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门罕战役的蝴蝶效应:日本放弃“北进”苏联,选择“南进”犯美惨遭灭国
“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的理论。“诺门罕战役”就是这样一只蝴蝶,这只蝴蝶扑闪的结果就是为日本的最后战败埋下伏笔,甚至在几十年后的今天这只蝴蝶的阴影依旧留在了太阳旗上,象恶梦一样地挥之不去。因为正是日本与苏联在诺门罕战役的惨败,导致二战时日本放弃“北进”苏联,而选择“南进”进攻太平洋诸岛,偷袭珍珠港,向美国开战,惨遭灭国的不归路。
一,背景
当日本完成侵略中国后,日本对外扩张分为北进和南进两个战略,南进就是南下占领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广大地区,利用其丰富的石油、橡胶等资源为日本的战争服务,这也就是日本的“以战养战”策略。“北进”就是占领朝鲜、中国的“满蒙”,包括苏联的西伯利亚地区。日本“南进”与“北进”的侵略计划,实际上就是海洋战略和大陆战略,海军和陆军谁主沉浮。事实上日本海军和陆军之争由来已久,可追朔到倒幕运动时期。萨摩藩和长州藩是倒幕运动的主力军。明治维新之后,两者入主中央,开始轮流执政并组建新军。海军的主要基础来源于萨摩,陆军主要基础来自于长州,而海陆军的争斗就是贫富两个阶层的斗争。海军多出身于富裕的贵族和富商家庭,而陆军多出身于普通的中下阶层。两个阶层都认为自己是日本社会的中坚力量,谁都不鸟谁,以致出现陆军造航母,海军造坦克的奇葩现象。1936年,日本五相会议提出了实行大陆政策的北进和向太平洋扩张的南进同时并举的《国策基准》计划。根据这个方案,陆军军备以实施北进战略为目标,准备同苏联作战;海军军备以实施南进战略为目标,准备同美国作战。尽管是南北并进,但是,北进战略占有强势。
1937年,苏联的肃反之风刮进军队,在一年时间内,斯大林清洗了35,000名军人,其中包括5位元帅中的3位,全部11名副国防人民委员,最高军事委员会80名委员中的75名,15名集团军级干部中的13名,85名军长级干部中的57名,196名师长级干部中的110名,406名旅长级干部中的220名,上校以下的军官共3万多名。大清洗运动也波及紧跟苏联的蒙古,蒙古部长会议主席根登、军政部长兼人民军总司令德米德等一大批党政要员受到冲击,多名骑兵师长和高级军官相继被处决。这种疯狂的清洗必然对苏联军事势力造成极大损害,因为惧怕伤及自身,1938年6月,苏联人民内部委员会,也就是对军队进行清洗的组织成员之一留希科夫大将叛逃日本,将这个重要消息告知日本。这使得日本人喜出望外,认为苏联内部发生这样剧烈的内部消耗,有能力和经验的指挥官基本被清洗掉了,这样的军队不足为虑,日本等待多时的机会终于来了。
诺门罕,这是位于中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与外蒙之间的一片半草原半沙漠的荒原。战争起因于侵华日军和蒙军为诺门罕以西,直至哈拉哈河这块呈三角形地区的归属问题。1939年5月11日,10余名蒙古骑兵越过哈拉哈河到诺门罕西南约15公里处巡逻,他们没有想到,这成为战争发生的导火索。在被伪满国境警备队击退后,翌日,60名蒙古骑兵再度进入这一地区,双方再度交战。
关东军驻海拉尔23师团的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决心利用这次冲突将战争升级,以此为突破口侵占蒙古。对于日苏两国来说,外蒙古都具有战略意义。苏联以蒙古为联巩固远东地区安全、保卫西伯利亚漫长边境线的重要屏障,日本则想自亚洲大陆或东南亚取得矿藏与资源,藉以维持日本的经济生存和发展。日本参谋本部几经衡量,认为苏联准备不足,支持关东军的计划。
二,第一次诺门罕之战
5月21日,日军第23师团出动1个联队,在1个轻轰炸机中队配合下发动攻击。苏军随即加入作战。日军猛攻数日不下,伤亡惨重。5月28日,日军发起突然袭击,大规模的战斗开始。小松原派出的部队是东支队等部队,共计1.6万人,在空军掩护下发起进攻。但苏军的战车队和炮兵队协同作战,攻击力极强。向苏军侧面进攻的东八百藏骑兵联队后退无路,在29日实施了最后的自杀突击。小松原道太郎、大内孜收到山县武光出击不利的报告后,5月30日即派71联队的第2大队长马场进少佐,率步兵、重机枪、速射炮各1个中队,山炮两个中队(即71、72联队的山炮中队)至诺门罕地区增援。但因遭到苏蒙军的猛烈炮击和坦克部队的来回冲杀仓促撤回。
然而在战后,小松原师团长向上级报告此战取得了辉煌大胜,击毙外蒙古骑兵第6师师长沙日布、全歼蒙骑第6师骑兵第15团;命令井置中佐重新组建师团的骑兵联队。东京的参谋本部发来的“参字547号电”,对23师团的胜利表示祝贺。
三,第二次诺门罕之战
6月20日,第23师团全体出动,动用兵力共计3.6万人、182辆坦克、112门各种火炮、180架飞机和400辆汽车。同时出动的还有作为战略预备队的第7师团主力,这个师团在日军中牌子硬,名气大,是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的双料王牌,被公认是日军战斗力最强悍的部队。当年的《纽约时报》是这样评价的:“日本第7师团的士兵们在齐齐哈尔附近尘土飞扬的草原上长期接受高强度训练, 主要集中于三种日军所重视的技能:刺杀、射击和冲锋。他们反复练习肉搏战,这是一支最精锐的部队。其官兵据说全来自北海道,那地方被认为盛产顽强和冷静的武士。”
第1坦克师团是全日本当时仅有的一个坦克师,是日本用来压箱底的“国宝”,这次也赌上了。此外,关东军航空兵主力倾巢出动飞抵海拉尔机场,在广阔的大草原上小松原跟朱可夫玩起亚洲史上首次坦克大战。然而,小松原等人就像杀鸡的碰到了杀猪的,苏军两个坦克旅冲入日军战车群如狼入了羊群,在7平方公里的战场上,苏军的T-28、T-26、T-130、BT-6、BT-7坦克和BA-6、BA-10装甲车等各型战车相互配合,很快把日军八九式坦克和装甲车打成一堆堆冒着黑烟的钢铁垃圾,日军第1坦克师团参战的坦克和装甲车辆,几乎全被击毁。此役日本关东军损兵3000人,折将40人(少将为首的40名军官阵亡)。7月11日,关东军司令部被迫停止攻势,进行战线整顿,并决定向诺门罕前线调兵。他们从旅顺要塞调野战重炮第3旅团,从本土调来独立野战重炮联队,从奉天(今沈阳)、北安、齐齐哈尔等地调来反坦克速射炮中队,为23师补充武器和兵员。
四,第三次诺门罕之战
到了7月23日,关东军在诺门罕前线已经集中25000名兵员,并动用珍藏的远程重炮部队,日军对这些大炮给予了厚望。7月23日,日军82门大口径火炮一起开火,整个诺门罕战场火光冲天,战至中午,炮群一口气打出了近万发炮弹,这种消耗在日军战史上是首次。照这样打下去要不了几天关东军就得破产。更令关东军恼火的是重炮相继发生故障,多门重炮炮架折断,炮身过热、膛炸、炮管烧蚀等事故层出不穷。
下午,转移到新阵地上的苏军炮群开始反击,大量炮弹发出令人恐惧的呼啸声,暴风骤雨般砸在了日军炮兵阵地上,阵地顿时成了一片火海。面对苏军炮兵排山倒海般的大合唱,日军还击的火力几成独唱,步兵甚至请求旁边的炮兵千万不要还击,以免招来更猛烈的打击。日军记载:“苏军的还击远远超出预料,密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是从未见过的,阵地被黑云一般的烟尘覆盖,能见度只有两三米,浓烟遮住了视线,到处是伤员、尸体和损毁的兵器,无一处完好的炮位。”
都试过了,没有其他办法,日军不得不拾起老套路:死冲硬拼。入夜后,数万名日本步兵一起冲出了掩体,端着刺刀呐喊着发起了集团冲锋。一时间日军歇斯底里的叫喊声响彻了整个诺门罕夜空,令人毛骨悚然。当日军冲到苏军阵地前沿时,苏军突然打开了车载探照灯,几千发照明弹也先后升空,暴露在强光下的日军还没明白过来,就成片成片地被打倒了。关东军连续几次大规模夜袭作战,共伤亡5000多人;苏军仅阵亡263人。观战的德国军官目睹了日军如些疯狂的举动后瞠目结舌,给国内发回的报告中称:日军的战术水平至多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
五,朱可夫的最后反攻
8月20日周日凌晨,苏蒙军在朱可夫的指挥下,在30公里长的前线发动主力进攻。此时,日军前线各部队此时还有不少将校级军官在海拉尔休假,日军的防御设施只完成全部工程的三分之一。
苏蒙军首先是以轰炸机群,突然轰炸日军的阵地,至20日拂晓轰炸更为猛烈,各炮群也参与进攻,日军绵延40公里的前沿阵地,笼罩在浓烈的烟火之中,日军的观察所、通讯联系及炮兵阵地全被摧毁。8时45分,苏蒙军的装甲部队、摩托化步兵,包抄日军南翼、北翼,且皆指向诺门罕地区,他们在沿途还插上小红旗,以表示到达的位置。而此时位于正面的苏蒙军,则缓缓向前推进。在苏军发起大规模的迂回攻击后不久,23师团严令部队依托阵地进行固守,并于8月20日夜间,即着手组织对苏蒙军的反击。24日,各守据点的日军内外两面反击,试图突破包围圈,但均遭失败。当日下午小林恒一被击成重伤,不久,第72联队长酒并美喜雄也因重伤而相继离开战场。战斗到8月26日,日军第23师团已经被完全合围了。在苏军重炮群、坦克群、航空炸弹的猛烈轰击下,无处躲藏的日军伤亡惨重。能够逃出诺门罕这架绞肉机的日本人只有400余人,整建制跑出来的只有骑兵联队百十人。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因此而辞职,前线总指挥小松原切腹自杀。在整个诺门罕战争中,日军伤亡和被俘了61000人,损失了660架飞机,最后,被迫向苏联求和。9月16日,苏联与日本根据达成的停战协定,结束了为时135天诺门坎战役。
六,蝴蝶效应
俄国人通过诺门坎战争把日本人打得服服帖帖,让日本对苏军产生了心理障碍,甚至在苏德战争爆发,日本都不愿与德国夹击苏联,使苏联避免了与德、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特别是在莫斯科战役中,苏德双方都打尽了老本,关键时刻,苏联能够把在远东的二十个亚洲师调往欧洲,给了德军致命一击。
日军在诺门坎战役遭到失败后,这才感到自己不是苏联的对手,进攻苏联无异于以卵击石,得不偿失,转而与苏联缓和关系。1941年初,日本派外交大臣松冈洋佑到莫斯科访问,同苏联政府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不能北进,只能加快南进。
此时欧洲战场,希特勒在欧洲战争初期的胜利,使得法国、荷兰、英国纷纷惨败,这几个国家在东方的殖民地成为了孤儿。在日本人眼里,此时正是进兵南洋,夺取那里的石油等重要的战略资源的大好时机,纷纷主张立即对南洋开战。在这种战略态势下,日本最终确定了“南进战略”。日本海军于1941年12月7日偷袭轰炸了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不宣而战,迫使美国于12月8日对日宣战,使同盟国及轴心国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美軍在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分別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在长崎遭受核弹轰炸后6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