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straveller2018-11-22 14:50:38

http://ep.cannews.com.cn/publish/zghkb7/html/1487/node_054696.html

扶摇直上 逐梦海天 航空工业召开两场专题媒体见面会

岳书华 摄

吴加舜 摄

编者按:11月5日,在中国航展开幕前夕,航空工业在珠海组织召开了两场专题媒体见面会。

主题为“扶摇直上”的专题见面会,受到媒体热捧。与会嘉宾围绕航空工业军民融合特点最突出的直升机产业,介绍了我国直升机行业在自主创新、智能制造、军民融合、“一带一路”倡议践行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分享了直升机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主题为“逐梦海天”的见面会,围绕大众和媒体记者关心和关注的问题,介绍了航空工业沈阳地区改革开放40年以来, 在航空武器装备研制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为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做出的贡献,共同畅谈航空武器装备的前沿技术和未来发展。

现将有关内容摘编如下,以享读者。

扶摇直上

航空工业直升机总设计师吴希明

Q:最近网络上盛传国产新型军用直升机在高寒、高原进行了试验试飞, 请问此款直升机现在研制进展如何, 是否会在本次航展进行公开展示?

A:航空工业集团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统一领导下为国防安全提供先进航空武器装备,为先进制造提供高端装备和创新动力。近几年, 国产军民用直升机产业在科研技术、生产制造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感谢各位媒体对我们的持续关注,至于问题提到的新型直升机产品,让我们拭目以待!

Q:航空工业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着力点,直升机产业是航空工业军民融合中特点最突出的产业。直升机产业如何顺应军民融合国家战略,推动国产直升机快速发展?

A:直升机具有高度的军民通用特性,作为天然的军民融合载体,是最具军民融合发展潜力的行业。顺应军民融合国家战略,推动直升机军民深度融合、快速发展,我认为要把握以下五个发展原则:

一是要加强军民共用基础技术研究。针对我国在直升机部分核心关键技术上存在短板,专业发展中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挖掘短板缺项,聚焦关键重点,加大资金和人才投入, 夯实创新基础,支撑自主发展。二是要加强军民通用设计能力建设。着力完善直升机研发体系,形成正向研发和基于知识的研发模式,实现从传统的“设计-制造-试验”研制模式向“数字设计-虚拟综合-数字制造-物理制造”工业新范式的跃升。三是要加强军民通用试验条件建设。增加重大试验设施的投入,提高综合试验平台的使用性能,提高综合试验的可靠性和效率,缩短试验周期,提高型号研制质量。四是要加强军民通用适航标准建设。将通过借鉴民机适航的先进经验, 在新研军用直升机型号中逐步引入适航理念,探索性地开展军机适航工作。五是要加强军民通用重点产品融合。以重型直升机、无人直升机和直升机模拟器研制等新型号及项目为牵引,坚持“一个平台,多种型号”研制方针,从前期方案论证开始,即充分考虑军民两个市场的需求,研发过程实现军民深度融合、协调一致发展。

航空工业直升机所副所长徐朝梁

Q:航空工业作为高科技战略性产业,创新是基本特征。请您介绍一下直升机所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A:创新对于研究所而言,是存在的根本,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航空工业直升机所在人才、技术、经验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具备了创新能力。近年来, 我所也正在不断推进和鼓励研究所的科技创新:

首先是围绕型号研制开展技术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是以最终的型号应用为目的。对于在役直升机,针对使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积极开展技术攻关,持续提升技术与制造成熟度和装备的可靠性;对于在研直升机,紧密围绕型号研制开展创新性研发工作,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和最低的成本研制出原型机;同时,兼顾未来7~20年的背景型号的技术创新和攻关,作为未来直升机型号发展的技术储备。其次是制定配套措施鼓励技术创新、设立创新基金、设立创新工作室、成立创新团队。

Q:目前我国在无人直升机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未来发展方向如何?

A:在无人直升机方面取得的成就, 主要体现在产品(型号)和技术两个方面。产品(型号)方面,我国无人直升机领域不断推出新产品,产品呈现系列化发展,产品谱系大大完善。航空工业是无人直升机领域的绝对主力军, 其研制的AV200系列、AV500系列、中大型无人直升机系列,在战术图像侦察、电子侦察、核生化侦察、通信中继、察打一体、地理信息测绘、海事巡查等领域都得到了应用。从技术上看,我国无人直升机领域有较大的技术突破,主要体现在自主控制技术、无人直升机着舰技术、各类新构型无人直升机的关键技术。现有无人直升机自主控制等级已达到了国际通行定义的3~4级,完全可以实现“一键式”放飞-巡航-任务作业-返航-着陆,可实现着舰导引和舰上自主起降,同时也突破变转速长航时无人直升机、共轴刚性旋翼高速无人直升机、倾转旋翼无人机等多项关键技术。以上技术有些已应用在产品(型号)中, 有些技术是进行了演示验证,可应用于下一代的产品(型号)中。

未来的发展方向从平台方面看,主要是长航时无人直升机、大型运输无人直升机、无人攻击直升机。从飞行控制方面看,将继续提高单机的自主控制等级,发展多机协同及有人机-无人机协同控制技术和分布式蜂群控制技术。

航空工业哈飞总工程师王希豹

Q:当前,我国建设“空中丝绸之路”的步伐正在加快,直升机作为开拓“空中丝路”的典型产品,在其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A:直升机公司是航空工业最早出口民用飞机的企业,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全球销售经验。目前,我们有多架直升机销往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广泛服务于这些国家的民航运营、运输保障、医疗救护、舰载反潜、飞行训练等领域。凭借产品的出色表现和及时高效的售后保障,获得了用户好评,对国产航空产品“走出去”起到了积极的宣传和推动作用。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 我们针对沿线国家市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已经拥有20多个潜在客户,包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叙利亚、阿联酋、孟加拉国等。下一步,我们将在航空工业的总体规划下,广泛参与“空中丝路”建设。在产品“走出去”方面,将系统性开展国内外运营政策和销售政策研究, 加强专业化的销售队伍建设,拓展营销渠道和客户沟通渠道,制订客户维护、提升策略,为用户提供全套解决方案和定制化服务;在产业合作方面, 将积极参与航空工业主导的合作项目, 加强对沿线国家产业状况的研究,寻求产业对接机会,推动产业链横向合作,努力成为“空中丝路”建设的先锋。

Q:直升机作为一个高新技术集成产业,请问你们在制造技术储备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未来有什么规划?

A:近年来,我国的直升机产业一直致力于先进航空制造技术的自主创新和推广应用,通过建立设计、工艺、采购及客户服务等高度集成的协同研制、服务平台,开展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先进制造管理模式,对传统的直升机制造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 推进直升机的精准制造技术和自动化、智能化制造技术的应用,开展基于站位的关键技术攻关,保证生产线的均衡节拍化交付。

直升机制造技术始终沿着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我们通过三维仿真技术、无纸化制造技术、模块化工装设计制造技术的应用,大大缩短了产品研制周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打造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现阶段,随着全面数字化制造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我国航空制造业应该抓住机遇,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现有制造体系,推动航空装备设计、工艺、生产及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企业在智能制造的浪潮中加速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航空工业昌飞副总经理林东

Q:两年前,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通航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航空工业随即下发了关于加快通航产业发展的决定。直升机在通航产业的发展上具有极好的产品优势,你们是如何发展好直升机通航产业的?

A: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及航空工业党组《关于加快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决定》,充分利用国家、地方政府发展通航的产业政策和航空工业在直升机研制、营销和通航运营的优势,整合政府、民营资本的有利资源,通过打造通航产业示范区, 努力实现通航产业快速发展。

昌飞作为直升机公司成员单位之一,我们在通航方面的具体做法,一是协助江西省直机关起草江西省通用航空“十三五”规划、直升机起降点规划等政策;二是与江西省所有的11个地市以及四川泸州、山东章丘签订通航战略合作协议,布局通航发展; 三是牵头实施江西省直升机起降点网络建设,目前已建成27个;四是积极参与江西省应急救援演练、空中巡查等公务飞行,2018年已累计飞行155小时;五是建设江西通航飞行服务站, 构建通航“天地网”一体化通航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六是搭建通航产业的平台,组建通航公司;七是成立低空航管院士工作站,积极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示范区建设; 八是以制造为核心,与当地政府共同打造航空零部件产业园;九是致力通航人才培育,与高校合作成立通航学院;十是组织直升机万里行活动,积极推广民用直升机产品。

Q:去年十九大召开前夕,媒体采访团走进航空工业景德镇直升机基地, 看到了智能制造在生产线上的广泛应用。请您谈一谈智能制造对航空制造业发展的影响?

A:智能制造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是具有智能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模式, 也是工业4.0时代的最具代表性特征。国内航空制造也在涉足探索智能制造并开展试点示范,例如,昌飞公司以直升机旋翼系统为主要产品,建设了旋翼系统制造智能车间,形成了具有“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为典型特征的智能制造系统, 实现了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旋翼系统研制周期缩短40%,从原来的年产35架份提升至70架。

应该说,航空工业智能制造的号角已经吹响并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随着智能制造未来不断深入发展,一方面必将进一步加速提升航空制造产品的品质与性能,另一方面对航空制造业在设计、制造、使用、保障等全生命周期运作模式必将带来一场历史性变革,积极助推世界工业的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

逐梦海天

中国工程院院士、

航空工业科技委副主任孙聪:

Q:目前F-35C即将批量装备美国海军,率先开启舰载四代机时代。沈阳地区作为我国第一型舰载战斗机歼15的诞生地,对我国的下一代舰载机如何部署?

A:舰载战斗机作为航母编队的核心攻防装备,其作战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航母编队的战斗力。通过歼15飞机,航空工业集团与海军部队一起在研制和运用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前不久,歼15飞机实现了夜间舰上起降。更重要的是,通过歼15飞机还建立了我们国家自己的、完整的舰载战斗机研制体系,为舰载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说到下一代舰载机,随着作战理念和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海空战场将会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变化。沈阳厂所近几年也针对上述特点开展了大量的、系统性的研究和积累。一旦军队有需要,沈阳地区一定会全力以赴完成好研制任务。

Q:2014年,“鹘鹰”惊艳亮相航展现场。2016年,“鹘鹰”2.0横空出世, 引起极大关注。大家十分关心,“鹘鹰”飞机进展如何,下一步做何打算?

A:“鹘鹰”飞机是在航空工业集团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自主研发的第四代中型多用途战斗机。几年来,该型飞机开展了大量的试验和试飞工作, 结果充分证明了飞机性能优异,验证了全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和一系列先进技术,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鹘鹰”飞机的意义并不只在于技术方面,更在于航空工业在市场意识和研发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突破。它一出生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同时也打通了基于快速试制中心、基于厂所高度协同的研发管理模式,其他项目也为之受益。目前,“鹘鹰”飞机的相关研究工作正在按计划开展,我们希望不久的将来会有更新的进展。

航空工业沈阳所所长刘志敏:

Q:沈阳地区在改革开放40年来为我国航空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与沈阳地区对新技术的探索密不可分。沈阳所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有怎样的思考?

A: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并强调“科技创新是所有创新的核心”。航空工业集团深化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作为集团公司的三大核心使命之一。对于沈阳所这样的科研院所,创新就是生命,就是价值所在。

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沈阳所涌现出了以两院院士顾诵芬为代表的高素质科研人才队伍。正因为航空工业拥有雄厚的人才基础,我国的航空事业才能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 再到“同场竞技”,不久的将来也一定能够实现建设航空强国的梦想。创新是支撑沈阳所近几年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沈阳所会一直保持重视创新、尊重人才的态度,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为中国航空工业作出更大贡献。

航空工业沈飞董事长郭殿满:

Q:航空工业沈飞被誉为“中国歼击机的摇篮”,请您介绍一下改革开放40年来,沈飞在航空武器装备研制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A: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航空工业实现了对世界先进航空工业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再到同台竞技的历史性跨越。航空工业沈飞始终牢记“建设一支强大空军”的神圣使命,实现了航空武器装备从二代、三代到四代, 从陆基向海基的跨越发展。改革开放初期,航空工业沈飞以二代机为主要产品,研制了歼8系列飞机。1989年歼8Ⅱ飞机首次以实物亮相第38届巴黎航展,被称为“东方睡狮终醒来”。进入90年代,沈飞逐步建立了从生产准备到试验、试飞的三代机完整生产线,实现了航空武器装备从二代到三代的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航空工业沈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30日视察沈飞时作出的“强军需要优秀装备,得靠你们努力”的嘱托, 先后研制生产了以歼15舰载机和“鹘鹰”四代机为代表的现代化航空武器装备,实现了飞跃海空、从三代机到四代机的跨越。

每个新型号的成功都是历史的见证,更是40年来航空工业改革发展的见证。进入新时代,航空工业集团提出“航空强国”的目标,沈飞有信心有决心,出色完成航空武器装备研制任务,为航空强国贡献力量。

Q:通过自主研制新型战机,航空工业沈飞形成了哪些核心能力,后续发展愿景是什么?

A:一代飞机,一代技术,一代管理。飞机跨代意味着技术和管理的转型升级,改革开放40年来,航空工业集团在型号研制的道路上,始终坚定前行。沈飞作为航空工业集团的骨干企业,改革创新从未止步,不仅在飞机制造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而且推动干事创业由“任务牵引”向“思维引领”转变, 推动改革发展由“战术执行”向“战略规划”转变,推动管理模式由“工厂管理”向“公司运营”转变,推进管理、技术、质量和服务保障“四位一体”改革创新,构建了适合企业发展的新机制。我们大力加强智能制造的应用, 不断提高制造技术能力,拥有强大的飞机装配系统集成能力,实现了从科研到批生产、从零件制造到飞机装配、从成品检测到整机调试全过程的现代化,为型号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沈飞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航空工业的各项工作部署,努力推进军民融合,持续加强自主创新, 大力推动管理改革,不断提升型号研制能力和水平,聚焦航空强国使命, 推动型号研制不断越上新高度,以国防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升,报国强军,回报社会,回报广大股民。

吴斌斌 郭美辰 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