能够高枕无忧。

2

短视频和动漫产业

提起动漫,中国在很长一段时期曾是盗版的代名词。然而今非昔比,中国早已开始购买海外的动画版权并向观众播放正版动画。从前在盗版横行年代应运而生的“字幕组”也基本上被正规企业收编,从事正版字幕工作。现在,盗版在中国的存在感已经逐渐被正版取代。

中国的国产原创动漫产业也正在蓬勃发展。根据《中国动画产业发展报告》,2016年中国的动画产业市场规模已达15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甚至出现了不少可以与日本动漫作品相媲美的“神作”。

今年3月,动画视频网站“哔哩哔哩”和视频网站“爱奇艺”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从股市募集的资金可以继续用于购买海外动漫版权和支持中国原创动漫。在“腾讯视频”等中国各大视频网站上,国产原创动漫的播放量也在逐年递增。

尽管如此,日本动漫的国际认知度仍然是中国无法匹敌的。在谷歌搜索上比较日本动漫和中国动漫,日本动漫检出词条的数量是中国动漫的约七倍。中国国产原创动漫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影响力仍然局限在中国国内。

3

机器人与机床

在机床和工业机器人领域,日本已经确立起世界市场主要玩家的地位。在机床领域,日本和欧美企业占据了中高端市场,中国主要存在于无法进行更高精度加工的低端市场,国际竞争力不强。

从机床的进口额来看,中国排名第一,但在出口额排名中位居第五,数额不足排名第二的日本的一半。从数控机床等高性能产品在总出口中的占比来看,日本为95%,中国仅为35%。

相较于日本企业占据优势的机床市场,中国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存在感更高。被视为业界四强的发那科、安川电机、德国库卡和瑞士ABB四家企业的销量就占到全球的半数以上。除了刚才提到的两家日本企业外,日本还有川崎重工业、三菱电机、不二越这些中坚力量,完全称得上是机器人强国。

然而,2016年发生的一件事大大改变了这一势力分布图。中国家电巨头美的集团收购了德国库卡。表面上看,此次收购的目的是要将库卡的工业机器人用于美的的家电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

但美的对库卡的收购也透露出基于发展本国机器人产业的中国政府的意图。中国政府将工业机器人列为十个重点发展领域之一。中国有着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需求,但是控制机器人动作的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研发没能如期推进,尚未成长起具有实力的企业。所以购买外资的技术也是业内根深蒂固的想法。

以收购库卡为契机,日欧企业对于已经被纳入中国资本的库卡将会扩大在华的市场份额提高了警惕。但在两年后的今天,美的与库卡并未产生巨大的协同效益。

日本的优势在于,四强中只有发那科和安川电机能够自主生产伺服电机等核心部件。按照瑞穗银行产业调查部的吉田树矢所说,不仅是产品品质,日本在售后和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上也超过中国。日本企业有必要进一步锤炼自己已有的优势。

4

半导体

曾经占据绝对优势的日本半导体产业,已走上衰退的下坡路。在销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1989年日本公司占据一半以上,现在日本被美国、韩国压制,只有东芝存储器一家公司上榜。在日本企业衰退的情况下,新兴中国企业在切实拉近距离。

实力增长特别明显的,是从事半导体设计等的中国国有企业清华紫光集团。该公司在2016年设立的子公司长江存储科技致力于闪存开发,可望在2019年投入批量生产。

据说,美国苹果公司也注意到该公司的技术,正研究采用该公司产品来制造面向中国市场的iPhone。紫光集团打算在今后十年里进行1000亿美元的追加投资,直追在闪存技术上领先的韩国三星电子和东芝存储器。

紫光持续进行巨额投资的原因是,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中国政府在2014年发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2015年又提出了到2025年将半导体自给率提升至70%的目标。

投入的补贴金额也有很大增加。政府从2014年设立的半导体投资基金中拨出了总额为1390亿元的补贴。据说5月又新设3000亿元的基金,通过补贴来进行的支持力度将越来越大。

中国也大力吸引人才,每年让30万名博士毕业生投入到高科技领域。这些工作的确取得了效果。某公司首席分析师南川明表示肯定说,“在设计领域已经达到不逊色于美国、韩国的水平”。

不过,把制造领域也加进去看,目前日本和中国在技术上还有距离,中国还在日本后面追赶。野村证券公司分析师和田木哲哉指出,“在闪存方面,东芝存储器领先紫光两年以上”。东芝存储器公司社长成毛康雄充满信心地表示,“虽然认为面临威胁,但尽力做得最好就能战胜”。

对于得到国家政策支持而进行追赶的中国,日本能够在多大程度维持现在的优势地位呢?技术进步是事关日本半导体存续的关键。

5

高铁列车

2015年,中国两家铁路列车生产企业合二为一,规模庞大的中国中车集团由此诞生。该集团2017年度铁路事业总销售额达到1410亿元人民币。这样的业绩远远超出了曾经被称为世界三强的老牌列车制造企业,更是日本的两大铁路制造企业日立制作所和川崎重工业所不能企及的。中国中车集团的登场,也让世界铁路产业进入大重组时代。

中国国内如火如荼的高铁建设是高铁列车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中国仅用20年时间,就建造了2.5万公里的高速铁路网,相当于全球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中国还准备在2030年以前将高铁线路里程扩大到3万公里。预计今后高铁列车的订单仍将持续暴增。

中国中车在国内风生水起,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理所应当的。但该集团在国外的吸金能力差强人意,2017年度中车的海外销售额仅为191亿元人民币。同期,日立制作所的铁路事业销售额为5627亿日元,其中海外销售额为4670亿日元,占比高达83%。虽然未来日中双方的高下不容妄断,但就目前的世界影响力来说,日本的优势相当明显。

另外,从高铁列车使用的电机、信号系统等高技术领域看,日本也略胜一筹。中国在该领域目前甚至仍然需要依赖日本进口产品。日本2017年度向中国出口此类铁路零部件的总额高达4.584亿美元,相当于日本铁路零部件出口总额的30%。

中国高铁列车的生产规模越大,日本的零部件出口数额就越高。从这一点上看,中国企业的崛起对日本来说也不全是坏消息。

高铁的建设需要较强的技术实力,开发建设从零开始绝非易事。因此,新兴国家在引进高铁的时候,通常都会从已经有高铁生产、建设和施工经验的国家中选择适当的企业进口高铁设备。中国在当年开发高铁列车的时候,也曾借鉴过不少日本和法国的经验。现如今,中国已经开始致力于出口自主研发的高铁技术和设备,2015年还拿到了印度尼西亚的高铁订单。但印尼的高铁项目却因土地征用等问题一推再推。原本计划2019年通车的项目延迟通车几乎已成定局。总之,在国际高铁领域,日本仍旧遥遥领先。

《中日企业实力大对决·下篇(中国胜)》

1

智能手机

中国的智能手机超越了美国的苹果手机。据IDC市场研究公司统计,今年第二季度,华为技术公司在全球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大增41%,达到5420万部,超过了苹果的4130万部。虽说只是一个季度的数据,但毕竟升至了全球第二。

华为消费者业务首席执行官余承东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华为要在今年、最晚明年做到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第二。智能手机市场延续了七年的三星、苹果两强格局就此瓦解。不仅是华为,从2017年的出货量看,OPPO和小米等中国企业也纷纷跻身前列。

中国智能手机得以在全球扩大份额的一个原因就是价格。各家公司均以售价在1万日元(100日元约合6.1元人民币)左右的低价商品作为主力,中国国内自不待言,还借此逐步渗透东南亚和非洲等新兴市场。甚至有调查显示,OPPO在亚洲已经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

大约半年前,一名在马来西亚从事贸易的商人周先生将智能手机从苹果换成了华为,理由就是华为手机有双卡双待功能和高品质的摄像头。据周先生说,在东南亚,大家都喜欢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漂亮的照片,中国手机价格不贵但功能强大。

2

金融科技

使用智能手机支付日常开销,在中国这个“无现金发达国家”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走在该领域前列的就是阿里巴巴关联企业蚂蚁金融服务集团开展的支付宝业务。从2004年开展第一笔业务以来,支付宝迅速在中国占领市场,目前用户数量已达5.2亿人,抢占了中国54%的市场,与其竞争对手腾讯公司的微信支付拉开了16个百分点的差距。目前中国的无现金支付比例已达近60%,日本还在20%左右徘徊。

蚂蚁金服的目标不仅仅是移动支付,还有其他领域的金融服务和金融科技,例如保险和贷款等等。他们的业务正在冲击效率低下的传统金融业。

现在,蚂蚁金服已经在亚洲九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移动支付业务,同时还与当地的金融机构进行全方位合作。在印度,支付宝从2015年开始与Paytm合作,目前用户数量已达2.5亿人。2016年和2017年,支付宝又分别进军泰国和菲律宾市场。

面对势如破竹的支付宝,日本的金融机构如坐针毡。日本目前已经有超过5万家便利店引进了支付宝系统,但由于使用支付宝需要关联中国的银行账户操作,因此使用支付宝的人基本上仍然局限于访日的中国游客。但去年秋天,一个消息不胫而走,称支付宝要开展面向日本人的金融服务。这让日本的金融机构如临大敌。虽然蚂蚁金服的负责人曾多次表示他们没有开发针对日本人的金融服务计划。因为对于蚂蚁金服来说,开发金融尚不发达的新兴国家市场才是最优先的课题。毕竟日本的金融产业规定严格,准入门槛很高。但考虑到先前蚂蚁已经通过与当地大企业合作的方式顺利进入了香港地区和韩国。未来如果他们找到了合适的合作方,进入日本市场也并非全无可能。

3

人工智能

中国正在以举国之力加速研发人工智能技术。2017年,中国国务院相继公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将人工智能作为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引擎,置于国家发展推进力的高度。

据悉在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IJCAI)的论文作者中,中国人已占到四成,在研究人员方面也有了一定的积累。从人工智能论文的国别数量来看,中国已经在2013年超越美国,更是达到日本的七倍。

一些企业也在政府的人工智能产业帮扶政策下获得了飞跃式发展,总部位于安徽的科大讯飞便是其中之一。

该公司研发的自动翻译机已经在翻译性能方面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这种翻译机使用的语音识别技术使科大讯飞在中国国内获得了压倒性的强势地位,并且被华为和小米等智能手机制造商和腾讯、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企业所采用。目前,科大讯飞占到了中国国内语音识别服务的七成份额,用户人数超过4亿。

科大讯飞的历史就是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历史。创始人、公司董事长刘庆峰还在科大读博士的时候就已经跻身语音识别领域顶尖研究者的行列。

1999年,刘庆峰“为超越美国的IBM和微软”成立科大讯飞,并且获得了旨在实现高水平技术发展的中国政府的支持,成为“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

高技术水准的背后是强有力的研发体制。公司吸收了大量来自刘庆峰的母校,同时也是科大讯飞母体的理科名校中国科技大学的优秀人才。销售额的四分之一被作为再研发投入,在追求更高技术方面心无旁骛。

2017年,科大讯飞又成为中国政府选定的自动驾驶、智能城市、医疗和语音识别等四个人工智能主要应用领域的领军企业。与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IT巨头同时获选语言识别技术领军企业,使得科大讯飞一举赢得世界的关注。

除了语音识别技术之外,中国在图像识别技术方面也正在领先世界。其中的代表性企业是总部位于香港的商汤科技。

商汤科技尤其在人脸识别技术方面握有优势,并且被引入到中国城市街道使用的监控摄像系统中,将监控摄像头拍摄到的人脸和车辆图片与身份证等登录信息进行一致性比对。行人的年龄、性别乃至手里拿的包包的颜色,汽车的车型、颜色、车牌号等数据都能识别并存储,也可用于维持治安。

商汤科技日本分公司CEO劳世竑表示:“我们能够识别出20年前的照片与眼前的是否是同一个人,这已经超越人类的识别能力。”商汤的图像识别技术已经得到中国本土企业的使用,包括以阿里巴巴为首的IT企业和一些金融机构。此外商汤的合作对象也包括日本企业,2017年就与本田公司就联合研发面向自动驾驶的图像识别技术建立了合作。

这家2014年才成立的年轻企业据说已经拥有可与谷歌和脸书匹敌的图像识别技术。实际上,这家企业除了在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获得论文发表机会外,还连续在国际性的公开技术比赛中获得好成绩,赢得了高度赞誉。

日本也有在图像识别技术领域拥有强大实力的企业。NEC的图像识别服务GAZIRU拥有全球最高水平的识别精度,能够用于工厂的品质管理等环节。

但在日本,个人信息数据的处理是一个难题,使用起来仍面临局限,这导致在人工智能利用方面所必需的涉及数据获取的大规模研发难以取得进展。

4

新能源汽车

中国政府正试图通过培育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改变汽车业的游戏规则。

中国政府2017年公布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在2025年成为“汽车强国”,培养多家跻身新能源汽车行业全球前十名的企业。

在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上,中国以77万辆、将近五成的占比一枝独秀。

在中国销售的新能源汽车九成以上为民族品牌,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据说已经突破十几家,呈现出群雄逐鹿的局面。其中一些获得中国IT三巨头(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出资的企业在筹资能力等的增长潜能方面已经拔得头筹。

前文提到的规划中有一点引人注目,即不仅谋求在中国国内的增长,还旨在2020年实现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实际上,广汽和吉利汽车已经制订2019年之后对欧美出口计划。多家企业已经在美国建立了研发基地,还有说法称今后可能会在美国建立生产基地。

但是从现状看,中国汽车的出口量在年均100万辆左右,出口目的地也集中在伊朗、孟加拉国等新兴国家。熟悉中国市场的一位日系车企相关负责人承认中国的确取得了快速增长,“设计和技术实力都有进步,已经成为无法小觑的存在”,但是他也指出,“汽车是性命攸关的产品,(中国车)在市场上的信誉度较低,很难迈出在发达国家销售的步伐”。从在发达国家市场的业绩看,中国在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两方面都尚未达到日美欧的水平。

但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相关技术革新的确是由中国引领的,这一点也已成为业界共识。除了日产汽车在中国建设新工厂外,丰田和本田也决心扩大在华产能、加大对华投资,这是因为无论在销售还是在技术层面,他们都已承认中国才是主战场。

5

造船业

中国的造船业超过日本,是在雷曼危机后的2009年。2017年中国又超过韩国,成为年交付量最大的世界造船第一大国。

有观察认为,中国政府似乎正在推进国内的两大造船巨头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合并。一旦实现,新集团将全面超越韩国的现代重工业。全球最大的造船企业也将在中国诞生。

支持中国造船业成长的是中国政府的积极参与。2009年中国政府将造船业指定为政府积极扶植的十大产业之一。在雷曼危机之后,中国的造船企业就是依靠大量的政府补助完成了大量日本无法承接的订单。

▲资料图片:2015年1月8日,中国首艘国产出口LNG船“巴布亚”号整装待发。

另外,中国造船企业还有一些超越日本企业常识的做法,也是他们获得飞跃性发展的原动力。比如,中国企业会在尚无法确保船台的情况下接受订单,然后再想办法去协调船台和工人。最关键的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竟然还能按期交付。

实际上,日本造船业在技术上依然拥有压倒性优势。中国造船企业擅长的是制造运输铁矿石和煤炭的散装货轮。而球罐型液化天然气(LNG)货轮等高技术水准的货轮,就不是中国的强项。日本造船界人士普遍认为,中国距离建造高水准的LNG货轮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但现在,中国已经成功建造出箱型LNG货轮。距离建成球罐型LNG货轮似乎也不那么遥远。 

军事调色板2018-10-09 11:49:53
从剪贴板窗口按确认后图片丢失,手机上没办法,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