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家利益》:夜鹰坠落--1999年美国空军F117夜鹰是如何被击落的
F117在科索沃战争中被击落恐怕已经是众多网友皆知的经典战例了,它被大量地引用作为“证据”证明雷达隐形隐身飞机可以“轻易”被甚至过时的苏联时代的SAM系统击落。但是F117究竟是如何被击落的,坊间又有各种传说,如瞎猫碰撞上了死耗子,当时南联盟发射的导弹是想攻击旁边的F16,结果却鬼使神差地撞上了无辜的F117。那么,F117究竟是如何被击落的呢?
美《国家利益》12月3日刊文详细说明了全过程。
首先介绍一下故事的两个主角:F117“夜鹰”隐身攻击机和S-125中近程防空导弹
F117大家都知道了,是世界上第一款投入使用的隐身战机,属于第一代隐身战机,由于任务时间多在夜间,所以又称“夜鹰”。F-117在1989年美国入侵巴拿马时第一次投入实战。在这次战役中,2架F-117对巴拿马军方的Río Hato基地发动突袭。然而,由于通信失误,加上计划临时被更改,本次作战并不十分成功。F117在随后1991年海湾战争中大放异彩,在整个战争期间出动1270余次,只占联军总出动架次的2.5%,却成功摧毁了1,600个高价值目标,超过全部战略目标的40%。这些战略目标大部分处于严密设防的首都巴格达,F117和战斧巡航导弹是当时唯一两种可以攻击巴格达的武器。而F117整场战争下来,毫发未损,标志着隐身时代的到来。
S-125防空导弹,是苏联“金刚石”中央设计局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研制的一种用于拦截中低空飞机的全天候近程地空导弹,北约代号SA-3(萨姆-3),是第二代地空导弹系统,作战半径约5-25公里,主要作为师团级野战防空使用。作战时,首先使用P-15或者P-18远程搜索雷达和PRV-11测高雷达获取目标的大致方位高度数据,然后将数据传回营指挥舱,再由SNR-125制导雷达精确跟踪目标,最后发射导弹并引导导弹攻击目标。这是一种比较经典的苏制防空系统,几种雷达分工协同。但是到了90年代末,SA-3已经非常落后,射程短,抗干扰能力差,很难威胁高机动的战斗机目标。但是当时的前南联盟防空部队的主力武器,就是1950和1960年代SAM系列的S-75和S-125防空导弹系统以及MiG-29战机。如何用这些老旧装备对抗强敌,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1999年3月24日,科索沃战争拉开序幕,战争开始第一天,面对强大的北约空军,前南联盟空军毫无悬念的迅速扑街,精锐米格29机队尽没,剩余机队被迫转进,把领空拱手相让。由于空军扑街,保卫国土领空的重担就全部落在了前南联盟防空部队的肩上了,主角就是第250防空导弹旅,其指挥官是上校Zoltán Dani。
在科索沃战争中,有十几架F117部署在意大利阿维亚诺,参加北约轰炸联合行动。具体做法就是,战前频繁使用各种电子侦察机、电子战飞机和地面监听站试探、侦查对方雷达、通讯电磁频率,开战后立刻进行有针对性的凶狠电磁压制,同时战斧、F117等武器潜入纵深攻击大型雷达站、指挥通信中心等关键目标,极大削弱对方防空探测和指挥能力。之后SEAD机群打头,后面跟进攻击机群,旁边还有战术电子战飞机提供伴随电磁掩护,一旦地面防空雷达开机,SEAD“野鼬鼠”战机或者电子战飞机上的探测器即能识别并定位雷达波,随后野鼬鼠战机发射“哈姆”反辐射导弹,追踪雷达波攻击雷达天线,摧毁敌军雷达或者逼迫雷达关机转移,保证攻击机群安全。在摧毁雷达天线之后,后续的DEAD机群再俯冲下去使用集束炸弹或者激光制导炸弹攻击雷达阵地,彻底摧毁敌人防空部队。美军的这套打法十分犀利,经几板斧轮下来,南联盟防空雷达和导弹发射车不是被摧毁,就是雷达被迫关机分散转移。当然,也有不服的,与美军大玩捉迷藏,成了漏网之鱼。Dani上校的250防空导弹旅就是成功漏网的鱼。Dani上校很聪明,他仔细研究了早期的西方防空战术,总结出“2+20”的战术准则。就是一部雷达车在同一地点,不许连续开机2次,每次开机时间不得超过20秒,关机之后立即转移,否则就会被美军电子战飞机定位,招来反辐射导弹的攻击。同时,防空部队始终在不停机动,一半占领阵地,另一半就必须机动。靠这一战术,尽管北约战机向其阵地发射了23枚HARM导弹,但Dani的部队竟毫发无损,没有失去一套S-125系统。这是一种无奈的战术,一部防空雷达在一个地区总计开机时间还不到一分钟,防空成了一句空话。但能保存自己,瞅准时机碰碰运气,看看能否在40秒内把敌机打下来。
好了,前面做了这么多铺垫,现在该是两位主角出场了,1999年3月27日好戏开始了。。。
前面说了,由于前南防空部队已名存实亡,北约机群进出战场的路线和时间都程式化了,F117也不例外,Dani的防空部队已经基本掌握了F117的夜间活动规律。凑巧的是,潜伏在意大利基地的情报人员回报,由于27日当天天气不好,平常都会起飞进行电磁掩护开辟空中走廊的EA-6“徘徊者”电子战飞机和“野鼬鼠”战机当晚不会出动,所以F117今天晚上会在没有电磁掩护的情况下单独行动。这简直是天赐良机,Dani决定27日晚设伏袭击完成轰炸后返回意大利基地的F117!
不出所料,当晚飞行员Zelko--一名参加过1991年海湾战争有经验的老兵驾驶的F117和其它3架F117从意大利阿维亚诺空军基地起飞,直奔贝尔格莱德。
晚上8点Zelko驾驶的F117如期出现在塞尔维亚上空。早些时候,它向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附近的目标发射了两枚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Dani的S-125M导弹营开启了P-18远程搜索雷达。P-18属于相当老旧的对空雷达,在VHF波段(也就是常说的长波雷达或者米波雷达),VHF波段的雷达体积大,功率和耗电量大,而且对空探测精度很差,无法准确提供目标位置,所以在90年代,VHF波段的防空雷达已经非常罕见。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P-18实在太落后了,以至于它的雷达频段都不在“哈姆”反辐射导弹导引头的探测范围内,甚至北约当时战机的雷达告警器对P18的雷达信号都没做出反应。所以P-18雷达在战争初期是可以放心的开机(但随后北约开始针对性打击P-18,就玩不转了),虽然探测精度很差,但至少不会担心被北约定位攻击。而且更凑巧的是,F117第一代隐身战机,主要针对当时火控雷达和搜索雷达最常用的UHF波段(也就是厘米波)进行隐身设计和优化,对VHF这种米波雷达隐身效果并不是太好。Dani注意到P-18远程搜索雷达能够在最低带宽时对F117提供15英里范围内的粗略跟踪。然而,低带宽雷达是不精确的,不能提供目标锁定。办法是在同一套系统中集成多种波段的雷达,作战时相互配合,目前这也是对抗隐身战机的一个基本办法。
P-18屏幕上突然出现一个微弱的雷达信号,这就是Zelko驾驶的F117和另外3架F117“夜鹰”,但是高频目标雷达激活了20秒后,它依然无法截获目标。可以看出,即使P-18远程雷达成功发现了F117,但要实际攻击依然非常困难,F117的雷达反射信号是极不稳定的,在雷达屏幕上难以稳定截获,一旦F117意识到攻击的存在,用机动摆脱,雷达信号就很容易丢失。此时已经开过两次机,均没有成功截获目标。按照2+20规则,同一个雷达不能在同一个地点连续开机两次,这时Dani的防空部队必须终止攻击开始转移。但是Dani上校明白,这一次伏击行动F117是孤身而来,没有电子战飞机掩护的,所以多开几次机也不担心会暴露,所以他果断下令,第三次制导雷达开机!这次S-125M成功锁定距离八英里外Zelko驾驶的F117。Dani上校果断下令导弹发射,第一枚导弹呼啸而出,5秒之后,第二枚导弹跟随而去,两枚导弹一前一后直奔目标。
此时,夜鹰上的飞行员Zelko万万想不到这时座舱里会响起尖锐的导弹告警音。他使出浑身解数想要摆脱攻击却最终失败。Zelko看到地面两枚腾空而起的导弹以3.5倍声速正朝自己呼啸而来。其中一枚6米长的导弹从他眼前掠过,没有爆炸,但导弹的气流让F117剧烈颠簸起来。另一枚导弹结结实实的击中了F117的腹部,引爆了其154磅的弹头,在空中喷射了大大小小4,500个金属碎片。
南防空导弹阵地上一片欢腾,他们竟然击落了一架从未被击落过的F117,这是一次教科书式的经典战列,实在太漂亮了,足以被写入所有国家军事院校的教科书!
F117被击落的残骸,目前被收藏在贝尔格莱德航空博物馆。
以上就是F117在科索沃战争中被南联盟S-125M击落的全部过程,没有秘密武器,也没有阴谋论,有的只是双方的斗智斗勇。隐身机不是万能的,它可以被发现,也可以被击落,从来没有所谓“隐身神话”。对美国人来说,F117的击落并不意味着“隐身神话的终结”,反而使我们看到即使面对第一代隐身机,前南防空部队依然困难重重。有了好的装备,并不代表着一劳永逸,相反,必须有相应的战术配合,更重要的是,在战场上永远不能麻痹大意,就是因为麻痹大意,F117在没有电子战飞机起飞掩护的情况下独自深入敌境,就是因为麻痹大意,才会以固定线路和时间进出战场,无数看似无关紧要的疏忽,最终酿成F117“夜鹰”被击落的事实。
为了方便阅读,对原文进行了重新编辑,并有少部分故事化处理,但数据过程完全忠实于原文。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blog/buzz/stealth-shootout-1999-us-air-force-f-117-was-shot-down-heres-how-it-went-down-37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