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冲突论给霸权主义披上了一件“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新衣
1993年,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在《外交》杂志先后发表《文明的冲突》、《后冷战世界的各种范式——假若不是文明还会是什么》两文,随即遭到各方的怀疑与指责。随后塞缪尔•亨廷顿又于1996年出版了专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提出了颇具影响的“文明冲突论”。在亨廷顿看来,西方文明是人类历史的最终选择,是符合人类历史发展潮流方向的文明,其他文明则相反。因此,作为西方文明的卓越代表的美国在全球范围内促使其他文明“归一”于西方文明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即使这种“归一”可能要消灭一些别的文明也是“正义”和应当的。他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总结了人类尤其是近400年来殖民主义扩张历史后,得出结论:400年之久的文明间关系是由其他社会对西方文明的从属所构成的。并洋样自得地指出,在欧洲扩张的过程中,安第斯和中美洲文明被有效地消灭了,印度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同非洲文明一起被征服,中国受到渗透并从属于西方的影响。在美国人心目中的“世界统一的图景,一直是一个基督文明替代其它文明的景象,因此他们从来不愿意了解其它文明,从而对其它文明在经济上的崛起深感恐惧。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就明显反映了这种情结。在这篇争议很大的文章中,他抱怨非西方国家学习了西方的技术,却用来支持自己的文化。这种霸权思想使得不少西方学者几乎从不考虑怎样与其它文明共同创建一个全球文明的问题。相反,为了实现这种基督文明统一世界的理想,唯一的文化选择就是丑化其它文明。尽管有很多学者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很不以为然,但对美国的霸权而言,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却意义重大。它通过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规律的强奸,为美国霸权主义披上了一件“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外衣,成为了美国霸权主义推进的一个非常有效的理论和行动纲领。“文明冲突论”掩盖了世界新的对抗的实质和真相。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政治的对抗和协调的真正模式是国际霸权主义和国际民主的冲突,其实质是生存冲突。美国高度发达的现代工业文明,是以极度的资源消耗为前提和基础的,美国人的生存方式也要依赖充裕的资源支撑。然而,地球只有一个,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也需要资源,而且,随着一些主要民族的自觉和复兴,可供美国分配的国际资源总量是呈下降趋势。现有的国际政治格局下,美国取得增量国际资源的成本和难度逐渐加大。而且,这种趋势已经影响到了美国的经济和生活。没有充裕的资源增量的支持,美国的经济不但难以取得增长,而且其文明也将解体。美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经济萧条意识到了这一点。改变现有的国际政治格局成为拯救美国经济和生活方式的当务之急。这也就是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推崇备至的特朗普不断退群的动因。